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存在哪些问题?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历史作为一门承上启下的特殊学科,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历史教学仍存在诸多不足。鉴于此,笔者在深入挖掘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其解决方法,现写出来,请历史老师指正。
首先,教育观念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相当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一些老师一直认为,历史教育是帮助学生记住课本上的历史知识,学生可以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至于历史教育的很多功能是否在学生身上得到有效落实,似乎与此无关。在这种教育观念的支配下,教师将教材视为知识的唯一来源。他们的历史教学无非是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如何记忆可能考试的关键知识,如何应对各种考试。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历史课本或资料,争取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二是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不够深入
历史学科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纵横交错,人类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起源和未来,体现在教材中,表现为教材内部知识体系的网络化。但很多老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只在简单的章节中讲述,未能向学生展示历史的深刻一面,也未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内在知识体系。
第三,追求创新,但不个性化。
一些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时,往往忽视学生的实际能力,片面追求课堂的活力。整个教学设计充满了各种活动。在老师的束缚下,学生一会儿看书,一会儿看视频,一会儿前后讨论,一会儿表演角色,一会儿辩论,但留给学生真正思考的时间很少。于是各种问题随之而来,懒惰的学生根本什么都不做,而聪明的学生觉得太忙了。同时,老师设置的活动或问题不是太简单就是太复杂。当设计简单时,学生很容易找出答案,就会产生自满情绪,逐渐失去参与活动的兴趣,对以后的教学产生不良后果。当设计复杂时,学生无法自己解决,必然会产生抑郁情绪,对以后的教学产生负面影响。
四、严格遵守预案,应变不足。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在课前设计教学过程,把探索过程和结果想象得完美无瑕。但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的思维不可能完全按照老师课前的假设发展。由于一些教师缺乏基本技能和教学技能,他们往往远远达不到“创新”教育。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可借势,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教学计划为依据,不敢逾越。二是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成果的科学评价。当学生讨论某个问题,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意见时,教师在关键时刻不敢表明态度。
五、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存在诸多误区。
目前历史教学中生动感人的多媒体教学无疑有利于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也存在一些误区:一是本末倒置。因为有些老师在制作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为了“量入为出”,基本上把教学任务交给了计算机,少了激情的语言表达,少了与学生的情感共鸣。至于学生,他们只是看了一部由文字、声音、画面组成的“迷雾电影”。二是极度依赖教学设备。一旦设备出现故障或者断电,就会不知所措,不知道为什么。三是以主人自居。在制作历史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一些教师片面追求动画的新奇、文字效果的独特、声音的怪异。虽然让课堂轻松了很多,但也影响了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掩盖了历史教学的严谨性、严肃性和科学性。
上述问题严重困扰了历史教学的健康发展,成为当前该学科发展的绊脚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和总结当前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以促进历史的健康发展。
第一,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涌现。面对这些新的教育理念,我们的教师首先要积极学习;二是全面准确理解;第三,要有科学批判的精神,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去吸收,不要盲目模仿。
第二,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应该在备课上多下功夫,精心安排课堂教学结构。要坚持以训练为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善于设计问题,巧妙提问。为了不断督促学生巩固历史知识,发展智力,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第三,历史教学活动的组织不仅要注重形式的新颖,更要注重学生学习历史时思维活动的具体操作,特别是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要像导演一样指导、组织、控制教学,随时诊断教学,调整教学活动。
第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注重启发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认为有必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启发式教学原则是各种教学方法的灵魂,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
第五,科学认识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要端正教学思想,不要以为多媒体课件就万事大吉了,要克服对电脑的依赖和懒惰。制作历史多媒体课件要建立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多媒体历史课件要有优美简洁的画面和和谐的声音,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