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合实际谈如何做到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文化强国”的概念,这不仅是每个中国企业的重要预兆,也是我们大学生的重要预兆。其中,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概念也被非常郑重地提出来。这说明在中国* * *产党新的思想体系中,关于文化自觉的思想已经完全定型。在新的历史环境下,面对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和日益激烈的国际文化环境,以及自身更大的文化发展要求,他们有着非常清醒的历史文化意识。我们应该以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方式,对这种文化趋势做出更加完整的回应。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最具活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往往会影响公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当代大学生具有先进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而且要不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就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而言,早在庆祝中国* * *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就已经明确而更加强调地指出:“面对当今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 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的努力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使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创造文化。 文化自觉的概念是费孝通先生在1997中首次提出的,是为了应对全球一体化的必然发展,提出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方法。费先生曾说:“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认识了自己的文化,了解并接触到多元文化的基础设施,才能在这个新兴的多元文化世界中确立自己的地位,然后通过自主适应,与其他文化共同取长补短,* * *才能建立起一个有* * *认同的基本秩序,一套多元文化能够和平共处。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结合在一起的,是充分了解自己文化后发自内心的信念,就像一个人的自信无处不体现,平白深入骨髓。鸦片战争以来,外来文化强行进入中国,不仅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刻的精神痛苦,客观上也给中国带来了新的生机。在痛苦的国耻和全新的文化学习机会的交织复杂的矛盾之间,中华民族获得了巨大的新的发展动力和文化“扩张”机会。中国文化在近代以来巨大的外部推动力下,再次走到了历史转型的十字路口。特别是在争取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之后,中国当代文化获得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

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在当今快速推进的全球化进程中,我们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了全球化进程给我们带来的更大动力和发展动力。我们愿意接受这种挑战,因为我们更愿意将这种挑战视为重大的发展机遇。但是,因为互联网的发展,我们有更多更广的渠道与外界联系。对外界了解越多,尤其是看到国外的先进生产力后,对自己的了解就越少,越难看清形势。

作为大学生中的一员,我看到身边的同学都比较迷茫。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虽然我们都向西方学习追求民主自由,追求个性,但大部分都只是做表面工作,有时还会听从别人的建议。我们关于中国文化的大部分知识都是在高中课堂和高中课本上学到的。据统计,金庸的武侠小说和侦探小说也是高校图书馆借阅排行榜上借阅最多的,或者说现在各种电视剧大行其道的时候,这些剧本也是借阅最多的。并不是说借阅量就能代表大学生的文化取向,但我相信书籍是提高个人修养的重要途径。我们生活在这个大环境中,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正如费先生所说,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外来文化也是如此。在了解国内外文化之后,结合当前中国的国情和对祖国未来的期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找准方向,提高文化自觉,坚持自我觉醒和自我创造,形成自己宽广的文化边界、深刻的文化反思、充分的人文关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思想和精神状态。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我问过很多同龄的人,很多人都有抱负却无处施展,觉得无力施展。有些人谈论它。现在的社会普遍很浮躁,急功近利。他们想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却发现做不到,所以根本静不下心来。

或许是过于强调GDP的增长,我们长期忽视了文化和教育。我们的生产力和技术水平可能和世界强国差不多,但是说到育人,可能还是有一些差距。面对现状,看到国家也意识到文化和信仰的重要性,作为祖国的未来,在这个转折点上,我们应该看清自己的定位,全力实现文化强国。这就需要大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多读书,多实践,多思考。从小事中锻炼自己,从日常行为中培养自己高尚的人格。在社会、家长、老师的帮助下,不断修正自己,才能不断进步。要有“自知之明”,努力培养自己对中国文化的认知能力。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大学生存在文化底蕴不足、文化历史视野狭窄、对中国文化缺乏自豪感、盲目追求西方文化等现象。“文化意识”包括对自身文化和他人文化的反思,是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前提。面对中外文化,也要增强辩证选择的能力,尤其是对外来文化的选择能力。历史一再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全球性的实践或理论探索,都必须负载某种价值观和某种文化观。文化的全球化导致不同文化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面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我们既要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又要反对“文化分裂主义”,坚持“和而不同”。既要了解和认识本民族文化的优劣,扬长避短,继承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又要尊重和借鉴外来文化,取长补短,充分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有益成果,最终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品质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同时,要与时俱进,提高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能力,从自发的、传统的生存状态进入自由的、自觉的、创造性的生存状态,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能力。同时也需要社会主义教育的更多辅助。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积极发挥文化的育人作用,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大学生在高中阶段主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语文课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是不够。很多人不理解它的内涵,也不把它和自己联系起来,更不用说把理解付诸行动了。因此,大学应该开设更多的人文素质课和讲座。除了马克思主义,他们还应该开设其他与政治无关的哲学课。也许他们不能教育所有人,至少让他们去思考,引导他们用更理性的方式去思考,关心国家,关心自己的问题,这样可能会有更多创新的可能。最后,国家的先进代表通过呼吁和一些实质性的决定,带头向大学生传递文化自觉,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想保证。在当前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传递成为可能,也更加频繁,促进了文化之间的同化和异化。文化意识是应对文化多样性的有效武器。只有唤起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其内在的精神力量,坚定其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其在文化转型中的独立能力,才不会被完全西化或完全异化,在新时代适应新环境和文化选择中获得独立地位。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确立文化自觉,形成文化自信,从而保证中国文化的长期存在和未来发展。首先,大学生知道自己的身份和责任,熟悉中国自己的文化,了解当前的国际形势和先进的科技,对历史的进步有一定的了解。懂得分辨好坏,既是现实的好,也是长远的打算,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在很多学校和政府的帮助下,加上我们自己的努力,我们相信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会不断提高。未来我们走向社会,实现一个文化强国,把文化转化为各种力量,一定会成为这个世纪的主力军。作为大学生中的一员,自己的努力和意愿是最重要的因素。作为成年人,我们应该对自己和社会尽责,提高文化自觉和自信是一项长期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