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的起源
佛山名字的由来
佛山古称季华之乡。东晋隆安二年(公元398年),时在释宾州(今克什米尔)的三藏法师达昆耶舍,东渡航行,在塔坡岗(今塔坡街)建寺讲学。他回国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寺庙倒塌了。唐朝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村民在塔坡上挖地,得了三等铜佛。他们在柱子上重建了寺庙,并供奉了三尊铜佛。此后,季华乡改名为佛山,这就是佛山名字的由来。所以佛山有句传统谚语:“佛山前有塔坡”。到了元末,寺庙毁于战火。
明洪武二十四年,村民重修寺庙,但此时塔坡岗附近逐渐有了居民楼,给修建佛寺带来不便。他们把重建的地点选在郊区(原名石圪,隶属郊区公社东生产大队,即佛山地委党校现址的一部分),命名为塔坡古寺。清朝光绪年间,和尚秦安进京为慈德太后祝寿,收到朝廷送来的一批佛经。秦安还在北京集资扩建了佛寺,并在寺内修建了一座佛经楼来存放这些佛经,所以塔婆古寺又叫经堂古寺。至于原来的塔婆庙,是这里的村民改建为古庙的。供奉东岳大帝雕像,改名塔婆寺。
后来,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又经过多次修缮,为了纪念这个佛山第一处,在修缮时,村民们特意在底部前方嵌了两块石头,一块刻着“佛山第一处”,另一块刻着“田园歌遗风”(古代佛山有八景,其中一景叫“塔坡田园歌”)。此外,寺前井上还安装了一块刻有“佛山贞观二年”字样的石碑。
这些石刻的历史文物已被佛山博物馆从祖庙中移走,并在解放后得到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