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战争的历史背景
然而,1982年6月6日,以色列以驱逐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为由,再次派出以色列国防军入侵黎巴嫩,进一步进攻并占领了黎巴嫩南部。直到2000年5月25日,以色列国防军才撤出黎巴嫩,结束了对18的占领。
在此期间(1978-2000),以色列国防军制造了许多不同程度的事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卡拿炮击事件以及萨布拉和夏蒂拉大屠杀。Sabra-Chatila大屠杀是由马龙派教会的基督教民兵进行的。
虽然以色列国防军已经从黎巴嫩撤出,但因为沙巴阿农场,以色列与黎巴嫩和叙利亚之间一直存在裂痕。真主党是一个什叶派穆斯林组织,宣扬伊朗革命的成功,并在以色列占领区开展抵抗活动。其政治口号是摧毁以色列。根据1989号《塔伊夫协议》和2004年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1559号决议,真主党在黎巴嫩控制的所有武装民兵必须解散(但真主党没有解散)。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真主党认为此举来自对以色列的破坏。
美国和以色列一直视真主党为恐怖组织,接受伊朗和叙利亚的资金和政治援助,如武器和军事训练(叙利亚称确实支持真主党,但没有向他们提供武器)。荷兰认为真主党由士兵(恐怖组织)和普通平民(非恐怖组织)组成。欧盟认为真主党不是恐怖组织,但支持解除其武装。
由于真主党的武器和民众支持,它在随后的议会选举中获得了9.14%的席位(在128个席位中,它获得了14个席位)。哈马斯和以色列爆发冲突后,真主党立即宣布支持哈马斯。2006年7月12日上午9时05分(当地时间),真主党开展了一次名为“真实承诺”的行动。真主党部队用9K51格拉德火箭和迫击炮袭击了黎巴嫩边境附近的以色列城镇和军事基地。此外,部队移动到以色列境内200米处,袭击了两支以色列巡逻队。
在以色列国防军证实其两名士兵Ehud Goldwasser和Eldad Regev被真主党逮捕后,一辆试图跟踪真主党部队到黎巴嫩的以色列梅卡瓦主战坦克被一枚300公斤的简易爆炸装置摧毁。当时坦克内4名士兵当场死亡,另一名在真主党强大火力下试图逃跑的士兵也被击毙。因此,在02年6月5438+02日真主党的行动中,8名以色列士兵被打死,2名被俘,5名受伤。
真主党总书记哈桑·纳斯鲁拉在这次行动后说,释放阿拉伯囚犯是安全释放被俘以色列士兵的唯一途径。作为对真主党袭击的回应,以色列派出空军以空袭进行报复,空袭摧毁了黎巴嫩南部的桥梁和民用建筑。属于真主党的Al-Manar电视台报道说,55名平民在空袭中丧生。针对这一报道,一名未透露姓名的以色列国防军高级军官说,袭击的目标是火箭发射基地和火箭仓库,但这些设施中有许多是真主党故意建在繁忙地区的。一名未透露姓名的黎巴嫩官员对这次谈话作出回应,称真主党没有在该市储存武器。另外,这次以色列空袭的目标是真主党的前哨。以色列称这次空袭只是奖励。
以色列总理埃胡德·奥尔默特说,真主党军队先前的袭击是“战争行为”,黎巴嫩将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以色列国防部长阿米尔·佩雷茨也表示,他将使用一切手段。以色列国防军参谋长丹·哈卢茨说,如果不释放这些士兵,以色列将使黎巴嫩倒退20年。
之后,以色列继续实施夏雨行动,并向黎巴嫩南部派出军队和坦克。以色列内阁也在2006年7月12日晚上7点召开了会议。
2006年7月13日,以色列派遣以色列国防军喷气式飞机轰炸贝鲁特国际机场,但真主党用9K51格拉德火箭轰炸以色列的纳哈里亚和Safed进行报复。这次袭击造成两名平民死亡,超过29人受伤。大量纳哈里亚居民也开始离开该市,以避免进一步的卡秋莎火箭袭击。此时,以色列开始从空中和海上封锁黎巴嫩,并轰炸了贝鲁特至大马士革的主要高速公路。此外,以色列大规模轰炸发电厂等民用基础设施。
以色列外交部发言人马克·雷格夫说,真主党试图将两名被捕的以色列士兵送往伊朗。然而,他的声明没有透露信息的来源。
以色列国防军将军兼以色列北方司令部司令少将·尤迪·亚当说,还没有向黎巴嫩派遣地面部队。
以色列城市海法的居民被要求在防空洞避难,估计有22万人前往。
以色列国防部长佩雷茨宣布以色列北部戒严。
2006年7月15日,在海法部署了3枚爱国者导弹,用于拦截向海法飞来的导弹(2003年美伊战争期间,爱国者导弹就部署在这一地区),但爱国者导弹无法抵挡来自黎巴嫩的喀秋莎火箭弹。截至冲突爆发,真主党在65,438+065,438+03次袭击中向以色列北部人口稠密地区发射了4,407枚弹头,包括来自中国的65,438+022毫米86,5438+0+0火箭和90枚分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