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地震的遗迹
1,自然遗迹在郯城地震的史料中,有二三十多个县记载了山体滑坡或塌方等相关自然现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繁衍、农田开发、人居环境、水利工程和工矿设施建设,郯城地震造成的滑坡、喷沙、喷水等自然景观逐渐消失。这些年来,虽然很多人去过有历史记载的地方寻找山体滑坡等遗迹,但都没有任何痕迹。但幸运的是,由于2000年春天枣庄山亭镇熊耳山裂谷的发现,这里发现了1668年郯城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现象。根据刁守忠的文章,熊耳山在枣庄市以北25公里,毛寨村在主峰南麓附近,海拔483米。这座山虽然不高,但很陡。2000年3月初的一天,一个农民去山里打猎,因为追赶猎物,发现了一个大山洞。消息传开后,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科学考察,在熊耳山发现并确认了该洞穴群。后来5月,熊耳山的天然裂谷和滑坡遗迹被进一步发现,这是“山东独有,全国罕见”。现场有完好的滑坡石堆,石头的断面比较新鲜。石堆里有一个石磨槽,和当地的一个传说有关。传说山脚下曾经有一个小村庄,住着五六户人家。300年前的一个晚上,山体突然震动,随着一声巨响,山体崩塌,整个村庄被埋在一个大石头堆下。除了一个小贩和一只出去下乡游玩的猫,村里其他生物都被杀了。这个石磨当时是这个村的村民用来磨大米的。这个传说的时间与1668年郯城地震的年代一致,也与康熙的《易县志》中的记载一致。裂谷两壁岩石的棱角清新分明,易风化破坏的钟乳石壁仍基本完好,甚至岩石顶上覆盖的黄土也大致相同厚度,说明裂谷形成时间不长,是一次性形成的。大裂谷两盘的错动是复杂的,主要表现为伸展排列、垂直滑动和水平左旋错动,说明裂谷形成的动力学过程是复杂的。这些都被认为是1668郯城地震造成的坏裂谷和滑坡的证据。
2.地震遗迹现在能找到的遗迹比较多,主要是一些古建筑遗址和震损后更新时聋哑人做的碑文,很多都记录了地震的情况和当时更新修复的建筑的受损情况。地震遗迹分布广泛,北起莒县,南至江苏省郫县。截至目前,仅发现12栋。事实上,这个数字已经大大减少了。但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农田水利、农业生产、道路建设都被破坏成了“四旧建筑”。比如郯城县塔上乡红石崖古寺曾有一块碑,现在被新村小学作为石头建在教室墙上。很多地方的地震纪念碑都被破坏了,用来修桥铺路或者做其他工程。临沂城西泰山宫东牢寺碑被博物馆收藏。从这些古迹的分布来看,它们分布在地震破坏严重的高烈度区和低烈度区,但大多数都在严重破坏区,反映了大量的严重破坏区,如泰山的官方纪念碑,重建的子孙堂的三义碑,祖先的墓志铭,赵的纪念碑,李的纪念碑,延君寺的纪念碑,玉皇殿观音寺。除了地震期间的破坏记录,还有许多关于地震日期、时间和余震的记录。比如奶奶庙碑,记载了山东同步地震,房屋倒塌,死伤无数。与嘉靖年间王怀业汉元崩相比,是“三堂序”...100多天前的6月,地震发生时,平地开裂,深井爆裂,地球上的一栋房子倒了。从这些铭文的分布和描述可以看出,地面建筑受到了当时地层不同程度的破坏。
1668年7月25日晚8时(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时),中国大陆东部最大地震发生在郯城。
瞬间电闪雷鸣,郯城县李庄镇发生了严重的地陷。马岭山多处破碎,县城方圆百里内房屋倾倒、喷砂、水淹,平地积水三四米深。到处都是哭喊声,幸存者更是惨不忍睹,刺骨的风雨,伴随着灯光和凄凉。
地震震级达到里氏8.5级,震中是郯城。郯城、临沂和莒县受灾最为严重。受影响的地区覆盖了十余省和我国东部海域,如河北、辽宁、山西、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湖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有记录的受地震影响的地区超过400个,总面积近65,438。
天下奇灾:在文史记载中编纂灾史
大地震之前,总会有很多宏观异常。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郯城地震没有详细的记载。仅从现有的历史资料来看,地震前曾出现过极端干旱重涝、地下水位上升、动物异常等宏观方面的异常情况。
郯城地震前四年,郯城西部发生大面积干旱,包括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等省的部分县。“今年除了山东半岛麦收十分之二,其他地方夏秋无产,千里裸地凋零。”临沂市地震局副局长闫说,地震前,许多动物,如牛、马、驴、狗和鸡,都出现了明显的异常。陵县、临淄、淄川、泰安、海丰等地的史料中都有记载。“河水泛滥,全城鸡鸣狗叫……”
此外,地震时还有地气、地光、地声等现象,如白色、黑色、浑浊的烟雾气体,似乎来自地下。在震中周边的江苏赣榆、河南西华、山东高密等地,出现了黄紫色云、红色或火样地光。地震前,地声的特点是离震中越近,音量越强,其声如雷鸣、奔马、风吼、炮声等。
地震发生的瞬间,郯城、临猗、莒州、市、县政府、官邸、龚雪、苍岙、民房、寺庙、神社、塔、桥等建筑在极震区倒塌,引发地裂缝和喷砂、涌水、滑坡。康熙《郯城县志》载:“曾有一次,楼中树皆向前向后倾,上下者连二三次,然后颤倒。城楼、官宅、私宅、村庙一时间倒塌在地。”康熙《益州志》:“震可闻,自西北而来,声如雷,城垛、宫殿、庙宇,一时尽毁...平地里的水有十多尺深,井里的水有几尺高,山崩地裂散落着朽木和沙土。”康熙《居州志》:“益州地震,整夜摇如惊雷,官吏、房屋、庙宇、城楼、城垛都倒了,只剩下一两间破屋,百姓不敢入内。河水暴涨,城中无寸椽,下无寸土。”
当你走在郯城麦坡地震遗址的红棕色岩石上,你的后脚还没有离开6543.8亿年前的土地,你的前脚就要踩在200万年前的红砂岩上。在这里,一次又一次的地质活动,让两组相差约一亿年的地层重见天日,奇迹般地并肩而立,形成了神秘的自然奇观...
文/片记者张甄姬
20年后可能消失的遗址急需保护。
麦坡地震遗址的地质地貌原始而神奇,是远古时代留在大地上的印记。然而遗憾的是,这个曾经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地震遗址,正在被风雨侵蚀。
人为破坏逐渐缩小。“如果不加以保护,这个遗址大约20年后就会消失。”身为郯城县地震局局长的陆军对此忧心忡忡。
“下一场雨会冲走很多东西,”徐志芳说,他是一名村民,6月5438+07日在工地附近除草。以前这些“红土山”都是连在一起的,现在很多山头从中间断开,一片片地躺在沟底,规模小了很多。
沟下,红山周围的一些空地被附近勤劳的农民开垦成了田地,种上了花生、西瓜、大豆等农作物。不时可以看到农民忙碌的身影在这片红色中晃动。
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农民,并没有意识到身边的这座“红土山”有多么重要。相反,因为这个断层的沙土适合很好的翻沙,以前有村民偷土卖钱。如今,虽然村庄得到了加强,但由于在户外,占地面积大,仍然很难阻止土盗。
社会上很多有识之士开始关注这个遗址的保护。从去年开始,纪录片《大地震1668》的制作人汪峰和摄制组成员一起,高度关注麦坡地震遗址的重要价值和当前需要保护的现状,在影片中发出了“让麦坡景观永远不要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的呼吁。
陆军说,郯庐断裂带是世界上两个巨大的断裂带,与东非大裂谷齐名,而南北长约2600米的麦坡地震遗址是郯庐断裂带出露最多的一段,是最典型的一段,也是最壮观、最神奇、最有科研价值的一段。保护这一珍贵的自然遗产意义重大。
目前,对麦坡地震遗址的保护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进行棚子保护,即将断层划定为重点保护区,搭建棚子进行保护。然后是胶水保护,就是用一种特殊的胶水来固定故障,防止风雨的无情侵蚀。然而,由于缺乏资金,这些想法暂时无法付诸实施。
《红土山》苍凉而神秘。
17,记者来到郯城县高峰头镇麦坡村马岭山西坡,这里是举世闻名的郯城麦坡地震遗址。即使你有心理准备,在那一望无际的平坦田野中间,突然看到一大片山沟和拔地而起的五颜六色的“火焰山群”,还是会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从马岭山西坡高处往下看,神秘城堡般的山丘层层叠叠,呈现出与其他地方完全不同的红色。在这个大山沟里,这些岩石呈东西向排列,形状各异。虽然是石头,但是不硬,一只手就能抓住。经过多年的风化,这座红山的表面变成了面粉般的沙子,所以当地人叫它“红土山”。
更让人惊讶的是,其他地方的山和沟都长满了杂草,而“红土山”却不长,就这样光秃秃的,满是红色,非常荒凉和神秘。附近翻地的村民张大爷说,这“红土山上”没有草。即使有些地方长了草,也是风把其他地方的土吹到这红土山上,所以才长的。
在“红土山”的东端,与之并肩而立,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一座褐色的岩石山。两者紧密结合,但很明显有一条像刀一样直的分割线。分割线东边略棕西边略红,两种颜色分明。“一步跨亿年”地震留下奇观。
麦坡地震遗址奇特的自然景观令人惊叹,但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两种紧密依偎在一起的红色和棕色山丘的形成年龄相差约1亿年。
郯城县地震局局长卢军说,红色砂岩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约200万年前),褐色砂页岩形成于中生代白垩纪(约7000-14000万年前),是恐龙生活的时代。按照年代推算,褐砂页岩应该是目睹了恐龙灭绝的惨烈场景,经历了人类进化的全过程。
当我们从红棕色岩石的交汇处迈步时,后脚还在200万年的土地上,前脚已经踏入“一亿年前”,也就是当地人流传下来的“一步跨一亿年”的说法。如今,凡是来这里参观或观光的人,都会在这里走一走,感受“一步跨亿年”的神奇和历史的沧桑。
这来自一个历史悠久的阶层。为什么它会冲出地面暴露在我们面前?为什么一亿年以上的“祖先”褐色砂岩页岩与“后代”红色砂岩并肩而立?造成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是自古以来反复的地质活动。临汾市地震局副局长闫说,每一次地质活动都会引起地层的断裂、移动和逆冲,最终使两组不同年代的地层“重见天日”,巧合地靠拢在一起。从麦坡地震的活断层形态来看,它不是一两次大地震形成的,而是经过几次特大古地震最终形成的。
“过去的奇异灾难”制造了地震中的活动断层。
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背后是人类的灾难。麦坡地震活动断层是经过多次特大古地震后最终形成的。目前能找到的郯城大地震的最早记录,是300多年前的“郯城地震”。
1668年7月25日,郯城发生8.5级地震,波及中国东部十余省,有记录的震害面积达654.38+09万平方公里。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大陆东部发生的最强地震。“郯城野老哭沿乡,声称地震中毒。突然,当他听到空中的雷声时,大地被掀翻了...我抬头一看,前面没人,当时也看不到房子。”时任郯城县知县的冯克深写下了《灾民之歌》,真实地描述了郯城地震的惨烈情况。
地震造成至少数万人死亡,也改变了山川景色,分流了河流。据考证,正是在这次地震中,原本由北向南流动的沭河在马岭山东坡突然转向西流。陆军说,1668郯城地震对麦坡地震活动断层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也正是类似这样的几次地震,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麦坡地震活动断层。
除了历史记载,古建筑的废墟、地震破坏后重建的碑文、地面的震损遗址也反映了大地震的破坏情况。
郯城县史志办前主任徐敏超说:“由于破坏严重,震区的郯城几乎没有保存300年前的古建筑。”在极震区的北端、外围和低烈度区,虽然保留了一些古建筑,如浮来山的丁琳庙、敬经楼等,但由于当时被破坏后及时修复,现在很难看到地震痕迹。临猗博物馆《重修泰山殿碑文》、《莒南县板泉镇白场村王墓始祖碑文》、《兰山区白沙埠镇中井村重修小儿庙、三义庙碑文》等。这些石碑,或完整或不完整,都描述了郯城地震。
此外,从近年来野外调查和发掘的地震迹象来看,严说:“变形带延伸至120公里。其中,强断裂带北起莒南县板泉,南至郯城县毛祠村。长约70公里的地段,有地震断层、构造裂缝、软弱层理褶皱、砂土液化、喷水喷砂、山体滑坡等变形类型。”
地震断层明显出露。从临沭县鸡山附近的七级山到郯城县的毛祠,地表出露一条近30公里的断层。它是1668年郯城地震形成的地震断层,是沂沭断裂带最新的破坏。地裂缝也是郯城地震引起地面变形的主要形式之一。它们沿沭河河漫滩、阶地呈带状分布,北起莒县,经莒南、临沂东部,南至临沭稷山,形成一条长约80公里,宽5 ~ 15公里的构造裂隙变形带。通过对形变带本身的分析对比,可以看出郯城地震对地面的破坏是由南向北逐渐减弱的。
1668年7月25日晚8时(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时),中国大陆东部最大地震发生在郯城。
瞬间电闪雷鸣,郯城县李庄镇发生了严重的地陷。马岭山多处破碎,县城方圆百里内房屋倾倒、喷砂、水淹,平地积水三四米深。到处都是哭喊声,幸存者更是惨不忍睹,刺骨的风雨,伴随着灯光和苍凉。
地震震级达到里氏8.5级,震中是郯城。郯城、临沂和莒县受灾最为严重。受影响的地区覆盖了十余省和我国东部海域,如河北、辽宁、山西、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湖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有记录的受地震影响的地区超过400个,总面积近65,438。
天下奇灾:在文史记载中编纂灾史
大地震之前,总会有很多宏观异常。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郯城地震没有详细的记载。仅从现有的历史资料来看,地震前曾出现过极端干旱重涝、地下水位上升、动物异常等宏观方面的异常情况。
郯城地震前四年,郯城西部发生大面积干旱,包括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等省的部分县。“今年除了山东半岛麦收十分之二,其他地方夏秋无产,千里裸地凋零。”临沂市地震局副局长闫说,地震前,许多动物,如牛、马、驴、狗和鸡,都出现了明显的异常。陵县、临淄、淄川、泰安、海丰等地的史料中都有记载。“河水泛滥,全城鸡鸣狗叫……”
此外,地震时还有地气、地光、地声等现象,如白色、黑色、浑浊的烟雾气体,似乎来自地下。在震中周边的江苏赣榆、河南西华、山东高密等地,出现了黄紫色云、红色或火样地光。地震前,地声的特点是离震中越近,音量越强,其声如雷鸣、奔马、风吼、炮声等。
除了史料记载,原郯城还从古建筑废墟、震损后重建的碑刻、地面震损遗址等方面反映了大地震的破坏情况。
史志办主任徐敏超说:“由于破坏严重,震区的郯城几乎没有保存300年前的古建筑。”在极震区的北端、外围和低烈度区,虽然保留了一些古建筑,如浮来山的丁琳庙、敬经楼等,但由于当时被破坏后及时修复,现在很难看到地震痕迹。临猗博物馆《重修泰山殿碑文》、《莒南县板泉镇白场村王墓始祖碑文》、《兰山区白沙埠镇中井村重修小儿庙、三义庙碑文》等。这些石碑,或完整或不完整,都描述了郯城地震。
此外,从近年来野外调查和发掘的地震迹象来看,严说:“变形带延伸至120公里。其中,强断裂带北起莒南县板泉,南至郯城县毛祠村。长约70公里的地段,有地震断层、构造裂缝、软弱层理褶皱、砂土液化、喷水喷砂、山体滑坡等变形类型。”
地震断层明显出露。从临沭县鸡山附近的七级山到郯城县的毛祠,地表出露一条近30公里的断层。它是1668年郯城地震形成的地震断层,是沂沭断裂带最新的破坏。地裂缝也是郯城地震引起地面变形的主要形式之一。它们沿沭河河漫滩、阶地呈带状分布,北起莒县,经莒南、临沂东部,南至临沭稷山,形成一条长约80公里,宽5 ~ 15公里的构造裂隙变形带。通过对形变带本身的分析对比,可以看出郯城地震对地面的破坏是由南向北逐渐减弱的。
1668年7月25日晚8时(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时),中国大陆东部最大地震发生在郯城。
瞬间电闪雷鸣,郯城县李庄镇发生了严重的地陷。马岭山多处破碎,县城方圆百里内房屋倾倒、喷砂、水淹,平地积水三四米深。到处都是哭喊声,幸存者更是惨不忍睹,刺骨的风雨,伴随着灯光和苍凉。
地震震级达到里氏8.5级,震中是郯城。郯城、临沂和莒县受灾最为严重。受影响的地区覆盖了十余省和我国东部海域,如河北、辽宁、山西、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湖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有记录的受地震影响的地区超过400个,总面积近65,438。
天下奇灾:在文史记载中编纂灾史
大地震之前,总会有很多宏观异常。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郯城地震没有详细的记载。仅从现有的历史资料来看,地震前曾出现过极端干旱重涝、地下水位上升、动物异常等宏观方面的异常情况。
郯城地震前四年,郯城西部发生大面积干旱,包括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等省的部分县。“今年除了山东半岛麦收十分之二,其他地方夏秋无产,千里裸地凋零。”临沂市地震局副局长闫说,地震前,许多动物,如牛、马、驴、狗和鸡,都出现了明显的异常。陵县、临淄、淄川、泰安、海丰等地的史料中都有记载。“河水泛滥,全城鸡鸣狗叫……”
此外,地震时还有地气、地光、地声等现象,如白色、黑色、浑浊的烟雾气体,似乎来自地下。在震中周边的江苏赣榆、河南西华、山东高密等地,出现了黄紫色云、红色或火样地光。地震前,地声的特点是离震中越近,音量越强,其声如雷鸣、奔马、风吼、炮声等。
地震发生的瞬间,郯城、临猗、莒州、市、县政府、官邸、龚雪、苍岙、民房、寺庙、神社、塔、桥等建筑在极震区倒塌,引发地裂缝和喷砂、涌水、滑坡。康熙《郯城县志》载:“曾有一次,楼中树皆向前向后倾,上下者连二三次,然后颤倒。城楼、官宅、私宅、村庙一时间倒塌在地。”康熙《益州志》:“震可闻,自西北而来,声如雷,城垛、宫殿、庙宇,一时尽毁...平地里的水有十多尺深,井里的水有几尺高,山崩地裂散落着朽木和沙土。”康熙《居州志》:“益州地震,整夜摇如惊雷,官吏、房屋、庙宇、城楼、城垛都倒了,只剩下一两间破屋,百姓不敢入内。河水暴涨,城中无寸椽,下无寸土。”
郯城-临沂地震,郯城-莒县地震,郯城麦坡地震。
郯城县和临沭县部分地区烈度达到十二度,其他地区烈度达到XI度。地震发生时,地面一侧的树木被覆盖,数百个山谷倒下。城垛、公共椽子、官邸、寺庙等。都在同一时间被摧毁,滑坡被切断,地面旋转成一个深,沙子涌入井。郯城城楼、村庙如平地崩塌,地裂缝涌出,喷射高达两三尺。地裂缝或缝太宽无法穿越,或缝太深无法查看,李家庄数千个城镇合并;益州人无空间,平地水深十余尺,井里涌水数尺高,地裂;莒州百里无屋,马静滑坡散。陆吾孤山被劈成两半,严家谷、旋风和马岐山被劈成两半,城内四镇到处开裂。当地到处都是死尸,很多人都埋不了;暴雨烈日,瘟疫痢疾接踵而至,人们被疏散。
x度区北至诸城,南至新沂,西至蒙阴、费县。郭城的政府房屋完全损坏,无数居民丧生,山体滑坡,地裂缝和黑砂水,公寓里的水有几英尺。
九度区北至潍坊、宜都,南至江苏省的郫县、沭阳,东至日照、交县,西至兖州、邹县。没有烂官宅,没有很多人畜伤亡,没有地裂山崩,没有沙中喷涌的水。
八度区北起济南至昌邑、即墨,南至江苏盐城、涟水,西至巍山、济宁、泰安,面积9万平方公里。无数的城墙和官方建筑被倾倒,大部分人和动物被压死,导致地面下沉和山体滑坡。
ⅶ区北起胶东半岛,至惠民、德州,南至安徽省淮北、蚌埠,至江苏省盱眙、宝应、大丰,西至河南省菏泽、商丘,面积近20万平方公里。城垛和房屋是多么的糟糕,人民把死人压伤了,地面裂成了黑水。
ⅵ区北起黄河口,南至安徽省安庆、宣城,南至上海,北至河北省蓟县、邱县,西至河南省安阳、郑州,面积近40万平方公里。一般都有记载,房屋经常被倾倒或砸向人。
沂水县记载“千户毁”,章丘县记载“龙山滑坡”。
2.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第二卷《地震》一文中作了生动的描述。以下引自《地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发生大地震。于(编者注:今临淄),方和他的堂弟李喝了一盏烛酒。突然听到雷声,从东南方向传来,往西北方向去。很多人惊骇不已,不明白为什么。少数情况下,酒杯被打翻,房屋的横梁和椽子交错。互相照顾。时间长了,就知道地震和疾病往往会出现。只见亭台楼阁,仆从复起,墙倒屋塌,孩童唱女号,一片喧哗。人头晕站不起来,坐在地上侧着身子转。河水泛滥,全城鸡鸣狗叫。过一段时间,我会做决定。视街而定,男女裸体相见,竞相告白,忘了自己是裸体的。后来听说一口井不能斜,一座塔南北易移,栖霞山裂,沂水陷,宽数亩。这真的很奇怪。
3.当时的郯城县令冯克深(清代邵武县人,康熙秀才)在地震后积极为灾民出钱,随后县令冯克深写下《灾民之歌》,详细描述了地震后民众的生活:
郯城野老汉沿乡哭,说地震中了毒,忽听空中雷声,大地顷刻倾覆。或像在危险的斜坡上奔跑的马,或像巨大的海浪摇动着轴,突然沙泉四处涌出,一下子,旋转干了。裂开裂缝陷进深坑,难以止住,阴风细语鬼神,大地一片灰暗雾蒙蒙。死里逃生,互相呼唤,互相追逐,有很多迷茫。我抬起头,没有看到我前面的人。我侧身看不到当时的房子。我盖了一个时空的藏委会,破了,残了。一千个村子里有几个村子能活下来?年轻女孩在黄昏时独自呆着,老妇人自首去照顾她们的孤儿,每天晚上都有鬼火。家家哭月下新魂,尸腐无棺,半埋芦苇。
1668年7月25日晚8时(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时),中国大陆东部最大地震发生在郯城。
瞬间电闪雷鸣,郯城县李庄镇发生了严重的地陷。马岭山多处破碎,县城方圆百里内房屋倾倒、喷砂、水淹,平地积水三四米深。到处都是哭喊声,幸存者更是惨不忍睹,刺骨的风雨,伴随着灯光和苍凉。
地震震级达到里氏8.5级,震中是郯城。郯城、临沂和莒县受灾最为严重。受影响的地区覆盖了十余省和我国东部海域,如河北、辽宁、山西、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湖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有记录的受地震影响的地区超过400个,总面积近65,438。
天下奇灾:在文史记载中编纂灾史
大地震之前,总会有很多宏观异常。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郯城地震没有详细的记载。仅从现有的历史资料来看,地震前曾出现过极端干旱重涝、地下水位上升、动物异常等宏观方面的异常情况。
郯城地震前四年,郯城西部发生大面积干旱,包括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等省的部分县。“今年除了山东半岛小麦收获十分之二,其他地方夏秋无产,千里裸地,树木花草枯萎。”临沂市地震局副局长闫说,地震前,许多动物,如牛、马、驴、狗和鸡,都出现了明显的异常。陵县、临淄、淄川、泰安、海丰等地的史料中都有记载。“河水泛滥,全城鸡鸣狗叫……”
此外,地震时还有地气、地光、地声等现象,如白色、黑色、浑浊的烟雾气体,似乎来自地下。在震中周边的江苏赣榆、河南西华、山东高密等地,出现了黄紫色云、红色或火样地光。地震前,地声的特点是离震中越近,音量越强,其声如雷鸣、奔马、风吼、炮声等。
地震发生的瞬间,郯城、临猗、莒州、市、县政府、官邸、龚雪、苍岙、民房、寺庙、神社、塔、桥等建筑在极震区倒塌,引发地裂缝和喷砂、涌水、滑坡。康熙《郯城县志》载:“曾有一次,楼中树皆向前向后倾,上下者连二三次,然后颤倒。城楼、官宅、私宅、村庙一时间倒塌在地。”康熙《益州志》:“震可闻,自西北而来,声如雷,城垛、宫殿、庙宇,一时尽毁...平地里的水有十多尺深,井里的水有几尺高,山崩地裂散落着朽木和沙土。”康熙《居州志》:“益州地震,整夜摇如惊雷,官吏、房屋、庙宇、城楼、城垛都倒了,只剩下一两间破屋,百姓不敢入内。河水暴涨,城中无寸椽,下无寸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