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上海高考历史答案

都在这里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二、题目简述(共34分)

“人们可以像神灯一样让历史分段展开……”

以下问题选择了六个历史片段,试图通过这些片段发现过去时代的特征,找到其中蕴含的方向和意义,从而解读发生在不同时空的文明。

28.匈奴西迁与汉人南迁。

材料一:在欧洲,有人认为今天的一些匈牙利人是西迁的匈奴人的后裔。这些匈牙利人的长相与普通欧洲人明显不同:他们的民歌与中国的陕北、内蒙的民歌相似;他们也像陕北人一样吹唢呐、剪纸,甚至还有类似的结局。

材料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过几次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科学家试图用“基因解码”的方法研究北方移民如何改变南方人的基因结构,并已取得初步研究成果。

问题:(6分)

(1)匈奴西迁始于哪个朝代?原因是什么?(2分)

答:东汉或汉朝;窦宪打败北匈奴还是汉军打败匈奴。

(2)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多少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发生在原始地区?(3分)

答:汉朝末年,魏晋,中晚唐,宋金对峙。

(3)以上两份材料采用了民间调查、遗传分析等研究方法。除此之外,你认为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研究人口迁移?(1)

答:文献综述(族谱、说法、专著)、实物(铭文)、田野调查等。

29、明太祖和张斗: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洪武十七年9月14日至21日的八天时间里,内外部共向宫中送去奏折1160件。这些奏折讲的是一件事和二三件事,共计3291件事,皇帝平均每天要处理411件事。

问题:(6分)

(1)朱元璋对“内外部”(中央和地方行政部门)进行了哪些改革?(4分)

答:中央政府:废丞相,分权六分;地方:废中书省,三司。

(2)谁协助朱元璋处理了这么多奏章?(1)

答:电哥大学。

(3)这份村料体现了明朝皇权的哪些特点?(1)

答: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加强。

30、民初学生眼中的伟人

1913对3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人物有:孔子、孟子、孙中山、颜元、诸葛亮、范雎、岳飞、王阳明、李、华府。

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提出话题。一个中学历史学习小组讨论了上述材料:

答:中小学生对孙中山、华盛顿的崇拜,说明辛亥革命以来,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b:你看这些学生还崇拜孔孟,说明辛亥革命以来社会变化不大。

c:没那么简单。他们为什么崇拜孙中山、华盛顿、孔孟?

问题:(6分)

(1)如何理解A和B?为什么C说“没那么简单”?(4分)

答:共和制确立,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b:封建传统观念还是有影响的。

c:他们崇拜孔孟,也崇拜孙中山和华盛顿,表明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之中。

(2)根据以上讨论,为自己的研究拟定一个课题。(2分)

答:提议的主题是标准化的和相关的。

31,课本上的历史片段。

经过近30年的发展,到19年底和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大部分重要工业部门都集中在几十个垄断组织手中。这些大型经济财团并不排斥竞争,相反,它们使竞争更加激烈,但它们主要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以科学管理为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利润,增强竞争力。说明垄断组织的形成是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中生产力的进步而对生产关系进行的重大调整。也预示着在垄断组织形式下,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会发展得更加惊人。在工业生产集中的同时,银行资本的集中度和垄断度也达到很高的水平。它促进了银行资本和产业资本的融合,形成金融资本。当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一切经济生活的基础时,资本主义就进入了垄断——帝国主义阶段,这也是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成熟发展时期。

——高一历史上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版,2002年印12次,第173页。

读课文,回答问题:(5分)

(1)“近30年的发展”是什么意思?(2分)

(2)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什么?除了课文的讲解,你有什么新的理解吗?(2分)

(3)《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中的“现代性”是什么意思?(1)

【答案】(1)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生产和资本向少数资本家集中。

(2)不排斥竞争,相反,使竞争更加激烈。垄断排斥竞争等。

(3)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一切经济生活的基础或进入垄断阶段。

32.德国在领土上

“我们德国人是一个民族,因为我们经历了共同的历史,所以我们感到团结。”这段话反映了德意志民族对统一的渴望。下图是四个不同时期的德国地图。

问题:(6分)

(1)以上图片反映了德国政治版图的哪些变化?(2分)

(2)B图和D图的情况是如何实现的?(2分)

(1)C图的情况是什么原因?(1)

(1)四张图给你什么?(1)

【答案】(1)从分裂到统一;从团结到分裂,再从分裂到团结。

(2)王朝战争或血腥政策;和平方式或非战争方式。

(3)二战后德国被不同地区占领或美苏冷战。

(4)德意志民族对统一的渴望;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平统一比军事统一好。

33.儿童眼中的社会

问题:(5分)

(1)50年代儿童画的社会背景是怎样的?(2分)

(2)看这两幅儿童画,你觉得40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发生了什么变化?(1)

(3)这两幅画反映的中国经济发展观有什么不同?(2分)

答案要点:

(1)第一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八大和八大二次会议总路线,大跃进等。

(2)环保意识增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从重工业主导的工业化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小康社会等。

三。问答(共26分)

34.不同文明的相遇,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从15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到19世纪中期的鸦片战争,中外文明交流起伏,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

问题:(13)

(1)试列举郑和、徐光启、林则徐对外交往的史实。(8分)

答:郑和七下西洋,沿途访问了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进行了货物和人员的交流。徐光启和利玛窦共同翻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他的《农业管理百科全书》收录了一些西方新知识,并与汤若望合作修订了历法。林则徐在虎门贩卖货物,编修四大洲志,购买西方大炮加强防御。

(2)总结自己对外界认识的变化。(5分)

答:郑和:以稀世珍宝换取人民王朝的权势和财富;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增进了相互了解;“西方”国家来到韩国。徐光启:在与西方传教士的接触中,我学到了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认识到了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引进了西方的科学知识。林则徐:学习西方“长术”,睁眼看世界,反对侵略,平等交流,探索救国救民之路。他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从展示大国的强大和富裕,到了解落后,开始向西方学习,寻求民族自强。

35、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资本时代》一书中写道:19世纪中期是欧美资本主义全面胜利的时代,这个时代以世博会的自我庆祝仪式开始。1851伦敦博览会、1855巴黎博览会、1876费城博览会都在展示这一胜利,向世界隆重展示其财富增长和科技进步。

问题:(13)

(1)65438+9世纪中叶欧美的“财富增长和科技进步”是如何实现的?(1)

答:工业革命

(2)如何理解英法美资本主义经济在19世纪中叶取得“全面胜利”?(9分)

答:英国:完成从工场手工业到大机器生产的飞跃或技术发明或技术革命;工厂制度的形成或分工;创造前所未有的巨大生产力或成为“世界工厂”;从传统农业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

法国:七月王朝时期,工业革命发展迅速。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工业革命深入,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法国确立。

美国:工业革命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通过内战解决土地问题,废除了种植园经济(或奴隶制),使美国彻底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如自由劳动和自由贸易),进入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时期。

(3)西方为什么要在世博会上展示自己的成就?你认为2010年的上海会赋予世博会什么全新的意义?(3分)

答:世博会是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展示财富增长和科技进步的综合体现。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成就。

四、材料分析与论证题(共30分)

3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军事法庭以“危害和平罪”(指策划、准备、发动或进行侵略战争)起诉法西斯战犯;“战争罪”)是指违反战争法规和惯例的行为,包括虐待或杀害俘虏、人质、劳工、掠夺财产、摧毁城镇等。);“反人类罪”(指战前和战时对任何平民的杀戮、灭绝、奴役等非人道行为)。

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全世界都在深刻反思。请结合所学史实,以野蛮踩文明,文明战胜野蛮为主题,写一篇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短文。(选题2分,观点10分,史实12分,结构2分,正文4分)

注意:

1紧扣给定题目,突出个人理解。

结合中外史实,注重材料分析。

文章结构合理,用词通顺。

答案要点:(1)选题:所选视角或题目与给定题目一致,清晰准确;选取的视角或话题与主题基本一致,但不够准确。

(2)观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和前所未有的残酷暴力。它摧毁了人类文明,践踏了人类尊严,侵犯了包括生命权在内的各种基本人权。考生可以从人权、人的尊严、人性与现代文明、人类文明的各种载体和象征、民族精神与人类和平、战争与法治文明、暴力与正义等角度进行反思。

(3)史实:所选史实具有典型性和实质性。

(4)结构:层次分明,文章连贯。

(5)文字通顺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