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解决一些电脑问题!!!给高分!
集成电路是由集成在一块半导体材料上的许多晶体管、电阻和电容组成的电路。集成电路按集成度可分为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小规模集成电路、中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是指在一块半导体材料上集成超过65,438+000个晶体管和其他元件的电路。
散步
ENIAC是第一台能真正工作的电子计算机,但它不是现代计算机。ENIAC可以完成四则运算、正方体、sin、cos等很多基础计算。但是它的计算需要很多人的参与,技术人员每次计算前需要插拔很多电线,非常麻烦。
1946美国数学家冯·诺依曼看到了计算机研究的重要性,立即投入到这项工作中。他提出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存储程序控制原理(下面具体讨论),人们也把用这种原理构造的计算机称为冯·诺依曼计算机。根据存储程序控制原理,新计算机EDSAC(电子延时存储自动计算器)和EDVAC(电子离散变量自动计算机,Davach)分别于1949和1952投入运行。EDSAC是世界上第一台具有存储程序的计算机,它是所有现代计算机的原型和模型。EDVAC是第一台被研究的存储程序计算机,10000个晶体管也用在这台机器上。但由于某些原因,EDVAC直到1952才完成。
1952年,IBM研制出世界上最早成功的商用计算机IBM701。随着军用和民用的发展,工业化国家的一些公司投资于计算机研究和开发领域,这可以视为信息产业的开始。那时,人们完全没有意识到计算机的潜在用途和发展。IBM开始开发计算机时,认为“世界上只需要五台计算机”就够了。
虽然计算机在本质上是通用的,但计算机的硬件只是提供了解决各种计算问题的物质基础。为了将计算机应用于解决任何问题的具体实践,用户必须编写相关的程序或软件。早期的计算机在这方面非常难用,需要人们以不符合人们习惯的二进制代码形式编写程序,既费时又容易出错。这种情况极大地限制了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20世纪50年代初,计算机领域的先驱们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1954年,IBM的john balks领导的团队开发了FORTRAN,这是第一种被广泛重视,然后被广泛使用的高级编程语言(至今仍在使用)。FORTRAN语言的诞生使人们能够用更习惯的符号形式来描述计算过程,大大提高了程序开发的效率,也使更多的人愿意投身于计算机应用程序的开发。FORTRAN语言向世界推广了IBM的新机704,成为当时最成功的计算机,也将IBM推向了计算机界的领先地位。由此可见软件的重要性。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许多新型计算机不断被开发出来,计算机的功能越来越强,速度越来越快。同时,计算机科学理论的研究和计算机技术的研发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人们开始进一步研究计算过程的本质特征,编程的规律,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一些新的程序设计语言,如Algol60,COBOL和LISP,已经开发出来。军用和民用科学计算仍然是计算机应用的主要领域,计算机在商业数据处理领域也开始崭露头角。一些新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如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也已经萌芽。
稳步发展
1965 IBM推出360系列电脑,开启了电脑作为商品发展史的新阶段。操作系统、高级编程语言编译系统等基础软件此时已经初具规模,勾勒出那个时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框架。360电脑采用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首次提出系列电脑的概念。不同类型的机器在程序指令层面是相互兼容的,都配有比较完善的软件。360以及后续的370系列电脑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和日本的一些公司开始生产与IBM机器兼容的大型计算机,打破了IBM的垄断,促进了计算机行业的价格竞争和技术进步。
另一方面,以DEC(数据设备公司)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开始研发小型、低成本、高性能的计算机,统称为小型机。这种计算机主要用于教育部门、科研部门和一般企业部门,广泛用于各种科技计算和数据处理。其他类型的计算机正在逐步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为解决大规模科学和工程计算问题(民用或军用问题)而研制的超级计算机。这种计算机通常配备多个数据处理部件(中央处理器,CPU),可以同时工作,从而大大提高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另一种常见的计算机类型称为工作站,通常由企业或科研部门的个人使用,主要用于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软件开发等专门领域。
到了60年代末,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一个集成电路芯片上可以制造的电子元件数量已经超过了1000的数量级,使得在一个芯片上制造一台简单的计算机成为可能。1971年,英特尔第一款微处理器芯片4004诞生。这是第一台在芯片上制造的计算机(实际上是计算机最基础的部分,CPU),标志着计算机发展新阶段的到来。苹果电脑公司成立于1976年,它在1977年推出的APPLE II电脑是早期最成功的微型电脑。这种电脑性能优良,价格低廉,只相当于一个高档家电。这种情况第一次使电脑有可能进入小企业、商店、普通学校和家庭,成为个人的日常用品。从那时起,计算机在社会中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开始从大企业科研应用的象牙塔里走出来,逐渐演变成普通人身边的常用仪器。
这一时期的另一个重大发展是图形技术和图形用户界面技术。电脑自诞生以来,一直以单调的人物线条脸出现在用户面前。这样的命令形式和信息展示形式,也就是一种复杂而直观的人机交互方式,如果专业人士能够容忍的话,大众将很难接受和使用。为了面对普通人,计算机需要一种新的表现形式。20世纪70年代末,施乐公司的Polo Alto研究中心(PARC)开发了一种基于窗口菜单按钮和鼠标控制的图形用户界面技术,使计算机操作以直观易懂的形式进行,为计算机的蓬勃发展做了技术准备。苹果公司开发了完全模仿PARC技术的新款Macintosh个人电脑(1984),并采用了完整的图形用户界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一事件与IBM在1983年推出的PC/XT计算机一起,开启了微型计算机蓬勃发展的大趋势。
另一项影响深远的研究也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那就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研究。早期的计算机都是孤立工作的。很多人围着一台电脑,通过各种终端设备使用电脑完成工作,使用电脑中存储的信息。当人们想要从一台计算机上获取数据或程序到另一台计算机上时,通常需要进行物理移动:将存储数据程序的磁带(或磁盘)从一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移动到另一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上。很容易认为这个过程中需要传递的其实是信息。为什么信息不能用电信号传递?为什么两台电脑不能用电子电路连接起来,电脑之间可以通过这个电路传递信息?当然,因为这里需要传输的是数字信号,要保证可靠的传输和正确的接收,还需要一些特殊的硬件设备和相应的软件。简单连接两台电脑并不是很难。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人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这是一片等待开垦的广阔沃土:为什么不多连几台电脑?相隔很远的电脑不能连在一起吗?
取得巨大进步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计算机发展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甚至是疯狂发展。这种快速发展有许多驱动力。包括:
技术进步导致计算机性能的快速提高,而计算机的价格却大大降低。计算机领域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定律,叫做“摩尔定律”,是美国人g .摩尔在1965年提出的。按照这个规律,一个同等价格的计算机核心部件(CPU)的性能在18个月左右就会翻倍。这种发展趋势已经持续了30多年。60年代中期是IBM 360诞生的时候。当时计算机的普遍价格在几百万美元的量级,性能从每秒10万到100万条指令。现在的普通微型计算机每秒可以执行上亿条指令,价格不到当时计算机的千分之一,性能是当时计算机的一千倍左右。换句话说,在这短短的时间内,电脑的性价比提高了一百万倍以上。这种进步来自于CPU设计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快速进步。这种惊人的发展速度至今没有放缓的迹象。与此同时,计算机存储系统的容量也迅速增加,处理能力迅速下降。30多年来,单位容量的内存和外存价格下降的幅度和电脑一样。如今,普通微型计算机的内外存储容量已经是IBM360等大型计算机的数百倍。正是这种电脑性能和价格的发展,导致了企业商店的小规模,甚至个人和家庭都买得起高性能电脑。
计算机专业人士开发了一种易于使用的图形化人机界面,并开发了大量可以帮助普通人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系统。这两方面的发展意义重大。随着计算机可用性和有用性的提高,更多的人能够接受它并愿意使用它。用户的扩大和销售市场的蓬勃发展进一步推动计算机行业为普通人开发各种应用系统。许多成功的应用系统的出现,反过来促使更多的人加入到计算机用户的行列。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的增多,不同计算机之间共享各种信息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多台计算机有规律地连接在一起,能够方便地使用其他计算机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存储在那里的信息本身,计算机的信息存储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在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早期,人们建立了许多本地小型网络,也建立了一些行业或部门专用的长途网络。20世纪80年代以来飞速发展的互联网,让人们真切地看到了计算机网络的巨大力量和无穷的应用潜力。
各领域电子化、计算机化的浪潮风起云涌。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经历了许多阶段。从一开始的主要用于政府机关和工商部门的内部数据处理,到后来有了各种广泛的计算机化的用户服务系统。这些方面早期成功的例子有机票预订系统和银行客服系统。今天的现代企业已经由内而外全面计算机化:从社会和用户需求分析、产品设计开发、模拟试验、生产管理、原材料采购和储存,到最终的产品销售和客户服务,以及各种供销信息的统计分析,没有一个环节没有计算机。可以说,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计算机是用牙齿武装起来的,能够充分发挥计算机在企业运营各个方面的作用。
总之,计算机及其应用快速发展最重要的外部驱动力是社会的需求,而内部驱动力是计算机软硬件理论、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他们互相推动。
& lt2 & gt过不了多久,它就会被检测出来。
& lt3 & gt万、满、兰
& lt4 & gt目前主要的拓扑结构有总线拓扑、星形拓扑、环形拓扑以及它们的混合。
& lt5 & gt总线拓扑结构:在总线拓扑结构中,工作站和服务器由一根长电缆连接。电缆连接网络中的计算机。但是服务器的位置并不具体。
星型拓扑:顾名思义,这种拓扑在物理上将工作站和服务器以星形方式排列。
环形拓扑:在这种布局中,数据通过环形电缆以环形方式传输。
& lt6 & gt“工作组”模式的特点
[1]工作组中所有计算机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没有主从之分。
[2]工作组模式下的资源和帐户管理是分散的。每台计算机上的管理员可以完全管理自己计算机上的资源和帐户。
[3]“人机”不分离。用户只能登录到已创建帐户的计算机。
[4]通常不需要安装Windows 20000 Server,使用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Windows NT Workstation 4.0、Windows 95/98即可设置。95/98年没有本地安全数据库。
[5]资源是分散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资源的相互访问:
使用Guest帐户访问,即取消帐户的“禁用”属性。
为使用目标(资源)计算机上的资源的用户创建帐户,并在用户登录到资源计算机或连接到目标资源时提示用户输入帐户和密码。
& lt7 & gt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相互连接的自治计算机的集合。
& lt8 & gtOSI的七层分别是:7应用层;6表示层;5会话层;4传输层;3网络层;2数据链路层;1物理层。
在计算机网络出现之初,每个计算机厂商都有自己的网络架构概念,它们互不兼容。为此,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9成立了一个分委员会,研究开放系统互连架构(简称OSI)。“开放”一词意味着,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遵循OSI标准的系统相连接。这个分委员会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即OSI参考模型,它定义了连接异构计算机的标准框架。
OSI参考模型分为七层,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物理层(物理层)
我们知道传输信息需要一些物理介质,如双纽线和同轴电缆,但具体的物理介质并不在OSI的7层之内。有些人将物理介质视为第0层,物理层的任务是为其上层提供物理连接,以及它们的机械、电气、功能和工艺特性。例如所使用的电缆和连接器的类型、传输信号的电压等。在这一层,数据没有经过组织,只作为原始的比特流或电压处理,单位是比特。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负责在两个相邻节点之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输数据帧。每个帧包括一定量的数据和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与物理层类似,数据链路层负责建立、维护和释放数据链路连接。传输数据时,如果接收点检测到传输的数据中有错误,它会通知发送方重新传输帧。
网络层(网络层)
在计算机网络中通信的两台计算机之间可能有许多数据链路和许多通信子网。网络层的任务是在网络之间选择合适的路由和交换节点,保证数据的及时传输。网络层将数据链路层提供的帧组装成数据包,数据包用网络层报头封装,报头包含逻辑地址信息-源站点地址和目的站点地址的网络地址。
传输层(传输层)
该层的任务是根据通信子网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资源,以可靠、经济的方式提供两个端系统(即源站和目的站)的会话层之间建立、维护和取消传输连接的功能,并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在这个层次上,信息的传输单位是消息。
会话层
这一层也可以称为会议层或对话层。在会话层之上的高层,数据传输的单元不再单独命名,统称为消息。会话层不参与具体的传输,但提供了一种建立和维护应用程序间通信的机制,包括访问验证和会话管理。如果服务器验证用户登录,则由会话层完成。
表示层(表现层)
这一层主要解决宣传信息的语法表示问题。它把要交换的数据从适合用户的抽象语法转换成适合在OSI系统中使用的传输语法。也就是说,提供格式化的表示和转换数据服务。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加密和解密都由表示层负责。
应用层(应用层)
应用层确定进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并提供网络和用户应用程序。
以上简单说明了7层系统的OSI参考模型。为了方便起见,我们经常将上述7层分为低级和高级。下层是1~4,面向通信,上层是5~7,面向信息处理。
开放系统互连(OSS)使全世界的应用程序能够以开放(而不是封闭)的方式交换信息。目前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的官方文件是ISO7498国际标准,也称为OSI/RM,一般称为OSI,国内对应的标准是GB9387。
为了更好地理解OSI参考模型,并在将来进一步研究OSI的各个级别,我们将首先解释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然后解释ISO7498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
首先,上面已经讲了架构的问题,已经知道架构是抽象的,实现是具体的。一般来说,“系统”是指一组实际操作的对象或对象,但在“OSI系统”的表述中,“系统”有其特殊的含义(即参考模型)。为了区别起见,我们用“真实系统”来表示现实世界中能够处理或传递信息的自治整体。它可以是一台或多台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外部设备、终端、操作员和信息。如果这个真实系统在与其他真实系统通信时符合OSI标准,则称为开放真实系统。但是,一个开放的真实系统的所有功能并不一定都与互联相关,我们后面要讨论的开放系统互联中的系统只是开放的真实系统中与互联相关的部分,我们称之为开放系统。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ISO7498最重要的基本概念。
在OSI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是将整个庞大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相对容易处理的范围较小的问题。OSI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法来处理这些问题。从最高层的抽象开始,这一层的约束很少,然后添加越来越多的约束。在OSI中,采用了三个层次的抽象: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和协议规范,也称为规范。OSI体系结构也是OSI参考模型,是OSI制定的标准中最高层次的抽象。在更正式的语言中,架构相当于一个对象或一类对象,而具体的网络相当于一个对象的实例。OSI参考模型描述了开放系统中使用的对象类型、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对象类型和这些关系之间的一些一般约束。
比OSI参考模型更低的抽象层次是OSI的服务定义。服务定义详细定义了每一层提供的服务。某层的服务是该层及其部分层的一种能力。通过接口提供给更高层,每一层提供的服务与这些服务是如何实现的无关。此外,各种服务还定义了层与层之间的抽象接口,以及每层用于层间交互的服务原语。但这与这个接口是如何实现的无关。
OSI标准中最底层的抽象是OSI协议规范,每一层的协议规范都精确地定义了应该发送什么样的控制信息,以及应该使用什么样的过程来解释这些控制信息。协议的规范有最严格的约束。
最后,我们需要知道,CCITT和ISO是在制定计算机网络标准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的两个国际组织。很多问题都是他们协商决定的。从历史上看,CCITT和ISO的TC97工作领域有很大不同。CCITT最初是从通信的角度考虑一些标准的制定,而TC97关注的是信息处理。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信和信息处理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因此通信和信息处理成为CCITT和TC97共同关心的问题。CCITT的建议X.200是关于开放系统互连的,和上面提到的ISO7498基本相同。
& lt9 & gt上述的
& lt10 >windows 2000 /XP /ME/98
windows 2000 server
windows 2003服务器
windows 2008服务器
Linux Unix
& lt11 & gt;对等网络一般比较小,10单位以内,服务器网络一般比较大。他们的区别在于,每个对等网络都是平等的,而服务器网络和服务器都是重载的。
仅此而已。有空再继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