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东北军与苏联的冲突,其起因,过程,结局,重点是东北军的损失?
1928,1928年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改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1929年,张学良下令收回中东电话权,引发了中东铁路归属权的冲突。到了1929的秋天,一场不可避免的冲突爆发了。
1929年8月6日,苏联红军成立“苏联红军远东特别军”,准备向张学良东北军发起进攻。苏军* * *将军出动近8000人,装备9辆T-18轻型坦克。苏联的总司令是远东军总司令布留克元帅。
东北军有大约12,000人防守中东铁路到16,000人。冲突爆发时,东北军拥有30辆法国制造的雷诺FT-17轻型坦克。张学良曾下令将这些坦克全部运到满洲里,以防备敌人。但由于苏军很快取得胜利并控制了铁路枢纽,这些坦克未能按时到达前线参战。
鄙视东北军战壕里酿出的苦果
苏军T-18轻型坦克主要用于苏军扎赉诺尔火车站和满洲里火车站之间的战斗。东北军在这两个火车站附近修筑了大量工事,尤其是通往扎赉诺尔火车站的三道防线,有大量的碉堡。这些掩体由废轨和原木支撑,顶部覆盖着1米多厚的土层。因为天气寒冷,它们像石头一样坚硬。预料到苏军会用坦克进攻,东北军修筑了一些宽3至4米、深2.5米的反坦克壕,布置了一些直射炮,并向所有防守步兵配发了大量手榴弹。
由于过于自信,苏军战前准备不足。甚至没有出动飞机对东北军防线进行空中侦察,导致苏军遭遇东北军防线后深受其害。他们主观认为东北军的防线除了最外层是反坦克壕,其他都是普通壕。但实际上,东北军在中间防线修建了大量的反坦克壕。于是,当苏军T-18坦克突破东北军第一道防线时,坦克兵和随行步兵被反坦克壕拦住了。他们没有携带埋壕的设备,只能等后续的工兵,耽误了战机。
坦克拯救了苏联步兵。
1929 165438+10月16半夜11点,苏军开始进攻扎来诺尔火车站。借着月光,苏军攻击部队悄悄向预定攻击地点行进。由于缺乏夜间行军的经验,许多苏军偏离了预定路线。
奉命进攻扎赉诺尔火车站的一个苏军步兵营,错误地向西行进到东北军的另一个防御阵地,遭到东北军轻重机枪的密集扫射,瞬间阵亡一半官兵。苏军大部分是在彻夜行军没有休息的情况下,立即投入战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苏军的战斗力。
和混乱的苏军步兵一样,由9辆T-18坦克组成的独立坦克连战前准备极差:燃料明显不足,弹药基数几乎为零。其中3辆T-18坦克连机枪都没来得及装,坦克连连长根本没有扎赉诺尔火车站地区的军用地图。经过一夜的艰苦行军,只有4辆T-18坦克按时到达攻击地点。等了很久,一直不见踪影的后勤补给车队终于出现了,给了他们一些燃料和弹药。平均每辆T-18坦克的主炮弹药基数只补充到40发,其标准弹药基数应为96发。
苏军原计划将所有T-18坦克用于支援107步兵团。但直到进攻前,其他5辆T-18坦克仍然下落不明。清晨10时,苏军对扎赉诺尔火车站发起总攻。战斗中,苏军坦克在遭遇东北军挖掘的反坦克壕后被迫停下,并与东北军炮兵交火。东北军炮兵射击精度差,未能击毁苏军坦克。
苏联坦克不费一枪一弹就发动了进攻。
至于另外三辆没有到达攻击地点的T-18坦克,1半路抛锚,另外两辆丢失的T-18错误地到达了苏军106萨哈林步兵团的攻击区域。团里喜出望外,却发现两辆坦克根本没有携带一发炮弹。但团长在给两辆坦克加满燃油后,让他们协助步兵进攻东北军的阵地。两辆T-18坦克的车长不得不预料到坦克行驶时的巨大声响会吓到东北军。但是,他们还是在战斗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步兵在两辆T-18坦克后面向前推进,挡住了东北军密集的机枪火力。
在第二天的战斗中,8辆有战斗力的T-18坦克全部用于支援108步兵团对两个高地的进攻。战斗持续了三个小时左右,坦克部队被反坦克壕封锁。其中1辆车被东北军士兵投掷的手榴弹迅速击伤,但另外1辆车用机枪扫倒了战壕里的东北军士兵。随后的苏军步兵轻松攻占了这两个高地。
手榴弹袭击满洲。
苏军攻下扎赉诺尔火车站后,将进攻目标转向满洲里火车站。剩下的7辆T-18坦克继续支援108步兵团。苏军吸取了教训,在密集的炮火准备后,于拂晓发起了进攻。T-18坦克保持队形,一边用机枪和火炮向东北军射击,一边快速推进。苏联坦克兵只是冲过去,把步兵甩在后面。
然而,他们很快为此付出了代价。有1 T-18坦克,距离东北军的防御壕太近,立刻遭到无数手榴弹的攻击。履带被吹断,传动机构损坏,车体严重损坏,乘员有生命危险。幸运的是,后来追上来的苏军步兵发起了几次冲锋才被救出,但司机已经奄奄一息。另外还有两架T-18不小心掉进沟里,直到苏军占领阵地,费了好大劲才拖出来。
总的来说,尽管存在漏洞,但苏联独立坦克连在中苏“中东铁路事件”中的表现还是令人满意的。T-18作为苏联第一种批量生产的坦克,其实际运用为苏联后来组织大规模坦克进攻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战后,苏军对T-18坦克进行了一系列改进,为以后研制更好的中重型坦克奠定了基础。摘自青年参考65438+10月12
相关链接:
“中东铁路事件”始末
1929年7月,中苏因中东铁路归属问题爆发“中东铁路事件”,引发武装冲突。战斗主要在中国的满洲里和扎赉诺尔地区打响。从7月底到6月11,有几十场战斗。
原因是张学良武力接管了中东铁路的管辖权,将苏联人员解除铁路局管理并驱逐出境,逮捕了200多名苏联人员,强行关闭了苏联在哈尔滨的所有外交和商业机构。苏联外交部随即向南京国民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立即释放所有被捕人员,取消一切不当行为。遭到拒绝后,苏联政府宣布与南京国民政府断交,并于同年6月5438+10月派遣苏军进攻通江、扎赉诺尔、满洲里,两国边境局势骤然紧张。
战争中,中国士兵死伤被俘9000余人(死伤2000人,被俘7000人);苏联143人死亡,4人失踪,665人受伤。最终以苏联的胜利而告终。12年2月20日,张学良派代表与苏联签订《波力协定》。65438年2月26日,“中东铁路事件”以中国接受苏联建议,恢复中苏对中东铁路的控制,双方释放被俘人员而告终。
值得一提的是,“中东铁路事件”期间,苏联占领的中国领土黑瞎子岛成为日后中俄领土争端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