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丘的电影评论。

《孔子》是一部2010的传记历史电影,由胡玫执导,周润发、陈建斌、周迅、艺鹭、路尧、任泉等主演,于2010至10月22日全国上映。以下是孔丘影评的范文,希望你会喜欢这部电影。

生于周朝(公元前551)的孔子对他之后的中国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影片开篇以孔子中年为官开始。在那个诸侯割据战乱的年代,孔子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想借助鲁国君主的力量实现自己宏伟的政治抱负,而不是做一个控制不了国家机器的傀儡国王。所以孔子的改革就像是在大街上耍猴戏,却在跳得最开心的时候被主人制止了。

孔子虚度中年,根本原因是个人不相干的理想。孔子的理想就像一只在空中飞翔的风筝,他无法完全掌控,而一旦断线,便无迹可寻。一个人高估自己的能力就是浮躁,自卑就是低下。孔子只是前后经历了一下,直到两个弟子相继去世,自己也老了,思想才变得稳重务实。孔子回到鲁后,他不涉足政治的决定真的很清醒。不然就有了《春秋》,被后人所称道。

孔子的成败取决于他的三个知己。

第一,弟子颜回。颜回发誓无论贫富,一生追随孔子。在孔子被迫离开鲁的时候,颜回及其弟子的追随给了孔子最大的精神动力。孔子周游列国,如果他的弟子不跟随他,他的困难可想而知,他可能早就死了。颜回潜入冰水中,徒手上下捞了几次,因为他太在乎老师的书了。可惜聪明的颜回没有想到,人脑远比书本重要。颜回的死让孔子心碎,一个知心的知己也离开了。

第二,保家卫国,南子。周迅饰演的南子,没有传说中的色彩和摇摆。可能跟演技无关,导演用错了人。保家卫国是孔子周游世界的第一站,也是唯一有机会展示个人才华和影响力的异国。是南子给了他这个机会。如果没有南子,孔子可能没有机会在其他国家展示他的知识和抱负。于是,注重礼教道德的孔子力劝大家去看看名声不好的南子。南子的轻佻、轻佻、调侃,都是孔子所期望的,但南子说:“世人可能很容易理解大师的痛苦,却未必能理解大师在痛苦中悟出的境界。”这句话完全出乎孔子的意料。南子的深深崇拜恐怕不仅仅是对孔子学识和人品的敬佩,所以孔子真的有相见恨晚的味道。南子这出只有几分钟的戏,可谓神来之笔,她的话提升了孔子的历史形象。

第三,纪恒子,鲁丞相。纪恒子的扮演者陈建斌演技可圈可点。纪恒子虽然霸气无情,但他识时务,懂谋略。纪恒子不仅是阻止孔子在鲁变法的主要反对者,也是逼迫孔子周游世界的推动者,最后还是让孔子回到故乡的邀请者。纪恒子的所作所为,使孔子在德、仁、礼方面全面发展,而纪恒子是最了解孔子思想的人之一,至死都不忘欢迎孔子回国。

邀请周润发扮演孔子可能是导演胡玫反复思考后的决定。发哥的形象和演技都是一流的,尤其是眼神更是无与伦比。我相信有机会扮演孔子是发哥的荣幸,但剧中的情节可能并不符合发哥的想法。不知道是出于商业考虑,还是剪辑能力有限。影片中的孔子与历史上的孔子相去甚远。孔子智取三城,勇敢地从起义军中撤退,这使人们想起诸葛亮与墨家的分离。不知道这和弘扬孔子思想的主旋律有什么关系?有人说,看电影就像看“丧家犬”。唉,可怜的一代圣人,让后人这样解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