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施了哪些促进发展的政策?

1,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1992 -2002)

改革开放之初,人民生活普遍贫困。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生产力,改善了人民生活,具有帕累托改进效应。1992、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2.社会政策体系建设(2003年至今)

在2002年十六大报告的话语体系中,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仍然是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就业和社会保障纳入经济建设,教育纳入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理念仍然缺失,社会政策体系仍然不清晰。

2003年,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话语体系彻底更新。后来,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与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

扩展数据: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的社会政策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一是社会政策体系更加健全。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基础上,增加了幼有所育、弱有所扶,这意味着我国社会政策体系将贯穿人生各个阶段,覆盖工作生活中的主要风险点,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就业、住房、收入分配、精准扶贫等。

第二,社会福利水平将逐步提高。

中央提出,坚持在发展中提高保障、改善民生;改善保障和民生,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尽力体现社会政策的理念和价值追求,尽力意味着社会福利水平不能超过经济发展的阶段,不能透支未来的发展潜力。

中国社会科学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政策发展的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