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墓简介

徐光启墓位于南丹路光启公园。徐光启是中国研究和引进西方科学的先驱,在农业和天文学方面成就突出。明朝崇祯六年(1633),病逝于北京,次年葬于原地。他选择在上海南部李、赵家浜和其他河流的交汇处,后来许多后代居住在这里,因此得名徐家汇。陵园里有徐光启夫妇和他们四个孙子的坟墓,前面有墓碑。陵园东侧有碑廊,雕有徐光启画像、明代查济祚撰写的传记和徐光启手稿。墓前有一座徐光启的花岗岩半身像。原墓地占地20亩,共有10个墓穴。徐光启和他的妻子吴被安葬,周围是四个孙子。墓前有石碑、石像、石马、华表、石牌坊。石牌坊中间是“武文元勋”的碑文;右边的标题是“Xi袁超赋”,左边的标题是“王佐儒宗”。额头中间的标题是:“明太保太子,已故名医,将少保太保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许献于陵园”。石牌坊上刻着对联,第一部分是“明农百师过天纬”,第二部分是“一臣将入相”。墓前原有的石羊、石马、华表、牌坊,到19年底大部分损毁,墓园只剩下12000平方米。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天主教会重修牌楼,并在墓中修建汉白玉十字架,纪念徐光启受洗300周年,但因战乱墓地无人管理。民国二十二年(1933),纪念徐光启逝世300周年时,在十字架周围放置铁栏杆,墓区周围放置水磨石栏杆,修筑水泥路。1937日军侵占上海后,陵园废弃,原有的石羊、石马、华表、牌楼等全部被毁,现已残缺不全。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市文化局对徐光启陵园进行了修缮和重建,并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57装修过。墓前有徐光启花岗岩塑像,东侧有碑廊,有徐光启画像、手迹、传记石刻12幅。“文革”期间,原有的碑碣广场和华表文物再次遭到破坏。1978,墓地被改成了南丹公园。1981年,公园北面建有一座椭圆形墓。它占地300平方米,高2.2米。墓碑上刻有著名数学家苏的手迹“光启之墓”。

1982后改造。1983为纪念徐光启逝世350周年,陵园内建有碑廊,墓前竖立有徐光启雕像,并由历史学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古城题字。墓前小径上修建了150平方米的花岗岩墓地,徐光启新修了一尊半排扣一级官服的花岗岩雕像。左右有翠柏常青树。墓室东侧有一碑廊,内有徐手迹,并有《几何序》、《帕京地证序》部分手迹。碑廊背面的石刻是明末清初的初学者查继祚所著的《徐光启传》和近代著名画家程世发临摹的《徐光启画像》。墓西侧有一座石马。坟墓周围是水泥石凳,到处都种着树。165438+10月,为纪念徐光启逝世350周年,南丹公园更名为光启公园。198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