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桥的历史
“春秋在蜀,岷江早晚流”(唐代诗人吴的古意)。汉阳古镇位于四川省青神县城南20公里处,是第一代蜀王蚕丛的故乡。岷江蜿蜒流过古镇,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青神县志》记载:早在汉代,一个姓杨的家族从外地迁到这里。看到岷江淤泥多年堆积,形成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理想的居住之地,于是定居坝上,专事农耕养蚕缫丝。后来,许多沿水路迁徙的移民也在这里定居,生活繁衍,逐渐形成了一个村庄和一个集镇。汉阳坝就是这样得名的。
汉阳古镇是南方丝绸之路东线武池路的重要驿道,是著名的水上码头,“三县九乡”的物资集散地,也是著名的养蚕和手工缫丝产区。
“汉阳丝”以光泽亮丽、均匀光亮而享誉海内外,远销美国市场。汉阳丝绸市场曾与成都集群桥丝绸市场并列为川西南“两大丝绸市场”。
民国时期,宋美龄于1938捐建汉阳场镇缫丝厂,因汉阳丝光泽亮丽,光亮均匀,能织出“嘉定大绸”,而在1939新生活运动期间,宋美龄以妇女指导委员会的名义捐建蚕种场。
汉阳古镇,位于乐山和成都之间,是通往成都、乐山、重庆乃至川外的水上交通咽喉。以前汉阳商贾云集南北,是周边十余个城镇的物资集散地。人们把农副产品卖到成都等地,成都的丝绸、盐通过这里销往全国各地。"
“一条河,三个渡口,九个半山”。昔日,汉阳码头百船云集,船夫的号角声和纤夫的喊叫声此起彼伏,竹筏船在江面上来回穿梭,在江面上留下一道道浪花。黄昏时分,汉阳码头停靠的船筏连成一串,长达千米。汉阳古镇大街小巷灯笼高挂,宾客络绎不绝...
街道两旁的青砖房、戗墙、吊脚楼、石板街、木四合院,具有典型的西南民居建筑特色。有100多处保存完好的建筑,如贾鹏大院和吊脚楼。
汉阳古镇历史上曾三次毁于大火,但青砖成本太高,一般人难以承受,所以现在仍以木屋最多,街上的房屋连接紧密,所以有高大美观的堤岸围墙。
汉阳古镇由米市街、花棉街、严观街、翻身街、半边街、夏征街、郑恒街、后正街八条街道组成,呈“井”字形,井中有水,取五行中水如火之意。
镇上居民还建了一座火神庙,供奉火神“祝融”,建于明初,道光五年重修。据说这里保存着“汉阳三宝”(石碑、马桑树寺的柱子、明清壁画)。同样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北寺,毗邻紧密,佛道和谐共存,小庙香火缭绕。
汉阳并不出名。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个古镇。节假日和周末只有一些零散的游客。古镇基本都是老人,泡茶馆,摆龙门阵是他们的日常。最难得的是汉阳古镇有两种古老的手艺:一种是打铁,一种是做秤。生意不好,下一代放弃了继承。
今年7月,一家新的“坤隆昌”茶馆在严观街开张。每个周末都有文艺演出,主要是“金钱板”,曲目有《宋武打虎》、《三国演义》、《盲人算命》、《好四川》等,压轴是川剧的“变脸”绝技。
汉阳是川菜“棒棒鸡”的发源地。据说,起初,为了方便码头上的船夫和纤夫,将鸡煮熟,用木棍打松,再拌上调料,使其具有麻辣、酸、甜、鲜、咸、香的味道。有“汉阳鸡配淡雅腐鱼”的美誉。
到现在有很多特别的口味可以选择,比如麻辣,五香,泡椒,藤椒,麻辣,咸,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