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阔疆域教案
辽阔的领土教案1辽阔的领土
1,知道我们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知道我们位置的优越性。
2.了解我们领土的四个点,记住我们的海上和陆地邻居。
3.了解与中国相邻的海域和主要内海及岛屿。
我们领土的四个点。中国陆地邻国的名称和位置
全球中国版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引入新课:我们花了一年时间研究世界各地的地理情况,这一天开始学习中国的情况。
2.(拿出地球仪)请参照地球仪和之前学过的资料,从陆地、海洋、纬度两个方面分析我国的位置。
对比俄罗斯、印尼、蒙古、日本,分析中国的区位优势。
板书:第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
2.陆地和海洋位置
3.优势
说明:我国海陆兼备,纬度适中,位置优越。
阅读四页地图,找出中国版图的四个点,分析其南北、东西的距离。
板书:二、地域广阔
1,四个点
旁白:中国幅员辽阔,面积居世界第三,东西距离5000公里,南北距离5500公里。各地的风景差异很大。
让我们找出我国陆地边界沿线的邻国。
概要:东方:朝鲜
北部:蒙古、俄罗斯
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
西方:阿富汗
西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
南部:缅甸、老挝、越南
(强调)这是这节课的关键信息,要注意地点和名称的记忆。
然后找出中国的沿海和内海,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
旁白:我们的海洋是辽阔的,领海宽度12海里。内海是渤海和琼州海峡,与六国隔海相望,便于海上对外交往。
总结:这节课主要讲中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重点讲中国陆地毗邻国家和领土的四点。
分成两组,一组分析海陆位置,找出中国大洋河所在的大陆。另一个是分析纬度位置,找出中国所在的半球和温度带。
陆海队分析蒙古和日本,纬度队分析俄罗斯和印度尼西亚,从农业生产、对外交流、海洋事业等方面分析优势。
在地图上找出中国领土的四个点,了解它们分别位于哪些省份,并在黑板上给学生指出。
模拟陆地旅游,逐一找出12陆地邻居,回忆亚洲的六个亚区,看属于哪个区域。
分成两组,一组寻找海洋,包括沿海和内海。另一个是寻找一个国家,表明它是位于东部还是东南部。向黑板上的学生指出并解释。
画一张中国的版图,把中国的陆地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中国的领土和海洋都标出来。
辽阔疆域教案2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一部分的教科书是中国地理的开端。其编写以事实材料为基础,并安排了更多的图片和活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祖国的领土特征。认识和了解祖国,首先要搞清楚中国的地理位置和重要利益。中国自然环境的一切要素和各种自然资源,如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商业、外贸等生产部门,都存在于一个必要的空间位置上,并在这个空间位置上发生和发展。中国特定的空间位置影响着自然环境和人们经济活动的特点。辽阔的国土使我国的地形、气候乃至生态环境复杂多样,为我国各生产部门带来了广阔的领域,构成了自然和经济的地域差异。掌握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是掌握中国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学习中国地理学其他篇章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学会用一个地球仪或一张东西半球的地图说出我国的位置,掌握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陆海位置,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和优势;了解中国的面积和在世界上的地位,学会在地图上查找中国的陆地和陆地邻国、沿海地区和濒临灭绝的海洋和海上邻国,了解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学会在地图上测量距离并运用文字、数据和地图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征或原因,进一步提高计算、分析、归纳的潜能,运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和分析问题。
2.过程和方法
利用地图帮助学生建立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形成使用、阅读和分析地图的地理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建立学习中国地理的兴趣;通过比较评价“优越的区位和辽阔的疆域”,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了解中国幅员辽阔,培养维护祖国统一、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优越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位置和地域空间的想象潜力。
二、学习情境的分析
经过一年的地理知识学习,学生具备了必要的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学生会轻描淡写地运用自己储备的知识,但在运用这些知识时,往往无法熟练准确地运用。因此,教师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对地图的使用,深化对学生阅读、分析和使用地图潜力的培养,加强知识与技能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的分析
1,教学方法
这节课是学生了解中国人文环境的第一课。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国的基本国情。因此,本课程教学活动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以学生发展为基本目标,在学生读书看图的基础上,以地图教学法、会话法、讲授法、练习法、游戏法为重点。通过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反复使用地图,开展游戏活动,把“死”的地图变成“活”的地图,帮助学生把已有的知识转化为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借助学生探索祖国河山的好奇心,采用小组合作读图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意向和主动性,使学生始终积极参与学习,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综合探究、开放创新的特点,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同时培养学生借助地图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潜能,培养地理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发展学生智力。在师生互动中,实现自主学习,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
2.学习法律
七年级学生虽然掌握了必要的学习方法,具备了必要的读图潜力,但由于阅历浅,知识面窄,看问题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教师要抓住初中生好学好学的特点,用心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学习中学会学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科学方法:①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潜能;②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探究方法;③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潜能,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四,教学过程
(略)
智能评估
课堂实践是检测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的“晴雨表”,通过检测及时反馈信息。
1,抢答案。
(1)我国南北跨度很大,约为_ _ _ _ _ _ _度,大部分位于_ _ _ _纬度,属于_ _ _ _温带,南方少数地区位于_ _ _ _ _ _带,但没有_ _ _ _ _带。
(2)中国西部深入_ _ _ _ _大陆,与多国接壤;东方毗邻世界上最大的海洋_ _ _ _ _ _ _ _,有无数的_ _ _ _ _ _ _和_ _ _ _ _ _,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3)下列关于中国立场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东半球b西半球c南半球d北半球
(4)中国是一个国家。
岛国a,大陆国b,海陆国c,半岛国d
(5)中国大陆海岸线长约()公里,陆地边界长约()公里。
(6)中国最大的邻国是(),中国最东邻是();
2.游戏活动:“海上之旅”路线设计活动要求学生设计从渤海到南海的最短路线。
给每组一张空白的“中国近海地图”。活动要求:路线需经过中国六个海上邻国、两个岛屿、两个海峡和一个海湾,地图上要标注地名。看哪一组最快最好。每组完成后,将展示设计成果,并由师生进行评价。
迁移改进
老师:人们常说,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值得我们为中国感到骄傲和自豪。让我们举行一次演讲比赛。题目是“祖国,我为你骄傲”。
学生准备并发表演讲。老师评价和鼓励。
通过设置即兴演讲,学生可以将本节所学内容进一步系统化,锻炼组织材料和演讲潜能,激发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设置停课
老师演奏《大中国》指出:我国幅员辽阔,虽然国家行政存在必要的困难,但我们管理的工作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是比较好的。那么我们的国家是如何管理的呢?请课后调查,下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分析,研究。
动词 (verb的缩写)教学反思
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和思考者,即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善于研究和反思教学问题。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历+反思。我国也有心理学家提出:优秀的教师=教学过程+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性的、自觉的分析和再认证的过程。
新课程的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期待学生的未来发展,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对比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我的反思如下:
反思1。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尽量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有一句名言:如果我把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归结为只有一个原则。
一句话,那么,我就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理解了什么。为了找出这一点,我们应该相应地进行教学。可见,在我们的教学中,根据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当新知识被赋予生动的背景时,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探究心理被强化,学生达到了想学的境界。例如,中国的南北纬度很宽,气候差异很大,这为多种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有利条件。学生理解这个知识点可能比较抽象,如果用生活中的例子举例说明,可能会比较容易理解。例如,中国北方和南方种植的作物有明显的差异。北方适宜种植小麦、花生和甜菜,南方适宜种植水稻、油菜和甘蔗。北方的水果主要是苹果和梨,南方盛产橘子、香蕉和菠萝。再比如中国优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比如沿海风光、内陆沙漠、北方冰雪、海南热带风光等等。
第二,进一步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地理课程标准强调:“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和实践安排教材,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的潜能,鼓励学生用心探究,使学生理解地理知识的作用和价值,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应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理解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习活动真正成为生动活泼、积极主动、个性化的过程。
该班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化,如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调节、学习目标的自我确定、学习方法的自我选择等。
在课堂合作学习中,要合理分组,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和方法,真正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整合信息和资源,不断扩大和提高自我意识,还可以学会沟通、参与、倾听和尊重他人。如:学生在群体中表现出沟通问题时的合理评价。
在课堂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究问题的主人。从思维的角度来看,学习过程是一个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这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带来相互交流的机会,还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丰富他们的知识。
反思三: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科书是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创造和再组织。教师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找出三者的连接点,必要时对教材进行选择和整合。比如这堂课在研究中国的位置时,纬度位置可以和中国最南端的纬度以及南北跨越的近50个纬度融为一体。中国既有陆地又有海洋,教材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简要说明中国陆海区位的特点。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和太平洋的西海岸。其次,关于中国附近海洋的一条信息,其实是中国陆海位置的延伸,即中国东面面对广阔的海域。因此,它可以将陆地和海洋与中国边缘的海洋融为一体。
再如:教师在学习濒危海洋时,要补充有关领土、领海、领空、内海的相关信息。
反思四:学生活动要有“质量”
课堂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方法。探究性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 * *在活动过程中营造“思考讨论”的氛围,激发全体员工的参与欲望。这个班我设计了很多学生活动,有些活动需要在质量上下功夫。比如鼓励学生自己写公式或者用自己的记忆方法,然后互相交流,这样效果会更好。
简而言之,一堂好课就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表演,让学生很好地融入课堂,用心参与,自主探究,简单快乐地完成教学。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花大力气才能掌握。尤其是在新课改的今天,要想拥有教学创新的超前意识和潜力,诀窍只有两个字“学”。
辽阔疆域教案3教材分析
这部分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课。认识和了解祖国,首先要从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等方面明确中国的基本国旗。这是学生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特点,进而了解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基础。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最佳教材和切入点。因此,这一部分为以后学习中国地理其他章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把握中国的区位和疆域,分析中国的区位优势,认识中国的四边和周边国家。
2.知道我国宪法规定的三级行政区划和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3.培养分析图形材料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1.反复看图,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
2.查找资料,分析比较,获取知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了解中国的辽阔疆域和优越地位,激发爱国主义和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意识。
2.理解香港、澳门和台湾省都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培养维护祖国统一、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中国省级行政单位名称及分布。
教学困难
地图上多个地名空间位置的实现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探究法和对话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游戏拼图板
教学时间
3个课时用于教学,1个课时用于活动。
教学过程
第一类
新课程介绍
播放课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成就的图片,配上歌曲《我爱你,中国》。
解说:伴随着这首深情、隽永、惊心动魄的赞美祖国的歌曲,我们充分领略了祖国壮丽的山河、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怎么能不以这样的母亲为荣,以做她的孩子为荣呢?我们对母亲了解多少?在新的学年里,我们会知道关于她的一切。首先,我们最应该知道的是她的地理位置、疆域和行政区划。
板书: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领土
教新课:我们如何描述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活动:屏幕显示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
1.指出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分界线,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北半球)
2.指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旧半球)
3.指出高、中、低纬度的分界线,说出中国的纬度范围。(主要在中纬度地区)
4.指出五个地带的分界线,中国处于哪个温度带。(多在北温带,少部分在热带,无寒带)
5.屏幕上显示了世界各大洲和海洋的分布图。让学生指出亚洲和太平洋,再现中国的轮廓,然后让学生指出中国在亚洲的什么地方,在太平洋的什么方向。(海陆位置:东亚,太平洋西岸)
6.你能说出太平洋西岸的几个国家吗?
转移: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影响着地理环境和人们经济活动的特点。中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各有什么优势?
活动
屏幕显示图片1-2和1-3。小组讨论了以下问题。
1,与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相比,中国的纬度位置有什么区别,谈谈中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2.中国的纬度位置和中国的陆海位置优势相比日本和蒙古有什么区别?
3.如果中国的陆海位置不是太平洋以东,而是深入内陆,对中国的气候和农业生产会有什么影响?
4.在同样的陆海区位条件下,中国东部地势高,西部地势低,会对中国的气候和农业生产产生怎样的影响?
上述内容的难度梯度逐渐增大,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进而归纳,形成“推理”的思维过程。当学生讨论时,教师参加讨论,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鼓励。
小组代表发言,小组成员补充。
教师总结
1,纬度过高或过低,所处的温区限制了农业的多元化经营。中国的领土跨越的纬度很广,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只有高山才能有类似寒带的终年冰雪地带,使得中国南北气候差异很大,世界上大部分动植物都能找到栖息地,为中国农业生产和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2.生活在内陆深处的国家不临海,所以一方面很难受到海洋的影响,气候干燥;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些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一些岛国四面环海,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的领土范围。但沿海港口众多,海上交通便利,为这些国家的对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海岸。这是一个既有陆地又有海洋的国家。中国的西部深入亚欧大陆,与许多国家接壤。可以通过陆路通往中亚和欧洲国家。东方广阔的海洋有利于海洋事业的发展,也便于从海上与世界各国交流。同时,结合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形,一方面太平洋暖湿气流可以影响我国东部地区,供给农业所需的降水;另一方面,许多河流向东流入太平洋,不仅连接了东西交通,还形成了巨大的水力资源。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亚洲和欧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巨大的热力差异,形成了亚洲特有的季风气候。除了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和西北内陆地区,广大的东部和南部,甚至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都受到夏凤凰的影响。与世界同纬度地区相比,中国北回归线附近没有沙漠景观,而是一片热量和降水充足的土地,使其成为世界之最。
屏幕显示本节的知识结构,并做简要总结。
扩展和探索
查地图,分析比较中英、中美、中哈的异同,思考中国应该如何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开展经济活动。(小组合作探索,以小论文形式呈现,为组间交流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