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山的黄巾起义

黄巾军寨位于海拔1.062米的凌霄山中部。黄巾军寨自然景观壮美,尤其是金秋十月,苍鹰盘旋于绝壁之上,野菊花盛开,色彩斑斓,松柏掩映其中,红叶如火,比香山红叶更胜一筹。

黄巾军村是太平路的发源地,也是黄巾军的大本营。东汉末年,邢台巨鹿人张角在凌霄山创立“太平道”,汇聚四方豪杰,广招庶民,惩治贪官,沉重打击了东汉腐朽的地主阶级统治。至今,黄巾军的指挥所、训练场、石梯、寨门、寨墙、水牢、营地、地道、八角亭等。仍然留在山上。尤其是水牢保存完好,是张角惩治贪官污吏、权贵劣绅的地方。

交通:从京深高速邢台北口开车,走迎宾大道西行至兴西公路,走这条路到田庄路,直行到寺沟村。在邢台火车站下车,从火车站乘坐3路、6路公交车到邢西汽车站。有班车直达。

军屯的北门已经不见了,村口横着一间石屋,所以是右门。进村时,首先看到的是一座砖窑,是历代为村里建筑而设的。一座精心雕刻的龙头石拱桥连接着内寨通道。桥的尽头是一口古水井——八角琉璃井,据说是东汉时期开凿的,由八块梯形石头拼装而成。井边原来的营地已被用作皇姑庙,由信奉孔令教的信徒自发重建。皇姑庙开角建宫时有两根滚龙柱。1800多年来,龙柱一直在晨曦中悄悄跟随,却被几个人偷走了。幸运的是,他们被发现并找回。龙柱被文物部门保管和收藏后,现场只剩下两根刻有对联的青石柱子。

皇姑庙右侧是一排普通平房,全部闲置。前方200米有个院子,是看山人住的地方。继续往前走,在小路尽头的拐角处,有一块平顶的巨石,高高地耸立在悬崖边上。这是过去黄巾军的三个指挥台之一。在这里,张角·曾点联合起来讨伐东汉政权,并于公元184年2月,发动了轰轰烈烈的黄巾军起义。

舞台下面是一堵陡峭的石墙,它像一整块巨石一样坐落在峡谷的尽头。因石壁上常年有溪水滴落,故又称滴水岩。石墙凹进一大片空间,里面建有一座卧佛寺(也叫卧佛寺),坐北朝南。卧佛寺供奉的是中天未来佛,是明代孔令教创始人刘彩云的涅槃像。听说这里的卧佛很有效。如果虔诚地触摸睡佛的相应部位,就会感觉到疾病。

沿着一条小路,就可以到达黄巾军大营的南门,叫南天门。大门已经消失,只有两个石雕大门显示以前的门户。

南天门右下悬崖瀑布的左边是水牢,张角关押汉奸和惩治贪官的地方。地牢周围的地形陡峭多刺。水牢口小肚大,底下有两间房子,都是石头砌的。水深1米以上,常年不干涸。虽然在这里它也被用来惩罚叛徒,但正是告密者唐周使起义提前了一个月,叛军伤亡惨重。

沿着凌霄主峰的方向向上走到黄巾军的第二个据点。这里建有三层楼阁式八角亭。它是一个独立的院落,坐北朝南,院外散落着许多轧车、石磨和石臼。这是黄巾军在山寨加工食品的设备。院内有五座平顶石窑,还有门楼和厢房。门楼和厢房已经重建,石窑保持了原来的样子。石窑为穹顶形,石窑顶,白灰粉刷,内外衣之间有一个小窗口,壁厚1米。西墙有一个石头壁龛,外面挂着一幅窗帘,这是凌霄山的全景。示意图中显示的许多寺庙和大厅已经不存在了。总部上方,曾经有“国王厅”和有张角的铁瓦楼,可惜已经被破坏了。张氏兄弟的点台在护林站上面,还有石阶可以爬。这个台阶和护林站旁边的台阶相连,材料又宽又厚。虽然它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雨,但它仍然保持着完好和坚固的状态。主席台三层,依山而建。下层四十二,中层十三,上层二十六,就是九百八十一。台阶上有一大片平地,可以容纳上百人。平地是张氏兄弟的讲台。

舞台上方是一个小庙,开门供奉几个神。左边的是张角。雕像浓眉大眼,身穿衬衫,坐姿危险。这里的张角不叫张角,是大德老师。凌霄堂原来有一根滚龙石柱,上面刻着“大德老师座位上的岩石”,史书中有很多记载。张角创立了太平道,被道教尊为神仙。小庙的石柱上雕刻的文字和花朵非常壮观,它们是凌霄的原始建筑构件。它们光亮、光滑、如玉,都是极好的石头。据《重修中岩山空龙堂》记载:“中岩山在星州主干七十余里,又名凌霄山、五马山。古代称运城外四山门,即红门、龙门、土门、石门,城墙环城。经年烟云,松柏常青。”

空龙堂两边有两块石头,一块写着左昆仑,一块写着右昆仑,平台左前方也有一块写着执信岩的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