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客家土楼
福建土楼形成于宋元时期。经过明初中期的发展,到明末、清代、民国逐渐成熟,一直延续至今。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山区夯土民居建筑,是土坯建筑的创造性杰作。福建土楼依山而建,布局合理。它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中的“风水”观念(见董斌《现代风水镜简》),适应了人们共同居住的居住和防御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中狭窄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经济、坚固、防御性很强的高层建筑类型,极具美感。
上世纪80年代,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龙岩市永定县的土楼被美国人误认为蘑菇状核武器装备。殊不知,在第一颗原子弹蘑菇云飞起之前,这座自宋元开始生产的独特的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已经在闽西南一块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屹立了几个世纪。
2008年7月6日在魁北克市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此编辑土楼的分类。
土楼按形状可分为圆形建筑、方形建筑和五峰建筑。还有变形的凹字型,半圆,八卦。其中,圆形建筑和方形建筑最为常见,它们往往并存。上千平方米长、群居的圆楼和方楼,以简单的几何建筑建在山川峡谷之间,人造建筑与周围绿色的自然景观形成鲜明对比。1980年代中国经济开放后,以圆形土楼和方形土楼为主的闽南和广东土楼景观引起了世界旅游业的关注。
圆形建筑
圆楼是一种圆形土楼,又称元宅土楼、福建圆楼或客家围屋。其用重于防,故名嵌于“翟”之名。虽然这种形状的土楼不是最多的,但面积通常是最大的。最大的面积甚至可以达到72个海湾以上。
通常圆形建筑的底层是餐厅和厨房,二层是仓库,三层以上的地方是家里的卧室。每个小家庭或个人的房间都是独立的,房间之间由一圈公共走廊连接。这些设计通常侧重于防御功能。
方楼
方形建筑是土楼中最受欢迎的。这种建筑类型的特点是先夯筑一个方形或近方形高的围墙,然后建筑中的其他建筑沿着这个围墙展开。扩建的标准规格通常是开敞的天井和天井周围的回廊。这些建筑风格相同的楼层堆在一起,最高的甚至能达到六层。最后,木地板和木梁的使用,加上瓦顶,成为土楼中最常见的方形建筑。
五凤楼
湖坑镇的扶余楼是典型的五峰楼。五峰楼又称大夫第、府式、宫式或笔架楼。虽然他们的名字一样,但也有一些不同。这种由两间厢房和一间门楼组成的土楼,从外面看,有三凹两凸的特点,就像中国古代的笔架。五凤楼主要分布在闽西和漳州的各县。其中,移民台湾省的漳州客家人也将其五峰塔的建筑风格带到了台湾省。
其他的
除了圆楼,还有方楼,五峰楼。还有其他类型的土楼按形状分类,如凹形、半圆形和八卦形。凹土建筑主要分布在闽南的南京和诏安。平和、永定呈半圆形分布,永定、漳浦、华安、诏安、南京、粤东等地偶有八卦形土楼。其中道云楼是中国最大的八卦土楼。
在此部分编辑土楼的特征。
土楼* * *的特点是建设周期长,一般需要两三年才能完成,大一点的甚至需要几十年、几代匠人的辛苦。用的木材必须是300 ~ 500立方米。由于土墙下厚上窄,坚固结实,其“三防”(防风、防水、防震)性能良好,有的还能防火(三环土墙是三堵筑起的墙),尤其是其非凡的抗震能力令人惊叹。几乎所有的土楼都经过了不同程度的地震考验,安然无恙。比如建于公元1693年的永定湖坑乡“环基楼”,在过去的300年间经历了数次地震。1918年农历四月初六的地震,只在其正门右上方的三层与四层之间裂开了一条50厘米宽的裂缝。因为圆形建筑墙体结构厚度为1.2米,所以略微向上延伸。70多年来,它神奇地自然愈合,只留下一两厘米宽的裂缝。近年来,永定“资历”最深的福新楼,为了避免人们从一个大门进出不便,又开了一个大门,请了石匠想尽办法,用钢錾子挖了好几天才打开。由此可见这种三合一土墙的坚韧。
土楼的另一个特点是结构极其规范,房间大小都一样。大部分土楼只有一个大门可供出入,而且都有天井,可以存放半年以上的粮食,就像一座坚固的城堡,很容易防盗防匪(旧时代客家人经常遭到土匪袭击,所以修建高大的土墙以防不测)。因为墙体又高又厚,既能防潮保暖,又能隔热纳凉,好处多多。客家人盖土楼时,把烟囱砌进土墙里,这样厨房就没有黑烟污染,非常干净。土楼的修建也是旧时代客家人相信风水的一种表现。迷信说,路上有“路煞”,溪上有“溪煞”,出口有“凹煞”。建造方形建筑时,他们认为建筑的一角会遇到“煞气”,于是在建筑墙角的基石上刻上“泰山石敢当”四个字以辟邪,或者在建筑的墙角钉上画有八卦和文字的木板以“辟邪”。圆形建筑没有棱角,据说“煞气”可以溜之大吉,所以为了避免“煞气”,清朝以后的土楼多为圆形建筑。总的来说,强调土楼的有效性是显而易见的。
土楼不仅建筑风格与众不同,而且大多数土楼的命名也很有意义。永定土楼因其位置而得名,如“东升楼”,朝东朝西,毓秀从东升起;或以业主命名,如“甄宓楼”,由苏独建;或为纪念先人而命名,如林福成后人在永定所建的“清福楼”、“扶余楼”、“镇城楼”、“青城楼”,总离不开“福”、“城”两个字;或者以自然环境命名。如“望峰楼”因面向笔架山顶峰而得名,“环星楼”因三面环水而得名,其造型为圆形大圆楼;或取名以祝吉祥如意,如“松竹楼”、“五十楼”,分别寓意“竹青翠茂”、“五风十雨吉祥”;或给名字鼓励后人,如“景讯楼”、“承启楼”;或以企业家命名,如“富侨楼”为蒋家华侨所建,意为华侨得福,“群星楼”为众人集资而建,意为群居兴旺;或以一语双关命名,“若升至楼”,坐东朝西,似太阳升起,后人戏谑称其小如一米。
土楼作为福建客家人引以为傲的建筑形式,是福建民居中的瑰宝。同时也融入了人的因素,堪称天、地、人结合的缩影。几十户几百人一起上一楼,体现了客家人和睦相处的家庭传统。所以,一部土楼史就是一部农村家史。土楼的后裔往往不用家谱就能说出侃侃家族的起源。此外,利用当地的材料和最普通的土料建造高大的城堡,化平凡为神奇,体现客家人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的独特创造。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传统的土楼已基本停止建造。今天,闽西、闽南地区分布着数百座形态各异的土楼,其中永定县和南靖县数量最多,各有100多座土楼。在永定,有54个土楼窝点分布在湖坑、古竹等小城镇。在南京,有沭阳、梅林等多个乡镇。大多数土楼保存完好,至今仍有人居住。它与普通的房屋混在一起,使得庞大的土楼鹤立鸡群,鹤立鸡群。永定县古竹乡高贝村的“承启楼”频频出现在电影电视剧中,还被收入《中国名胜古迹词典》,成为中国“民居”的印记之一。以其独特的圆形建筑造型标本,使永定土楼的名声不胫而走,成为福建客家土楼的代名词。
编辑这一段的亮点
南靖县最精致的是田螺坑土楼群。站在南山区的半山腰,可以看到四座圆形建筑沿山体向下拱起,形成一座方形建筑,层层土墙与层层梯田相呼应,奇特而美丽。尽管南京最高的土楼何炅大厦建在沼泽地里,它仍然屹立不倒。现在精致的怀远楼,墙体光滑,夯土配方和夯筑技艺高超,内部雕梁画栋,充满了古朴书香的气息。
永定县最著名的塔是镇城塔。被称为“土楼王子”和“最宏伟的圆形建筑”的振城塔,由内环建筑和外环建筑组成。完全按照《易经》中的“八卦图”布局建造。卦间筑青砖防火隔墙,隔墙开拱。门一关,就成了一个互不干扰的庭院,门一开,整个建筑连为一体。而且,砖木结构、仿西式装修的内环建筑,和框架梁土木结构的外环建筑是不一样的。这种“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在土楼中非常少见。
除了高超的建筑技艺,土楼的建造者对土楼的选址也很有讲究。土楼的环境大多优雅安静。打开窗户,郁郁葱葱的树木一棵一棵映入眼帘,花果飘香不绝,可谓一步一景。
编辑本段的申请流程
——以“土与土楼群”为例。
世界文化遗产是指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不可替代的具有突出价值的文化古迹。分为文物、建筑、遗址三类。华安土楼申报世界遗产,属于文化遗产范畴。
土楼(二义楼、南洋楼、东阳楼)是中国民居建筑的瑰宝。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事关国家利益和华安未来发展。保护华安历史文化,提高华安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促进华安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991年3月,华安迪达土楼群二义楼被列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 165438+10月,二义楼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9 10,华安县委、县政府正式启动“华安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2006年5月,南阳楼被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6月5438+10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福建土楼(含华安土楼群)作为2008年代表中国向联合国提交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英文申报文本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受。2007年8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专家对华安土楼进行了实地评估和考察。
2008年7月6日,作为福建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安土楼群将在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进行投票。
编辑这段旅行小贴士
交通:客家土楼多分布在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和龙岩市永定县。广州到漳州、龙岩都有火车,南京、永定县的乡镇道路大部分是柏油路,开车一般没问题。
住宿:南京、永定两县住宿条件不错。各种档次的酒店都有,住土楼也是不错的选择。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可以领略到正宗的客家风情。
美食:客家菜味道浓郁,以“咸、肥、熟”为特点。盐水鸡、酿豆腐、红烧肉缺一不可。
编辑这本旅行指南
从厦门到永定土楼,可以坐专车或者大巴。坐专车很贵但是很方便。你得乘公共汽车在湖坑镇下车。湖坑镇到南溪土楼群有个岔路口,可以在岔路口来回。一辆车不会超过25元。南溪路也可以去田螺坑,一路上可以看到芦溪那边的土楼。如果不去南京沭阳,可以从南溪去看螺蛳坑,然后从塔下的路回到高头、洪坑、虎坑。如果还想去沭阳,建议来回观景台。看过洪坑和高头后,经塔下村和田螺坑去沭阳更方便。据说观景台可以看到南溪土楼的全貌,因为时间的原因,这次没有去,也不知道风景怎么样,但是潺潺的南溪河就像一条丝带,串起了沿途各个村落的土楼和珍珠,点缀着小桥流水,景色很美,值得推荐。
最西端是南江村的八角楼(东城楼),其实是一个正方形的建筑,只是四个角切了一个小斜角,不是正八边形。楼里有住户,不收门票。我喜欢东城楼旁边的一个花园小楼,里面有4个兄弟7户人家。门正对着小桥,生机盎然,趣味盎然。
然后向东行驶5分钟到南中村的环机楼。环基楼收5元/人环卫费,但是楼里真的很干净。环基楼最大的特点就是抗震性能强,在过去的300年里经历了多次地震。一次地震后,留下了一条3米多长、1英尺宽的裂缝。由于圆形建筑的向心力和结构的牵引,裂缝奇迹般地慢慢闭合,只留下一条细长的裂缝,整个建筑安然无恙,巍然挺立。建筑中环没有祠堂。在环塔的中心点,跺脚或大声叫唤、唱歌,都能听到非常明显的回声,像北京天坛的回音壁。
向东走5分钟就能到达新南村的项燕大厦。项燕大厦位于一池碧水旁,风景很好。这个水池叫黄滩,是一个微型水库,里面有一个小型发电机组。这个土楼的大门布局比较特别,还加了一系列外围附件。大殿内外,墙壁、左右门等砖木雕刻精细,墙上的书画也很精美。门楣上写着“大夫第”,属于诗人书法家世家。这个楼也是5块钱/人的卫生收费,也很干净。
继续向东走大约10分钟,甄宓大厦就在小溪边。这栋楼不在路边,大门正对南溪,依山傍水。它还没有开放,因为它已经被承包开发成一个展厅。据说建筑中使用了大量的石砖材料,雕刻精美,外土内洋中西合壁,气势磅礴。
****************
回到虎坑镇。在镇上可以包面,包摩托车,还可以住宿,补给,吃FB。路口不远处有一家美联酒店,门面设施简单。一大碗汤蒸兔肉只要10元,还有梅菜红烧肉,炖豆腐,腌鸭血……味道都不错。与附近的阿清酒店相比,它真的要多得多。
如果不去楚溪,可以从永定县城直接坐班车到洪坑(土楼文化村)(9元)或者高头(高贝土楼群)(11元)。高头和洪坑之间的路正在修水泥路面,据说元旦前就能修好。其间基本上接触很多(3元/人)。
宏村土楼文化村门票40元。摩托车可以直接带进来,但是没有票不能进土楼。而且一旦发现有人不买票进村,保安会安排验票,被赶出来会很不愉快。洪坑里的土楼,如真诚楼、福裕楼、魁居屋,还是很有代表性的。相比楚溪50元的门票,还是可以进去看看的。据说早晚下班后保安可以进去看,不花钱。
可以住洪坑,住土楼大概30元/人,交通方便。
******************
从洪坑到高头大约20分钟的路程。快到高头时,高贝土楼群就在路的左手边。最经典的当然是有“土楼之王”之称的承启楼。“四层高,四层楼,上下400个房间;圈子里的圈子,陷阱里的圈子,历经三百年沧桑。”福建民间邮票以承启楼为原型。30块钱的门票,管理员回家就能偷偷进去(现在的管理员家就在土楼旁边),不顾村民善意的威胁。土楼游,一个是宏观,从高处俯瞰;一个是微观的,在楼里徘徊。如果不进去看看,永远都是遗憾。从洪坑方向到承启大厦附近的马路拐角处,有一个小牌子标明了去观景台的方向。观景台实际上是山顶。在这里你可以俯瞰高贝村的土楼。城启楼旁边还有一座圆形建筑,叫“侨福楼”,收5元卫生费。这座建筑是空的,不值得参观。事实上,高贝村其他房子的外观也很有特色,所以你可以四处看看。
******************
高头前一段距离来到一个岔路口,往曲江和塔的方向。两条路都可以去沭阳,沿途都有土楼。不过去塔下村的路程较短,塔下村和板下村的裕昌楼是绝对不能错过的。所以推荐路线:可以先看看曲江方向的河坑七星土楼群,然后掉头往塔下走。
从岔路口到曲江大概2-3公里,路爬到一个转弯坡,坡上有一条小路可以下到村里。这里可以看到河坑七星土楼群尾部的三座建筑。路的左手边有一条小路上坡,要爬到高压线的塔上才能看到河坑的土楼全貌。村里的土楼很集中,但是个别的看起来也不是很特别。有兴趣的话,可以在路上坡前过一个桥,沿着河边的路进入村子。
如果你有时间,你可以继续去石桥村。据说这里可以找到土楼的各种形态和分布规律,是《中国民居建筑》一书中的土楼模型。
****************
回到岔路口,继续往塔下走。困了,路拐进一个湾,一条湾流出现在眼前。流动的水层层叠叠。两边的房子乍一看有点吊脚楼的味道,一条特别有格调的长桥横跨在小溪上。吵着要司机停车的时候,司机会告诉你:这里是塔下村。
与其他村庄大规模的土楼不同,这里的房子更多的是依山而建的小家庭。在巷子里走来走去,不小心从别人的后门经过,担心有个大黑狗冷冷的看着你,有人在泡茶。茶香萦绕半个村子,胜过各家各户门廊的窗上、墙上摆放的各种花草。
穿过小村子,在村子的后坡上就是张家的祠堂——德源堂。德源堂是我们一路看到的保存最完好的祠堂。屋檐上的砖雕色彩艳丽。彩凤,青龙,狮子,翠鸟,各种花...大门和梁柱上的木雕、漆画保存完好,制作精美,色泽如新。这个大殿之所以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于祠堂前矗立的23根盘龙柱(265,438+0根老柱,2根新柱)。当地有为有功之人立龙旗柱的习俗,德源堂前有大量旗柱林,保存完好。
这里不需要门票,所有的风景都是免费的。强烈推荐:)。
********************
塔下村向东走几分钟到达板下村裕昌楼。裕昌楼以其错落闻名。收5元/人。据说这栋楼是当年五户人家一起盖的,轮流给盖土楼的木匠供饭。但是因为彼此沟通不畅,给木匠师傅的食物供应不是很及时。这得罪了师傅,他就偷偷篡改了。以至于大楼的第二层和第三层顺时针慢慢倾斜,而第四层逆时针倾斜,虽然可以住。也许是机械结构刚好平衡,所以几百年来一直相安无事,被现代人视为建筑奇迹。今天仍有许多住户住在这栋楼里。裕昌楼的另一个特点是一楼的房子都有井。井水全是福建土楼,水位高,清澈甘甜。楼里的村民可能会请你去他家喝井里泡的有机茶。品茶没问题。如果你不懂茶,买的时候要小心。
*********************
出了裕昌楼,再去田螺坑。就是著名的四菜一汤,因为四个圆形建筑是以一个方形建筑命名的。据说从底部看,像是五个不同颜色的蘑菇(土楼颜色略有不同,有的是浅蓝色,有的是浅红色);从侧面看,像布达拉宫(牵强);从上面看,那是四菜一汤。没有进村,车在路边拍了侧角后直接开到观景台。观景台在路边,就在村子上方,角度被封了,旁边任何地方都看不到一丝痕迹。所以管理处大胆收20元/人的门票,游客只是为了那一点风景,真的很无奈。
经过田螺坑,蜿蜒下山,不到1小时就到了沭阳镇。路上有蜜柚,50分左右一斤,小的大概1元一个。
********************
沭阳镇车不多。每天去南京的车次只有4-5趟,大概是早上7点,9点,下午12,下午1,下午4点。门票每人10元。可以包卡去南京,48公里路程,100左右,摩托车要价50元(沭阳这边摩托车要价比湖坑高很多,注意砍价)。
沿途路过吕凤莲的家乡,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去看看梅林镇的怀远楼、浦山村的楼、船场镇下山村的福星楼、龙兴楼、南坑镇新罗村的半月楼、楼,还有最袖珍的土楼——如盛楼。
道路沿着船坞溪流蜿蜒,许多香蕉林也很美。行程约1小时,路况良好。除了土楼,南京还有温泉和热带雨林保护区。路况还不错,值得一去。
南京属于漳州市。打车去漳州很方便,10元/人,大概35-40分钟。
增值数据
1沙蛋白构筑坚实的土楼
福建土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今天,1000多座土楼分布在闽西南山区,主要分为圆形建筑、方形建筑和五峰建筑。建筑材料由泥土、沙子、竹子和木头制成,甚至还有红糖和蛋白质。就地取材,建造外墙厚一至两米的土楼,足以抵御野兽或盗贼的侵袭,还具有防火抗震、冬暖夏凉的功能。
美国被误认为是核弹发射井。
造型独特的客家土楼,在20世纪60年代冷战时期被美国误当作核导弹发射井。经过20年的研究,间谍卫星拍摄了无数的图片(土楼俯视图),但1500个“核导弹发射井”中的“秘密”却无法了解。65,438+0,985年底,中情局派了一对夫妇到闽南南京,伪装成游客。
福建土楼入选世界遗产;
2008年7月7日清晨6点,一夜未眠的福建永定县居民林志成被一条海外短信“叫醒”,短信只有三个字:“成功!”窗外鞭炮齐鸣。林志成出门的时候,喜讯已经传遍了全村,土楼里家家户户都挂起了喜庆的红灯笼。
成功申遗的“福建土楼”由永定县的楚溪、洪坑、高贝土楼群和南靖县的项燕楼、镇福楼、田螺坑、河坑土楼群以及华安县的怀远楼、何炅楼、迪达土楼群共六组四层楼组成。昨日,上述土楼所在的县区举行了热烈的庆祝活动,历时十年的联合“申遗”之路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是继2007年开平碉楼和村入选世界遗产后,又一个感动世界的华南居住生态样本。
“福建土楼诞生于宋元,发展于明初中期,逐渐成熟于明末、清代、民国,一直延续至今。”世界遗产网公布的“福建土楼”申遗简介中写道,“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山区夯土民居建筑,布局合理,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并与之相适应。巧妙利用山中狭长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一体、经济、坚固、防御性很强的高层建筑类型,极具美感……”
与许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址、古迹和宫殿相比,中国“福建土楼”的独特之处在于一种平淡而普通的生活。“福建土楼”是客家人聚居生活形态的“活”标本,人口繁盛,文化繁荣,和谐共处。林志成告诉记者,永定县有40多万人,大部分还住在23000多的土楼里;土楼通了水、电、煤,既满足了现代生活的便利,又完整保留了客家人的生活方式和观念。
在中国现有的36项世界遗产中,云南丽江古城、2000年皖南古村落、2007年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刚刚入选的福建土楼成为中国南方的四项世界遗产。
编辑此段落。董斌研究员讲解福建土楼风水。
应有关方面邀请,美国国际东西大学国际环境景观生态管理学院高级研究员董斌先生对福建土楼做了一个评价:他认为福建土楼是用各种圆形建筑逼走了“煞气”,但实际上,所谓的“煞气”是一种不符合中国文化中中庸因素的文化氛围,引领着和谐民俗的传承。千百年来,土楼子子孙孙繁衍生息,土楼以吉祥之名命名,再现辉煌。几十户几百人一起上一楼,体现了客家人和睦相处的家庭传统。在建造模式上,也体现了国画的完美效果,中间容纳了“框景”文化。在选址上,完全符合风水学上对唐明和鄯善的选择,古代土楼的建造者当然对土楼的选址是很有讲究的。土楼的环境大多优雅安静。打开窗户,树木青翠欲滴,花果芬芳不尽。可以说是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吉祥,层层好运,迎来了今天的世界文化遗产。
据董斌先生介绍,福建土楼中的“土楼王子”,即“最宏伟的圆楼”,由内环楼和外环楼组成,完全按照易经“八卦”布局建造。卦间筑青砖防火隔墙,隔墙开拱,闭门成院,互不干扰。门一打开,整个建筑就连为一体了。这种结构体现了八卦风水深刻而丰富的宜居原则。而且内环建筑是砖木结构,仿西式装修,和外环建筑是框架梁土木结构不同。这种“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文化的融合,是福建文化易于接受外来优秀文化,吸收世界一切为我之精华的表现。在土楼中非常罕见,也是优秀的人文传承。
董斌先生认为,福建土楼在文化传承上,以方圆结构为准则,体现了易经风水的“三变”原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第21届会议上审议通过将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盛赞其为“怡园”。为什么叫“怡园”呢?“简、变、难”也可以作为审美标准。当你游览苏州著名的园林时,你会感到放松。这就是简单。在清爽中,曲径变化无穷。这就叫改变。简单和变化相辅相成。这并不容易。这三个变化是中国园林建筑的文化灵魂。所以我说易经之道,用之于法,在于人;在“三变”中,“道”体现了中国美学最基本、最复杂的原则。有没有比“怡园”更合适的名字?可以说“三变”是中国园林美学的灵魂原则!南靖县最精致的是田螺坑土楼群。站在南山区的半山腰,可以看到四座圆形建筑顺山而下拱起,形成一座方形建筑,层层土墙与层层梯田遥相呼应,使层层土墙相互承接,相互呼应,不仅外形奇特美观,气势上也与山川相呼应。尽管南京最高的土楼何炅大厦建在沼泽地里,它仍然屹立不倒。现在精致的怀远楼,墙体光滑,夯土配方和夯筑技艺高超,室内雕梁画栋,古雅书香,是风水和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
坚固的三合一土墙,集“三防”(防风、防水、防震)功能与防盗、防土匪功能于一体。董斌先生认为实用和美观原则也是紧密结合的。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山区夯土民居建筑,是土坯建筑的创造性杰作。它的存在体现了人与自然完美和谐的结合,也符合风水因地制宜的原则。福建土楼依山而建,布局合理。它既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中的“风水”观念(见董斌《现代风水镜简》),又适应了人们共同居住的居住和防御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中狭窄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一体、经济、坚固、防御性很强的高层建筑类型,非常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