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分析仪的技术发展
1.血细胞分析仪稀释技术的进展:早期的血细胞分析仪在测定前一般都需要人工稀释,所以很多操作都需要将20 ~ 40 ul的外周血直接加入到稀释液中。白细胞的稀释比例多为1: 251和1: 501倍,而红细胞需要稀释2倍,稀释倍数在6.25-25万倍之间。然后将稀释后的样本放入计数杯中进行计数,稀释后的白细胞悬液中需要加入溶血剂。由于人工稀释费时费力,准确性差,一些后续的血细胞计数仪器都配备了专用的稀释器,专门用于该类仪器的体外稀释,减少了人工稀释带来的误差和麻烦,提高了效率。然后现代的血细胞分析仪更加先进,自动稀释技术和自动进样方法都加入到了仪器本体中,提高了技术含量,采样和稀释精度,采样速度和可操作性更加方便,加快了检测速度。
2.血细胞分析仪参数增加:前面提到早期的血细胞计数器只能计数红细胞和白细胞,需要通过切换分别计数红细胞和白细胞,所以称之为血细胞计数器比较合适。由于血常规中对血红蛋白测定的需求越来越大,萨利比色法因其准确性差、操作不便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配备了单独的血红蛋白比色计。加入特殊溶血剂的样品进行白细胞计数后,倒入血红蛋白比色计中,即可得到比色法测定血红蛋白的结果。由于对血红蛋白测定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仪器中增加一套比色装置可以方便地测定血红蛋白。电阻法可以在测量细胞数量的同时测量细胞体积,因此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的测量和计算也成为血细胞计数器的标准参数。
3.血细胞分析仪定量部分的改进:为了准确计数细胞,仪器不仅要准确稀释血液,还要定量控制直接进入计数孔的液体量,所以血细胞分析仪对定量部分的要求非常严格。在血细胞计数器的开始,设计了一个U形水银管压力计,通过水银的重量和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来控制吸入样品的量。后来人们用两个光电管知道液体通过固定距离所需的时间和体积来控制样品的摄入,也有公司设计使用微量注射器技术和浮球定量技术来控制计数的样品量。最新的光电计时容量控制技术,可控制进入计数区的样品量,可使进入计数区的细胞悬液定量测定更准确、无污染,还可判断孔隙是否堵塞或半堵塞,便于维护。
4.血小板计数功能增加:血小板是血细胞中最小的颗粒,早期的血细胞计数仪器不包括血小板计数。20世纪60年代,国外开始研制血小板计数器,至今已有70年相对成熟的产品。这类仪器一般需要使用PRP血浆,即利用特殊的离心速度沉淀红细胞和白细胞,使最丰富的血小板保存在上层血浆中,再用PRP血浆进行血小板计数。
5.自动进样技术:由于血细胞分析仪需要对全血进行自动进样和稀释,所以进样量也需要精确控制。起初仪器需要人工采样稀释,后来逐渐发展出外置专用采样稀释器。后来在仪器中设置了内置负压采样稀释器,根据负压吸取血样,对负压的控制精度要求很高。此外,还有微量注射器采样技术和光电管控制采血量的技术。目前,旋转阀取样技术被认为是一种比较准确的方法。旋切中有许多按照一定体积设计的小孔。当血液走得更远时,旋切就从吸引的小孔变成了排出的小孔。此时血液不能再进入,而是留在孔中的固定量的血液进入仪器的稀释部分,然后被清洗,然后进入下一个循环。目前,许多更先进的血细胞分析仪使用陶瓷旋转阀来分配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