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的发展历史

在2009年宏观经济触底反弹,2010年稳步回归之后,20110年以来,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促进消费增长的政策,高储蓄低消费的格局正在迎来改变。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消费刺激政策逐步淡出的影响下,2011年中国国民经济增速将放缓,全年GDP增速为9.2%,比2010年下降1.2个百分点。

2011年,我国拍卖行业运行呈现“稳中趋缓”的特点,总成交额6260.7亿元,与2010年的6648.2亿元基本持平,同比微降5.8%。在与当前GDP增长完全同步的同时,拍卖业也呈现出增速明显放大GDP变化的特点,拍卖业进入了业务规模与结构同步调整的阶段。

2011,拍卖行业平均佣金率为1.88%,文物艺术品拍卖业务年成交额为576.2亿,仅占总成交额的9.2%,但总佣金为67.8亿元,占全行业佣金收入的57.5%,11.8%佣金。而土地使用权拍卖业务2844.8亿元,佣金只有11.1亿元,佣金率不到0.4%。“赚数字不赚佣金”的现象非常明显。

数据监测显示,受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相关政策的影响,拍卖行业细分领域的交易规模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

2011房地产调控持续加强,土地使用权和房地产拍卖业务下滑导致全行业总成交额下降。2011年土地使用权拍卖成交2844.8亿元,比2010年历史峰值少10亿。以商业地产为主的房地产拍卖受影响尤为明显,较2010减少51.3.7亿,成交额为1.81.9亿元,减少22.1%。两融占比从2010的80.3%下降到74.4%,下降了5.9个百分点。

法院委托的拍卖业务也相应地受到政策环境的影响。历年营业额稳定,约占行业营业额的65,438+05%。2065,438+065,438+0,法院委托拍卖业务占比下降至65,438+03.2%,成交额较2065,438+0下降465,438+0亿。一些以司法委托拍卖为主要业务来源的拍卖企业正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

比较乐观的是,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在2011的调整中保持了稳定增长。全年成交额576.2亿元,较2010年的397亿元增长45.2%。占行业成交额的比重从历年的5%左右首次上升至9.2%,创下文物艺术品拍卖占行业比重的历史新高,但45.2%的增幅较2010年的74%已明显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