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政学堂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创办的?

背景及过程:1856年,英法联军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最终进入北京。咸丰帝仓皇逃往承德一去不返,最后死于承德避暑山庄。最后,“康乾盛世”夕阳的余晖隐没在漫漫长夜的悲歌里。此后,在与被我们嘲讽的“外国人”的几次“会面”中,都以羞辱中国而告终。此后,外交大臣驻京,宰相衙门建立,洋务运动兴起,福建船政成立,乾隆皇帝主动闭关的国门在一百多年后重新打开,但这次却被迫带着艰辛和屈辱进行“改革开放”。

航运局初始经费47.2万元,从航运部国库结算的40%中拨付。年基金从1866 11每月52000元,船舶维修基金由福建省税务局提供。1873年,经丞相衙门批准,每月从茶税中另加2.2万元。65438+上世纪70年代初,由于财政困难,航运局一度打算制造船只供商人招租,但被丞相衙门禁止。

1866年,左成立福州船政局。这是当时远东最大的造船厂,用于制造和修理海军武器装备。19洋务运动始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中国。建立了一批现代军事工业。比较重要的有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崇厚天津机器制造总局等。左的造船厂建于更早。1864年,他在杭州做了一只小船,“试西湖,行不快”。1866年,镇压太平军残余后,设立船厂。他说,“自海上战争开始以来,泰国西部各国的轮船和军舰都直达天津,但屏障实际上是空的。”“我想,如果我要防海,收其利,我得整理水师;要整顿海军,就要设局督造船只。”同时指出:“该船成功,将促进曹政府之富强,军政之作为,商贾之赈济,关税之繁盛,一时之开支,世代之受益。”显然,他把建造造船厂视为强兵这个富裕国家不可或缺的任务,并使人民和企业受益。经清廷批准,他与法民、日一格、德克碑等商订合同,约定自铁厂开工之日起五年内,由他们监造大小船16艘,培训中国留学生和工人。遗址位于福州马尾罗星塔。除了铁厂和造船厂,船政局还设立了船政学堂(又称“秋实堂艺术局”),分为两个班:前班学习法语,重点培养造船人才;后院学英语重在培养驾驶人才。

1884中法战争期间,福州船政局遭到法军严重破坏。战后虽努力恢复,但产能大不如前。1894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更是雪上加霜。总共从1866到1907,航运局造了40艘各种各样的船。其中,日本、意大利监管期间(1866~1874)造成大小木船15艘。从1874开始,造船业务改为由我们自己培养的技术人员主持。到1895,19船继续建造,包括铁胁战船和铁胁海巡快船,多台涡轮自行建造,显著提高了该局的技术水平。甲午战争后,1907年又造了7艘。

辛亥革命后,船政归海军部管辖,规定船政经费每月3万元,从福建省财政厅拨入中央国税。民国初期,政局动荡,经费不续,船政局主持人员更换频繁,制造事业毫无建树。1928更名为海军造船厂。抗日战争期间,造船厂多次遭到日本飞机的轰炸,损失严重。1949年,国民党政府逃离大陆时,拆毁了大部分机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人民政府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