你知道什么是摔跤吗?
由于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摔跤的名称很多。古代摔跤叫“角力”、“摔跤”、“相扑”、“摔跤”、“摔跤”,现代叫摔跤。
中国式摔跤最初是一种徒手格斗技术,由踢、打、摔、拿的徒手格斗发展而来。南朝人任芳写过一本书叫《异事物语》,里面说上古时期的蚩尤部落已经走到了墙角,用这种技术与黄帝部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礼记·月令》记载,西周时摔跤被列为军事运动。古籍中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两个人摔跤的例子很多。
历代王朝都培养了一批摔跤手,在节日时,他们表演摔跤供皇帝和将军们观赏,或供外国使节展示武功。
自秦汉以来,摔跤也是普通大众加强防身的流行竞技运动。广场上经常举行表演比赛。汉朝元丰三年(公元前108年),附近三百里的居民都来观看摔跤比赛。大文学家、天文学家张衡看了摔跤表演后,在《二都赋》中称赞说:“回望广场,征途是一出精彩的戏。”唐宋时期,摔跤(相扑)的开展更加广泛,每年举行两次表演赛。当时的比赛已经初具规模,有既定的规则,有裁判,有给优胜者的奖品(比赛形式和现在日本的相扑一样)。《水游传》第七十四回“燕青攻擎天柱”生动地描述了摔跤的场景、规则和技术。当时涌现出一批全国著名的摔跤手,如唐代的孟,自幼加入“相扑之友”(摔跤组织),专门从事摔跤活动。他十四五岁就“敏捷”了。长大后技术娴熟,经常参加比赛,多次获奖。从此,“万赢”的呼号在各地名声大噪,但他的真名已被人遗忘。他以摔跤为职业有几年了,愿意传授技艺。"五墓少年任侠拥有数百名追随者."。宋代也有女子摔跤。
以表演摔跤为生的艺人,自古就有。解放前,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济南和沈阳都有艺人摔跤场。这些地方都是摔跤爱好者的聚集地,对发展摔跤、交流技巧、提高个人技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中国式摔跤》的作者之一满宝珍同志是北京天桥摔跤场的老艺术家。
古代摔跤是赤身裸体或穿象鼻裤-裆(如日本相扑运动员的衣服)。我们主要是比拼力量,拼体力,游戏里可以拳打脚踢。我们经常把对手摔到无法反抗,以至于有些比赛出现流血。后来规则逐渐完善,技术向灵活敏捷的方向发展。服装逐渐改为短袖上衣、腰带、裤子、鞋子。三点钟把对手摔倒在地是失败的——身体的所有部位(包括手、肘和膝盖)除了两脚。先输的一方输,之后改为三落两胜。比赛没有重量级。
民间摔跤的传统形式是某一地区,由一位年长的、德高望重的、技艺高超的摔跤运动员组织,其成员多为他的儿子、侄子、亲戚和附近的青少年。闲暇时,他们在陆地上练习摔跤,免费传授技巧。这时候往往会有其他摔跤老手作为义务指导。
摔跤是两个人的身体接触和直接对抗,从头到脚,从手指到脚趾都要参与活动,所以从事这项运动可以促进人体的对称发展和肌肉发达。特别是可以培养人的力量、速度、灵巧、灵活等身体素质。摔跤的时候运动员要有力量,只有动作快,才容易摔倒对方。所谓“一个劲会搞垮十个会”。但是,愚钝和愚蠢是不可能的,但也要巧妙地运用我们的力量,善用我们的聪明才智。所谓“四两斗”。摔跤是一项有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的竞技运动。完成一场比赛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从而增强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摔跤还可以培养人的勇气、决断力、毅力、韧劲、斗志和美好的情操。
摔跤虽然是一项大众化的竞技运动,但在旧社会只为少数人服务,广大劳动人民没有条件从事自己喜欢的摔跤运动。
解放后,党和政策十分关心人民的健康,明确规定“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必须重视那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武术和摔跤,并加以改进,去掉其不科学的部分,使之成为在劳动人民中广泛开展体育活动的有效形式之一”。国家体委把中国式摔跤列为全国性比赛,规定每年举办一次单项冠军赛,使摔跤运动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地发展。
1953年1全国全民体育表演及比赛大会上的摔跤比赛,是历史上空前的摔跤比赛。各地区、各民族的摔跤手齐聚天津,切磋技艺,交流经验,提高了技术水平,增进了民族团结。
比赛按照大会审议修改的《全国体育项目摔跤暂行规则》进行。规定运动员在比赛中要穿纯色上衣、腰带、浅色裤子和光背布短靴——突出民族形式。比赛在高度为1米的方形平台上进行。运动员根据体重分为五个等级。每局三局,每局3分钟。用摔法看胜负,三局两胜,让对方三点落地,这就是胜利。只允许摔倒,不允许打、踢,不允许用头、肘、膝相互抵触,不允许使用用力关节或勒脖子等危险动作。
因为规则相对健全,精彩的游戏场景也屡见不鲜。例如,重量级选手天津的张与内蒙古的桑格进行了最激烈、最精彩的比赛。张是天津的一名码头工人,身材高大,技术娴熟,经常帮助天津和北京的摔跤运动员。他是一位勇敢而有声望的摔跤老手。桑格年轻,强壮,勇敢,善于战斗。他从小就练习蒙古摔跤。他是草原上的摔跤高手,也是那达慕大会多次摔跤比赛的冠军。两人第一局小心翼翼的摔倒。虽然双方都发动了几次攻势,但都失败了。第二局开始,桑格扑向它,双手抓住,先拉,再往前推。与此同时,他的右腿插入对方胯部,向右后方勾住对方左腿,并使出蒙古摔跤绝招——“德和乐”,快速有力,一举成功,将对方仰面摔倒。第三局开始,老将张毫不示弱,伺机反击。最后他拿出了自己的王牌技能——“挑钩”,用一条腿把桑格挑高了。因为求胜心切,他用力过猛,只看到两个200多斤的运动员“卜通”一声跳下舞台,让观众大吃一惊,但两人都安然无恙,轻松走上舞台继续比赛,顿时赢得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张被宣布失陷无效后,无力再攻,终于败下阵来。赛场上,观众时而屏息,时而欢呼。欢呼声此起彼伏,场面异常热烈,体现了摔跤特有的紧张、冒险、吸引等特点。
后来为了适应摔跤运动的发展,1955中央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学院)开设了专门的摔跤课程,培养摔跤专业人才。先后毕业的学生大多在各省、自治区、国家集训队担任摔跤、柔道教练。与此同时,我们开始了对摔跤的科学研究。65438-0956国家体委颁布中国摔跤运动员等级标准。在北京举行的1956全国摔跤比赛是中国首次举办的摔跤赛事,共有来自21个省、市、自治区的96名运动员参赛。中国第一批65,438+00名摔跤运动员在本次比赛中获得通过:宋宝生、王德英、齐穆德、、马、易、、、苏达那木、桑格、张。
1957年,中国摔跤规则公布,规定比赛场地为10米见方的草席,重量分为8级。虽然一局还是三局,但是每局摔倒次数没有限制。摔倒一次,获得1分,三场得分多者获胜。这完全改变了摔跤的战术。即使运动员在前面输了几个跟头,在后面仍有机会转败为胜,打消了运动员输两个跟头就会输掉整场比赛的恐惧,促使他们敢于进攻,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这些措施鼓励了广大摔跤爱好者积极锻炼,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从而迅速促进了摔跤运动的发展。很多地方增加了私人摔跤场,一些厂矿也成立了摔跤队。
由于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倡导,工人摔跤活动在各级工会的领导下蓬勃发展。很多厂矿都购买了摔跤服,组建了摔跤队,进行常规训练。各地都举办过职工摔跤比赛,如机车运动协会在各铁路局基层比赛的基础上举办的全国铁路系统摔跤比赛。1957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办了“十一市及内蒙古自治区职工摔跤比赛代表大会”,将职工摔跤活动推向了高潮。
1全运会,19单位128名运动员参加中国式摔跤。运动员身体素质好,基本功扎实,独门绝技精准多变。大部分人都经历过国家级比赛的训练,多次参加过一些省市间的比赛。他们经验丰富,技术创新。比如解放军运动员何润宗(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在原来的“揣”和“揣花兜”的基础上创立了Pi。后来很多运动员用了这个技术,有了各种变化。各国教练和运动员也根据规则精神,交流技巧和经验,通过深入研究,将传统摔跤绝技应用于中国摔跤。经过系统的训练,不仅技术水平得到了提高,各队的技术特点也更加鲜明突出。比如北京和天津的运动员,擅长的是小技巧和小动作,以巧取胜。内蒙古运动员腿脚灵活,力量强大,经常以“假踢真扭”“必胜”等技术击败对手。新疆运动员喜欢搂抱摔,毛拉的“撒网”(抱起对手,甩几下再摔)是必须的。山东、辽宁、河南的运动员动作扎实,基本功好。山西队的抱腿让人捉摸不透。在这次运动会中,技术正朝着准确多变的方向发展。
1全运会后,由于三年自然灾害,练习摔跤的人少了,技术水平下降,中国式摔跤一度处于低潮。1963后逐渐恢复,业余体校有摔跤课,组织各种形式的比赛。第二届全运会根据对手身体倒地的情况,将评分标准分别改为1或2分,促使运动员使用大招。为了鼓励运动员积极进攻,快速得分,使比赛更加激烈和紧张,防止因技术水平相差悬殊而发生伤害事故,一场比赛限定分差为10分,即比赛结束,判定为绝对胜利。
十年动乱期间,各种摔跤比赛停止了,有些地方甚至禁止人们练习摔跤。直到1974才恢复全国比赛。65438-0975年第三届全运会摔跤比赛,参赛单位和运动员不多,技术没有发展。
粉碎“四人帮”后,摔跤界拨乱反正,逐渐恢复正常活动。私人摔跤场和厂矿的摔跤队逐渐恢复活动,更多的人练习中国式摔跤。摔跤在1982和1986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被列为主要项目。在第四届全运会上,摔跤被分为十个级别。根据行动范围和倒地情况可以得到1,2,3分。所有的运动员都经过了系统的训练,他们的技术水平普遍提高。技战术正朝着积极快速的方向发展,一代新手在成长。比如内蒙队员董亚臣,勇猛顽强,体力充沛,敏捷连贯,善于把握运用,连续进攻,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他的比赛是不可战胜的,他以摔跤闻名。
国际摔跤(古典式摔跤和自由式摔跤)和柔道在中国开展以来,与中国摔跤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中国摔跤吸收了国际摔跤和柔道的一些技术、战术和教学训练方法。比如古典式摔跤中的过胸式摔跤,自由式摔跤中的抱腿式,柔道中的袖背握法,以及配对练习等其他训练方法。在规则方面,吸收了国际摔跤的绝对胜利和制约消极精神,洋为中用,丰富了中国式摔跤的技术武库,促进了中国式摔跤的发展和提高。
第六届全运会使用的1986修订规则,从评分标准到比赛服装都要充分体现中国摔跤的特点——一摔一立,注意不砸不倒,鼓励运动员使用干净利落的技术。规则的评分标准是基于古今中外摔跤的评分原则——根据对方摔倒的情况和落地的身体部位来确定分数。比如,计分的标准是将对手抛向空中(双脚同时离开地面)然后击打躯干(肩、背、臀、胸、腹、臀)或头部,同时仍然站立。如果不把对方的身体弄空,就把对方扔下去,让他的躯干着地,自然站不起来;或者你把对手扔到空中,用他的躯干撞击地面,你没有站稳,你只能用手按住他得2分。只有将对手四脚着地摔倒在地,或者将对手摔倒在地,才能获得1点。为了让秋天更加激烈刺激,每场比赛的时间缩短为两场,每场还是3分钟。但要求运动员主动进攻,不允许长时间被动防守。30秒不攻击,警告一次,奖励对手1分。三次警告后,比赛被取消了资格。运动员的摔跤服是国红天蓝,摔跤服边缘有图案。色彩要美观、大方、和谐,具有民族特色。这些规定不仅体现了中国摔跤的民族形式和特点,而且进一步促进了中国摔跤技术的提高和广泛发展。
中国式摔跤是中国的一项民族运动。它历史悠久,锻炼价值高,深受城乡人民的喜爱。我们相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摔跤运动也会有更大的飞跃,这项全民运动也一定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