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桂雨花古寺急需历史。

容桂玉华寺

发布日期:2005年7月5日

玉华寺建于清初顺治年间,距今已有300至400年历史。该寺位于小沙福岗山麓,这里曾是许多庄园土地,是老容奇八景之一的刘桦古桥的边缘。这座寺庙占地五英亩,带有一个小花园。地虽小而雅,花木疏而香,游人皆感俗气轻松,流连忘返。玉华寺到今年已经建了300多年了,几经扩建、改建、重建。

顺治年间,古僧在小沙夫山脚下建了一间茅屋,用来装瓶钵,村民们高价为他建了一个大殿,这就是玉华寺的开始。

第一次扩建是嘉庆五年(1800)由村民何、岑、杨发起的。乾隆年间,村民们聚集江南同乡会,发动群众捐款为寺庙购置财物。第二个碑文是,嘉庆17年(1812),筹设朱升会,建准提堂、观音阁、二山诗社。同年,李盘根为观音殿送十八罗汉。

第二次修缮是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没有碑文可考,只有大雄宝殿的一块匾,署名和莫两人。光绪15年(1889),陈等村民建了一座封闭的坟墓,并捐款买田帮忙烧香。当时住持是李航和尚,人称七僧。这是容闳的儿子,童年时出家为僧。几十年来,方丈天天念诵金刚经,闲暇时沏茶待客,活到80多岁。

第三次修复是民国七年(1918)。由于寺庙年久失修,有很大的倒塌危险,村民集资修建,耗时20个月。

第四次重建是在1945抗日战争胜利后。岑吕雪,一个城市的名人,回到他的家乡,目睹了优秀的佛教寺庙的失修和危房的倒塌。于是,他提议重修,并请来曾在清源寺做客的方丈卓和尚,在墓上立碑侍奉北无子先生和隶书。庙里有很多茂写的对联,最著名的人说“和尚既然出家就不要自求多福。”重建后,岑吕雪先生还写了一副对联挂在大厅里。第一对:“劫后归来的花鸟,迎僧入定,认风不动,佛无言”;二副:“山柱可开圣域,道含古盛传统。”三副:“水清如镜,山明到门。”方丈卓和尚雇了一块石头立在山门旁。

第五次修复由热心文教事业的当地市民梁于1982发起,中国教会高僧方华主持寺务。

第六次重建是由玉华寺方丈释本空和常驻僧人于1994发起的。当地政府和宗教工作负责人动员公众捐款。重建后规模庞大,共分三层,其中有大雄宝殿、观音殿、天王殿、斋堂、客堂。经过四年的重建,新玉华寺于1997落成开光。

顺德区人民政府网-佛山市顺德区委社会工作部(区民政、宗教、外事侨务局)

/data/main.php?id=7638-7270102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