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通桥古镇

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值得纪念的事件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被遗忘。然而,古老的建筑被岁月所标记。寻找吴彤桥,阳光照射下的古榕树呈现出绚丽的色彩,古镇展现出惊艳的一面。这可能是一部盐业文明史,也可能是一个城镇的兴亡史。如果要寻找当年的繁华与辉煌,古镇应该是唯一的记忆。

古代盐业的记载大多是传说。如黄帝派烹盐,巴人以盐为生,羌人运盐迁徙等。,但其“因盐聚城,因盐成市,因盐兴亡”的历史却是真实的。从公元前250年,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凿井煮盐”;到1521,利用钻井技术钻出世界上第一个百米石油井;至清代道光、抗日战争时期,“川盐救楚”、“民国中央盐务署”等重要历史事件均驻桥...这里有太多与“盐”有关的荣耀。

根据中国地名的词源,五通桥这个名字来源于古桥和梧桐神。“吴彤神”是人们崇拜的庙神。据说这个神掌管瘟疫。当时盐商最怕牛瘟,所以供奉“吴彤神”,“吴彤神”供奉在“旧桥”附近的“吴彤庙”(此庙已不存在),因此得名吴彤桥。

古镇位于四川乐山,背靠菩提山,被邕江和蟒溪河环绕,自古水运发达。因为河西有丰富的煤矿,所以一直以来都是从河西运煤到镇上从河东产盐,被称为“煤进盐出史”。其产盐从四川、贵州到广州,抗战时期中华民国中央盐务署也设在这里。不仅巧言闻名全国,当地的盐文化也延续了2000多年。

作为五通桥古镇的主干道之一,华严街自清朝咸丰年间就是盐商的聚集地,民国时期的盐业工会大楼也位于华严街索龙巷附近。后来由于五通桥的发展规划改革,索龙巷逐渐衰落,也正是因为索龙巷的衰落,我们才有幸在千年后看到它动人的面孔。在华严街,我们看到一栋民国时期的独立私宅,坐落在三角地的中间,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三角花园。最奇怪的是,整个建筑看起来像船体。现在我们无法考证业主这样建造的初衷。我们只能推测是早年一个盐船帮建的,房子是船形的。

同样在华严街的朱家院,是典型的山居,前店后屋。是清乾隆年间的穿斗式结构建筑,建筑价值暂且不说。这位主人的爷爷是郭沫若的大哥,主人至今还保留着郭沫若的亲笔信。他的祖上曾经是湖北卖姜和油的小商贩。赚到钱后,他们来到这里,买下了这套房子。这条街上还有一家旅馆,旅馆的主人至今保存着清朝乾隆、光绪年间的房契;此外,在一个蓝色瓦房的不起眼的角落里,我发现了一个古老的盐梭槽,它仍然完好无损...关于华严街的趣闻还有很多,家家都有自己的小历史,也是一页。

说到古镇,不得不提的就是建筑,当地的特色建筑就是“宽窄巷子”。宽窄巷子其实就像一个院子,一个被小巷串起来的院子。宽窄巷子的房子设计古朴通透,宽阔的室内环境对街上的人流起到了很好的分流作用。从经营项目来看,宽窄巷子的中式庭院,不仅有原汁原味的川剧脸谱,还洋溢着西方风味,中西不同文化在这里交融。

还有李群街,是吴彤桥乃至西南地区少有的体现当年制盐、储运、交易、管理过程的地方。至今街上还保留着当年的制盐区。如果钻井,还是会有盐卤…

试图列出一个丰富的文化矿的所有矿藏是不可能的,因为长期积累形成的连续的文化脉络和历史本身一样长,而旅游的乐趣之一就在于属于你的邂逅和发现。在这个还不算拥挤的古镇,你还可以在一个阴雨绵绵的午后,在屋檐下低语,清掉石板,再敲响一户人家木门的铜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