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石室中学的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皇帝和诸侯忙于争夺皇位,扩张疆土,没有人关心教育。倪在曲阜开办的杏坛大学是一所私立学校。蜀县令文翁是第一位由地方政府出资兴办官学的教育家。

文翁上任后,觉得四川文化落后,于是挑选了一批聪明的年轻官员,把四川土特产作为束修,到长安向有学问的文士取经。这些青年学成归来,文翁任命他们为教师,他们是中国第一批专任教师。

文太守在成都市区用石头建了一座校舍,这就是中国第一所公立学校——蜀郡学校。后人将此派称为“文翁石室”。据考证,文翁石室创建于耶稣诞生前141年。

文翁对入室读书的学生给予减免赋税和徭役奖励;成绩好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分配到各级政府工作;文太守每次外出巡视,都带着学生们一起考察民情,丰富自己的知识,鼓励年轻人多方面学习。通过文翁的不懈努力,文太守下属地方也兴办了许多乡村学校。

文翁17年郡学后,汉武帝刘彻看到文翁办学成功,决定推广文太守的经验。下令全国,普遍设立文翁石室官学。在出土的汉代石刻中,有一幅文翁讲学图。五代时,后蜀国孟尝君用八年时间,从文翁《石室》的《十三经》教科书上刻下数千块石头,供学生临摹。古代司马相如曾在石室读书,当代革命家、学者郭沫若、李一氓等都曾在此受文翁之惠。“文翁诗诗”创办不久,以学风出众、人才辈出而闻名。公元前124年,汉武帝下令全国仿效文翁兴办学校。

200多年后,东汉发生了一场大火,石室连同成都一起遭到严重破坏。直到公元194年,才被蜀舜恢复;同年,发生了著名的“州占县学”事件,石狮被改为益州州州学。

公元994年,后蜀开始在石室刊刻碑文,北宋继续补刻。直到宣和年间,十三经才全部刻成。

明末清初,张为蜀所占,石室又遭破坏。1661年,当局在文翁石室旧址建立官学;清朝300年,川派其实是以此为头的。

康熙年间,四川按察使刘在此建锦江书院。

65438年至0896年,张之洞任四川巡抚,“尊经书院”(四川大学)脱离石室。

1902年,四川巡抚岑春煊将其改为成都师范学校,实行癸卯学制后,改为杜甫中学;这是石狮教育史上一次划时代的变革,着眼于学生学习内容的改革,从以前的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转向学习现代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其办学格局更接近当代中学。

65438年至0948年,国民政府认定该校为“全国重点中学”。

1940年2月,学校更名为四川省成都市石狮中学;1948,被评为全国优秀示范中学。

1950 65438+10月,学校更名为川西石狮中学。

1952年9月,学校更名为成都四中。

1953年9月,被四川省教育厅确定为四川省重点中学之一。

1960年被评为全国文教系统先进集体。

1979,被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认定为开放式学校。

1981,再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之一。

1983年4月,恢复旧名——石狮中学。

1985年7月,石室中学旧址中华石室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4月,“成都石室中学教育集团”成立,成都石室中学为牵头学校。

2009年6月27日,成都市第三十中学正式并入石狮中学,成为初级中学。同年秋,正式招生。

2000年经四川省教委首批评估验收批准为四川省国家示范性普通高中。

2010年8月,石狮中学北湖校区竣工投入使用。

2013 12.23,石狮中学被四川省教育厅正式批准成为四川省一流示范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