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哥都是什么档次?历史上有什么依据?
通过一些以清史为创作背景的影视剧和小说,我们感兴趣?兄弟?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但是呢?兄弟?这个词在清朝指的是什么地位,这个称谓是什么级别?
众所周知,在清朝,被称兄道弟的人一般都是皇帝的儿子,对未成年的王子一般都称兄道弟,因为成年的兄弟通常有不同的称谓。但为了显示关系的亲密,王室中的长辈或同辈也可能在更私人的场合称呼成年的王子哥哥。虽然都是皇帝的儿子,但是兄弟的级别、待遇、地位也有很大的差别。按级别不同,从高到低可分为以下十二个级别: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孤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无八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公、郭峰将军、奉恩将军。
以上十二级中,和硕亲王就是我们通俗意义上的亲王,多罗郡王就是郡王,多罗贝勒就是贝勒,孤山贝子就是贝子。其中?八分?它是清朝的象征,主要用来显示贵族身份。后四品将军相当于朝廷的一、二、三、四级武官。
值得一提的是,清朝不同于上一个朝代——明朝:一般情况下,明朝的王侯都是有皇家封号出生的,皇位是世袭的。而清朝的太子爵位是根据他的声望和政治军事成就来封的。除了十个铁帽子王和两个郡王的封号,其他封号的诸侯等级逐代递减,直到第四代都没有继承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