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中国历史上最顽固的左派。
极左就是把左派思维推向极端,突破“自由底线”。为了获得无差别的所谓正义,为了追求极端的平均主义,为了废除大多数人的自由,就必须建立无比强大的国家机器,建立极权政治,把所有人的活动置于国家机器的控制之下。极左分子总是否定社会的进步,主张开历史倒车,常常感叹今天不如以前;极左分子总是认为善政最可靠;极左派认为,只要有一个英明的君主,国家就会走上正轨,人民就会过上好日子;极左分子特别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认为只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才能产生秩序;极左分子非常重视洗脑和奴役;极左分子最看重绝对服从;极左分子最喜欢阶级固化,一万年不变;极左分子的一切言行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维护和最大化本阶级的利益。顽固坚持极左思想的人被称为极左分子。中国历史上最顽固的极左分子是儒家创始人孔丘。孔丘,即孔子、孔子、邱明和仲尼,是我国东周和春秋时期著名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提倡“以德治国”,以德治国,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被称为“德治”或“礼治”。德治就是提倡道德教育。儒家认为,无论人性是善是恶,人都可以受到道德的影响和教育。所谓“礼治”,就是遵守严格的等级制度,君臣、父子、贵贱有严格的区别。春秋时期,我们的社会由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如火如荼的奴隶起义和新兴地主阶级的权力斗争猛烈地冲击着奴隶制统治的基础;失败的奴隶主想尽一切办法恢复他们失去的“天堂”。社会上的阶级斗争非常尖锐复杂。在这个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兴起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奴隶主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于公元前551年出生于鲁(今山东)。孔丘是第二个孩子,所以他也被称为仲尼。他的祖上是宋朝的贵族,父亲孔戈是一个破落的奴隶主。孔老二永远不会忘记他是奴隶主贵族的后代。他从小就迷恋贵族的生活,喜欢用小碗小碟做祭品。从十五岁开始,孔老二就刻苦学习周朝的奴隶制制度,学习奴隶主贵族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梦想将来出人头地,骑在人民头上称王称霸。获得至高无上的权力是孔子最大的梦想。孔子一直想恢复自己的贵族身份,他把自己的理想确立为“克己复礼”,即开历史倒车,恢复周朝的等级制度。邵正茂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思想代表。他经常反对奴隶制的代言人孔丘。他公开宣称:“有些人死抱着西周的奴隶制不放,要想倒退就必须碰壁!”孔老二恨得邵正茂咬牙,但一时无能为力。然而,五十岁以后,突然登上了鲁的政治舞台。以为代表的奴隶主贵族在鲁国重新掌权,重用为都督。后来,他被提升为负责工程的司空和负责司法的牧羊人,并担任总理。孔老二上任后,立即做了两件事来维护奴隶制。第一件事是“灭三都”,第二件事是杀邵正茂。孔子竭尽全力保护奴隶主和贵族的利益。由于孔子思想极其落后,行为过于激进,最终被统治者所抛弃。他绝对不甘心,于是带领一帮弟子周游世界,向各国当局推销他的极左政治理念。然而,他处处碰壁,成了“迷途狗”。孔子的理想与社会的进步背道而驰,注定要失败。他终于把他的腐朽思想带进了坟墓。但由于他的学生太多,他的腐朽思想被学生们广为传播,后来被历代反动统治者奉为珍宝。为了维护自己阶级的利益,孔子极力主张严格的等级制度。他主张“君为臣,父为子,夫为妻”;他强调绝对权力下的绝对服从,他的洗脑主张被历代统治者奉为法宝。他强调阶级的固化,认为“龙生龙,凤生凤”,认为贵族永远是贵族,奴隶永远是奴隶,以此扼杀人民追求平等自由的天性;他崇拜“道德至上”,认为“道德激励”是万能的武器。他的主张让中国的统治者变得极其虚伪。统治者为了塑造自己的道德形象,千方百计地向中国社会注入虚伪的基因,导致了国民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他顽固坚持男尊女卑的理论,害了中国妇女几千年。孔子的极左思想彻底扼杀了中华民族的思想灵性和创造力,使中华民族失去了民族活力。千百年来,它只能原地踏步,被其他民族践踏践踏。如果今天的中国不能从骨子里理解极左的危害性,我们将继续原地踏步,被滚滚的历史洪流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