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西方的男女平等理论是现代人权思想的一部分,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到了十七世纪,法国哲学家普莱恩·德·拉巴的《论两性平等》明确提出了“两性平等”的思想;1791年,法国女领袖奥比琳·德·库里尔发表了反对《人权宣言》的《女权宣言》,标志着女权思想的产生。1792年,英国的玛丽·沃尔·柊司·克拉夫特写了一篇文章《女权之辩》,将男女平等权利与人类文明进步联系起来,将女权思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后来法国思想家孔多塞以男女平权论使之系统化、成熟化。到了19世纪,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和自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断丰富和发展男女权利平等的思想,最终形成了女权主义理论,成为妇女解放运动的武器。需要指出的是,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并不局限于理论探讨的范围,它的萌芽、出现、发展和最终形成也是伴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因此,在实际斗争中,西方妇女运动的开始要早于其正式形成。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不久,女权运动就开始了。资产阶级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使西方女性对现实中的性别差异更加难以忍受,开始以各种方式争取与男性同等的政治和法律地位,如受教育权、财产权、就业权、离婚权等。,同时也严厉批判了传统的男权主义,从而动摇了父权制的基础。与此同时,社会经济的变化也使得大量女性逐渐走出家庭,进入一直由男性垄断的公共领域。通过参与整个国家的公共生活,她们拓宽了视野,展示了不亚于男性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女性的价值和自身的自然潜能进行了科学的探索和反思,从而发现了女性被压抑多年的自然潜能。她们不必因为天生低人一等而依附于男人。她们意识到,她们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性别优势,从自身的潜力出发,而不是从男性的尺度出发,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西方妇女运动最初是为了无产阶级妇女争取参加社会劳动的权利,以获得生存的经济收入。由于高科技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广泛运用,生产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高科技的应用简化了工作,客观上为女性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回归公共劳动提供了社会条件,也使女性实现这一要求成为可能。为了获得高额利润,资本家确实雇佣了大量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