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杜甫的地位要高于李白?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座高峰,巍然屹立,闪耀千古。对于杜丽来说,没有必要区分上下级,谁优谁劣,更何况杜丽是一个彼此欣赏,真诚相待的知音。然而,自去世后的一千多年间,关于杨度抑杜甫还是杨度抑李的争论一直跌宕起伏,从未停止过。“文革”期间,曾经高度赞扬杜甫的郭沫若先生出版了《李白与杜甫》一书。在书中,李白被高度赞扬,而杜甫却一反常态地被贬低,甚至被侮辱,这很离奇。结果这件事成了郭沫若人生的一个小污点。进入新时期后,许多学者为杜甫正名,重申其崇高的历史地位。但近年来,褒李抑杜之风又起。比如,于老师在青年歌手大奖赛文化考题问答评论中,借题发挥,说自己参加了一个国际唐诗研讨会。与会者一致肯定李白是唐诗第一人,杜甫排第二,有人认为是王维,有人认为是白居易,等等。

然而,先生的观点不一定是真理。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评价杜丽这两位伟大的诗人?事实上,杜丽的人生轨迹与诗歌发展的历史机遇有许多相似之处。杜丽有很大的政治野心,他也是一个考场上的失败者,他未能真正进入上层统治集团。两个人都有虚度人生的精神,两个人都有机会接近下层民众和广大人民群众。两人都广泛吸收和采纳了前代的诗歌艺术,并进行了划时代的创新。两者都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伟大时代,两者都处在一个需要产生伟大的人,产生真正伟大的人的时代。但是在杜丽有一些不同。"施立源于《离骚》,杜甫源于《诗经》和《汉乐府》. "(成)说到诗歌中的浪漫主义,李白无疑是唐诗中无与伦比的。李的诗歌气势磅礴,富于想象,情感奔放,将积极浪漫主义的表现推向了极致。若论诗歌艺术,绝不会得出杜甫超越李白的结论。但为什么人们尊杜甫为诗人圣人,尊杜甫为诗史,认为杜甫是诗歌发展史上的“大师”呢?我想这绝不是偶然的。应该说,就总体成就而言,杜甫的诗不如李。让我简单讨论如下:

1.杜甫坚持汉魏《诗经》和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对古典诗歌的题材、艺术技巧、风格和流派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中唐诗人元稹首先认识到杜甫诗歌的这一伟大成就,并指出:“至于子美(杜甫),

.....做古今之体,人人独一无二。"宋初王禹偁赞"借子美集开一片新天地"。苏轼高屋建瓴地总结道:“故诗去,文去朝鲜,书去燕,画去吴道子。然而古今之变,让世界有了完结的可能。“古典诗歌,尤其是七言诗,到了杜甫那里才达到成熟,而五言诗(如北伐、奉先《咏怀》)和各种组诗(如《秋八首》、《咏怀碑》)开始成为重要的诗体。以诗论道,杜甫也做过成功的尝试。

杜甫和李白一样,总是关心着祖国和人民的命运,但杜甫的诗比其他诗人对政局的变化更为敏感。安史之乱前,杜甫撰写了《车店》、《两为道》等作品,无情地揭露和深刻批判了朝廷的军国主义政策和统治集团的奢靡腐朽生活。安史之乱前夕,杜甫探亲路过骊山华清宫时,听说唐玄宗和他最宠爱的妃子杨玉环沉浸在阵阵仙乐中。他表达了对时局的深切忧虑和对危机的敏锐预感,写出了不朽的长篇小说《永颂》,发出了“忧终于南,洞不可破”的严正警告,使之延续千余年。这是同时代其他诗人无法企及的。

3.杜甫的诗反映了社会生活的丰富和广阔,表达了人民的悲欢离合的真实动人的感情,是其他诗人所不能比拟的。杜甫在安史之乱前后30年致力于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和思考,许多重要的主题进入他的视野,并艺术地反映在他的诗歌中。《悲情陈涛》、《北伐》、《三官》、《三别》、《洗车马》、《皇军收复黄河两岸》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是安史之乱后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直到诗人去世,他还写下了一首关于关心时局民生的沉痛诗篇,“战火血依旧,军声感动至今。”所以把杜甫的诗看做“诗史”,一点也不过分。

4.杜甫诗歌中对人民性的体现最为丰富和深刻。杜甫虽然出生在一个世代“守儒守官”的官僚家庭,但坎坷的仕途和漂泊的人生,使他更加贴近下层民众和人民,在社会大动荡中培养了深厚的亲民情怀。“朱门酒臭,路冻死”的诗句,鲜明地揭示了阶级对立和社会不公。没有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就不可能从诗人的胸膛里涌出来。《挖沟机》中一对老夫妻的战争苦难如此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虽然诗人找不到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但它给读者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在他那间被猛烈秋风吹破的茅屋前,他感受到了全家人的艰辛,却也怀念着世上无数没有房子住的穷人,希望有一天“茅屋被秋风吹破”能够出现。他对一个来他家“跳枣子”(打枣子吃)的穷女人表现出可贵的宽容和理解,并告诫他的亲戚“在堂前跳枣子做西邻”(《再秀武郎》)。杜甫“人民诗人”的美誉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在杜丽的比较中,我们绝不贬低李白,而是客观地指出杜甫的诗在整体价值上优于李白。我是杜丽的忠实读者。对我来说,春兰秋菊是美丽的,我爱杜丽所有的诗!我同意著名学者程先生的观点:“在中国诗歌领域,杜甫的诗无论从认知、借鉴、教育还是审美,都是难以企及的。”我也很欣赏闻一多先生对杜甫的赞美:“杜甫的诗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壮丽、最永久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