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王朝的历史是怎样的?
如下所示:
吐蕃自称“bod”()。“博德”作为一个地区、一个部落的名称,出现在吐蕃王朝之前。起初可能是博尼西姆的一个法师的名字,后来变成了博尼西姆的名字,再后来变成了一些部落联盟的名字,再后来变成了这些部落居住的地区的名字。
据藏族史籍记载,吐蕃王朝之前,有十二个部落群进行统治,其中有两次用“博德康”来指代自己的统治区域。吐蕃王朝兴起后,以“bod”为自名。吐蕃王朝在与唐朝的交往中,用“菩提陈婆”(大凡)来对应唐朝的自称“大唐”。
自吐蕃王朝统一青藏高原以来,高原上的各个部落群就形成了一个民族。后来吐蕃王朝的自称“bod”演变成了藏族的自称。
在中国唐代史料中,“bod”一词被翻译为“吐蕃”。“吐蕃”这一译名的由来,学术界至今仍有不同的解释。它起源于藏语、吐谷浑语、突厥语、粟特语,还是南梁秃毛的中文名称,现在还很难下结论。
至于汉字“吐蕃”的读音,也有两种学说:tubo和tǔ fān(汉语词典一般沿用tubo).的读音
吐蕃社会简介:
西藏的社会生产主要是农业和畜牧业。农作物包括青稞、小麦和荞麦。牲畜包括牦牛、马、骆驼和绵羊。手工业包括烧炭、冶铁、橡胶制造和羊毛编织。吐蕃时期的碑刻、木简、文献和经书至今仍有大量,是研究吐蕃社会和历史的珍贵资料。吐蕃王朝崩溃后,中国宋、元、明初的史书,仍普遍将青藏高原及当地人称为“吐蕃”或“西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