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的历史发展
元世祖至元三年(1266),忽必烈决定在原都城东北重建新城,于1267开始动工。修建宫城、皇城、圣坛庙等。以琼花岛(今北海)为中心。至元九年(1272)定名为大都,二十一年(1284)建成,周长28.6公里。明朝洪武元年(1368)征服元朝后,北城墙向南收缩约五里,是一座高十余米的城墙遗迹,俗称“土城”。
1957,“土城”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保护元大都城墙遗址,9月25日朝阳区成立了土城绿化队,1974。3月30日,1988,公园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命名为“元代城墙遗址公园”。
1989年9月,区政府在建安东路西端北侧竖立元大都城墙遗址纪念碑,高2.5米,宽4米,厚1米。碑东刻有600余字的《大渡赋》;碑的西侧有一段元代城墙遗址的碑文,简要介绍了元代城墙700多年的沧桑变迁。
为了保护元大都城墙遗址,配合奥运景观建设,朝阳区绿化局于2003年对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进行了整体改造。改造后的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是北京四最好,全国1:最大的城市带状公园,最大的室外雕塑,最大的人工湿地,北京第一个完成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试点公园。因此,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建立应急避难所并张贴“应急避难所”标志的城市。为北京打造了“以人为本,以绿为体,以水为线,以历史为魂,以和为灾”的经典园林。
2006年5月25日,“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