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概况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前身是华北大学中国历史教研室,成立于1948。1956正式成立,文革期间中断,1978复学后重建。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何干之、商岳、戴毅、黎文海等教授先后主持过历史系。从1978开始,先后有尚越、戴毅、、王、顾学顺、赵、、程崇德、黄朴民、李小舒教授担任系主任,现任系主任为刘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学科体系完整,特色突出,地位领先,在全国高校中享有较高声誉。在教育部公布的80个重点学科评估中,我校历史系在全国高校历史专业中排名第五。

我们学校的历史专业是一级学科,下设八个二级学科。是教育部文科基础学科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由历史系和清史系共建),学科基础非常丰厚,发展潜力巨大。有8个硕士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史、专史、历史理论与史学、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考古学),6个博士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史、专史、历史理论与史学、历史文献学),博士后流动站,其中中国古代史为国家重点学科。

历史系目前设有八个教研室(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世界近代史、历史理论与史学史、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与专史、考古学),四个研究机构(汉唐研究中心、历史理论研究中心、西欧与北美研究中心、比较历史研究中心),在编教师34人,其中教授13人。长期以来,历史系一直本着“交流、实践、创新”的基本宗旨和“兼顾各方面、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的发展思路进行学科建设。同时,依托教研室及系下各研究机构的人才和科研力量,不断努力拓展历史教学和历史研究领域,使历史系逐步发展成为全国历史教学和历史研究的重要基地,实现了以教为本,加强科研,发挥优势

在教学中,我系积极尝试各种教学改革。在办好国家基地班的同时,开设文史哲实验班,强调理论与实践、文史哲、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培养专业基础深厚、知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全面的学生。在科研方面,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课题,多人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励。同时要重视学科内部的协调,两个学科都要坚持主体性原则,相互补充,为多学科融合和平衡发展创造条件。

历史系注重学术交流活动,多次派人出国深造、研究、讲学或参加学术会议,邀请外国专家和港台专家来系讲学,与许多海外学术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历史系还积极参加和主办国内外各种学术会议。自1999以来,成功举办了“纪念商岳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2002年)。举办“中西历史比较学术论坛”、“英国史学术研讨会”(2003年);举办“汉唐盛世学术研讨会”(2004)。

历史学院十分重视与国际知名大学的合作与交流,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韩国、香港、台湾省和澳门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学术团体和著名学者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