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县社会
民国后,各级学校改名为学堂。民国五年(1916)复校,总导演改名为导演。除了两个学生,还增加了1个书记,每个学区都成立了校董事会。10年后,学校改教白话文,进一步强调科学,忽视训练。11,学校改为当地教育局,局长改名督学;12年改为劝导所,仍叫所长,劝导1学生;13年学校改组为教育局,1名主任,3名主管,3名办事员,2名秘书。22年,局成立后,撤销教育局,并入县政府第三科。35年来,除了1个科长、2个办事员、2个办事员,还有3个督学协助教务、教育督导。
1949至10,横县人民政府首先在全部解放的西部地区和北部、南部部分乡村行使人民教育行政权。同年5438年6月+2月全县解放后,县人民政府内设文教部,设副科长2名,专职干部4名,各区设1文教助理员,管理全县文教事业。1953之后,全县分为47个学区,每个学区有1名辅导员,协助县区行政管理农村小学。1956文教科。教育部门增加了两级机构——县教研室。1958,文化厅、教育厅合并为文教局,1名局长,2名副局长,6名专职干部。1964,撤销文教局,分别成立教育厅和文化厅。教育部门有2名副科长,6名专职干部,各区(镇)仍有1名文教助理员(干事)。
“文革”期间,学区被取消,教育遭到严重破坏。1968县革委会成立后,撤销教育部门,教育行政事务归革委会政治工作小组统一管理。1970在政工组成立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3名,专职干部3名。1972撤销教育组,成立教育局,各公社(区)成立教育辅导组。1985,教育局有1名局长,2名副局长,1名党支部书记,7名专职干部,包括秘书、政工、普教、财务。除1文教干事外,原教育辅导组改为乡(镇)教育辅导站。教育会计1协助县教育局、乡(镇)人民政府管理不断发展的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和工农业余教育,进一步改革县乡两级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全县村有小学,乡有初中,县有高中,基本扫除了青少年文盲,普及了初等教育。全县36.88%的劳动力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横县文化历史悠久。自汉代设县以来,历代中州一些文人名士,如汉代将军、三国名臣费祎、唐代名臣杜、秦观、宋代名臣王思宗、杜琦、明代文人吴世来、地理学家董传策等。,都去过衡州,把中州的文化习俗传到南方。1949之前,横县的文化艺术活动多由社会团体或群众自发组织。
据《清乾隆十一年(1746)衡州志》记载,元宵节期间,各地民众都有打灯笼取乐、唱歌、盛装、坐板凳、饮酒、玩耍的活动。南翔北帝庙戏台碑文中也有记载“嘉庆十一年兵于神庙前设戏台,与神同乐”。当时,登台表演成为一种流行的文化活动,相当活跃。民国二十五年(1936),从外地来横县演出的戏班有27个。此外,文化活动还有舞龙、舞狮、春牛舞、歌会、庙会祝寿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横县的文化事业有了新的发展。1950,县人民政府设立文科教育处。1956文教分为教育和文化。1958和文化教育局。1964,文化厅重新成立。1970年改为文化局,设副局长、办事员、会计等人员主管全县文化事业。50年代文化工作主要是配合党的中心任务开展活动,也搞借书。从1959到1964,“刘姐”的演出在县城成了热潮。文化工作在文革中遭到严重破坏,主要唱的是八部“样板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在文化工作中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主要通过建立城乡文化馆,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取得了新的成绩。1979,全县除水公社外,20个公社建立了文化站。从1979到1985,全县文化基础设施投入391万元,相当于建国后30年总投入的8倍。县内有文化馆、图书馆、文物管理所、新华书店、电影公司、电影院、艺术团等。22个乡镇有文化站,其中城乡文化馆8个。299个村(街道),1782个自然村,136个村建立了文化室,386个文艺表演队。全县文化系统有干部职工381人,农村业余文艺骨干21人。它有超过395,0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横县有汉、壮两大语言。汉语方言比较复杂,有贵南话(客家话、村话)、客家话(新民话、马街话、雅话)、普通话、白话。壮语分为衡南壮语和衡北壮语。强弱之间的民族交流以客家话居多,其次是白话和壮语。
(1)客家话(村话、白话)属于广西南平话。主要分为百合话、衡州话、陶伟话、栾城话(又称永春话)。分布于阜城、百合、杨纳(声母22个,韵母57/54,声调10)、马山乡、衡州(声母23个,韵母56个,声调10)、刘晶、梁琪、鲁班、栾城、石塘等地的大部分乡镇。
(2)新民话(雅话、马街话)属于客家话。说新民话的绝大多数是广东、福建人,分布在衡州、府城、栾城、新抚、龙飞、百合、石塘、朱零、杨纳、云表、李安堂、交谊、郎平等13个乡镇的部分地区,人口约8万人,占8.24%。
(3)白话是粤语片。分布在县城、衡州、刘晶、梁琪、南翔、栾城、龙飞、百合、石塘等部分城镇和部分厂矿。
(4)北方壮语分布在石塘、朱零等大部分乡镇,以及刘晶、良口、新抚、龙飞、陶伟、云表、李安堂、马平、马岭、校椅、镇龙等乡镇的部分地区。这个县的壮语以余江为界分为衡北壮语和衡南壮语。衡南壮语包括南翔、龙飞、新抚、郎平和栾城。恒北庄话与石塘乡的马平、梁琪、刘晶、芦村等地相近,与焦邑、云表、镇隆、朱零、石塘、陶伟、李安堂等地基本相同。衡南壮语和衡北壮语的主要区别是调值的不同。1949之前,横县、永春有1县医院,百合、南翔、交谊有1分院。横县卫生院14人,包括院长和医务人员,设有普通和专用拘留室。两县医疗单位共有床位8张,医务人员21人。医疗设备和技术力量相对较弱。社会上以医学为职业的不到100人。在镇龙龙山区,病人必须步行二三十公里到山外的邓圩、朱零和魏学洢看病和买药。该县经常发生疟疾、天花、霍乱等流行病。
1952,县人民政府成立卫生厅,工作人员2-6人,后成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文革”期间,卫生厅和艾薇学会被撤销,在县革委会成立了卫生服务队。1972年恢复卫生管理机构,更名为卫生局,1名主任,2-3名副主任,4-6名工作人员。同时将恢复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设主任1,工作人员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卫生工作进行了改革。一是调整充实了各类卫生机构的领导班子。县人民医院、中医院、防疫站、保健站和22个乡镇卫生院按照干部“四化”要求,调整领导班子成员116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61人,40岁以下42人。二是抓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全县47起“文革”期间医务人员冤假错案已全部平反,24名符合农村到城市条件的医务人员家属已全部安置完毕。第三,抓好卫生工作责任制的落实。从本系统实际情况出发,兼顾责、权、利关系,实行定人、定任务、定时间、定质量、定考核考勤的管理责任制。不再坐等患者上门,方便群众主动下乡就诊,增加门诊。仅1985上半年就收入30多万,比1984多。中医院和栾城中心卫生院也试行干部聘任制和工人合同制。此外,我们认真开展了全面的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改善环境卫生条件;抓好《食品卫生法》的宣传、贯彻和实施,确保人民健康;抓防疫保健工作。1985年,全县各类卫生机构54个,干部职工1018人,其中有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746人,其余为管理人员和工人。全县22个乡镇建立了卫生协会,共有会员1000人。九龙瀑布群,景区位于县城北部,距县城48公里,距南宁118公里。盛达山南麓海拔1140米,以其雄伟的瀑布和幽静的森林在广西独一无二。公园地质古老,砂岩峰林雄伟帅气,海拔400至700米。森林植被茂盛,有960种植物和许多古树和奇花异草。有15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许多是稀有动物。
公园内山谷纵横交错,瀑布20余处,群、奇、壮、美。2.5平方公里内有落差30多米、宽20多米的瀑布十余处。瀑布的特点是成群,相距100-300米。
主要景点有:龙迎客、双龙戏珠、子龙相会、九龙入宫、龙女吐珠、庆龙宫、白龙山湖、金龙垂涎、青龙戏水、游林、探幽林、排红崖、龙犬巡山。
西金湖、西金湖旅游风景区位于横县西南部,因西金水电站而得名,距县城5公里,距广西首府南宁120公里。湖泊东西长100公里,南北宽1400米,水域面积240平方公里。
2005年,西金湖旅游景区通过首批“广西工业旅游示范点”评审,2006年通过“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和“国家AAA级景区”评审。同时也是南宁市科普教育基地,横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宝华山,横县宝华山,因在县城南3公里处,即横县南山,被当地人称为“南山”。《衡州志》载:山势巍峨奇特,神清气爽,郁郁葱葱,春光明媚。
宝华山是该县除乌蛮山外又一座集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于一体的山。它因应天寺而在历史上和宗教界享有盛名,相传明朝皇帝文健在灾难后隐居深山15年。历代的游客都很快参观了明朝皇帝的圣地。
“包华朝岩”被列为“衡州八景”,与山中珍稀林木、应天寺、猴岩、仙井、登顶远眺一起,成为游览此山的主要观赏内容。
富博风景区位于云表火车站东南3公里处,郁江北岸有伏波寺,郁江南岸有富博滩,距县城30公里。
伏波寺建于东汉末年,北宋中期重建。南北依次修建了钟鼓楼、牌楼、前殿、祭坛、中殿、回廊、后殿。整个建筑布局严谨、雄伟、庄严。伏波寺是珠江流域最古老、最大的同类建筑。
原寺占地33330平方米,面积936.7平方米。从南到北依次为钟楼、牌楼、前殿、中殿、回廊、祭坛、后殿。其中回廊与宫殿由一个小庭院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在空间上收到错落有致、虚实对比的艺术效果。屋檐上的拱门是寺庙中令人瞩目的建筑技术之一,各种柱、座、梁、杆、门、窗、屋顶的木、石、臼雕刻,以及庭院中山墙和房屋墙壁的壁画也不愧为寺庙中杰出的艺术产品。
富博滩是指横县东部郁江下游的一片十里长滩,与伏波寺隔河相望。1944年冬,横县第一自卫队370人、东部自卫队376人、镇江乡及北区自卫队200余人与日军华南军第24独立步兵旅激战。最终死伤近100人,日军旅长中藏阵亡。
柳江泥盆系剖面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泥盆系标准剖面。它位于横县西北部的刘晶镇附近,距自治区首府南宁约50公里。
该剖面的起点从刘晶镇北部的夏伊山开始,向南经过火车站,然后转向东南部的古壁村和那祖村,全长约3.5公里。在古代,刘晶地区是一片汪洋,沉积古生物遗迹5000余属种,形成70余层叠加岩石;在泥盆纪晚期,经过一次海退,大海终于发生了变化。
刘晶段已被列为自治区重点自然保护区。其沉积化石种类之丰富,岩层之完整连续,保存之精美,世界罕见。是国内外研究古生物、地质学、沉积学、岩相古地理的理想场所,中外学者和游客络绎不绝。仙女山将成为科研、探险、旅游、度假的重要场所。山上有一座仙庙;附近有三叠石、步文岩、道庄北丘遗址、关山生态园等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