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看各国历史书是怎么写中国的。

[转帖]外国教材中的中国怎么写?

中国外国人的中国观在外国教科书中是如何形成的?专家说,教育和媒体的影响是最重要的。那么,外国的历史教科书是怎么写中国的呢?会颠覆我们过去所学的东西吗?对于这样一个问题,《环球》杂志记者求书,一是了解外国教育界给学生灌输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中国,二是寻找外国人对中国各种看法的由来的答案。

美国历史教科书,另一面镜子

环球杂志驻纽约记者/李博

美国史书中的台湾省、贸易与人权

美国很多中学都采用了一本名为《世界史与当今世界的关系》的教材,供10~12年级(相当于我国高中一、二、三年级)的学生使用。教材为彩色精装书,1000页,其中60页是关于中国的,中国的历史在不同时期的世界历史发展中叙述。可以说,美国人从小就是从这本书里认识中国的。

先看看台湾省在美国中学历史书上是怎么写的。尽管美国政府声称遵守“一个中国”原则,但美国公众在谈论台湾省时,往往会将“台湾省”和“中国”误解为相应的概念。他们不会把“台湾省”与“中国大陆”对应起来,也不会加上“中国台湾省”。

为什么会这样呢?在美国的教科书中,几幅《中国版图图》,从商朝、秦汉、元朝,一直把台湾省模糊不清。在书后面的世界地图上,中国大陆和台湾省用深绿色和浅绿色标出。

其次,中国与西方的贸易。书中称,早在中国汉代,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就逐渐形成,汉朝向西亚出口了大量昂贵的丝绸。为了保护丝绸贸易,中国人一直保守着丝绸制作工艺的秘密。中国的统治者一直严格限制外商,只允许他们在广州经营。中国卖给他们丝绸、茶叶、瓷器,却得到了大量的金银,造成了巨大的贸易顺差。1793年,英国人要求增加贸易权,被乾隆皇帝拒绝。他说,“西方没有中国可以利用的东西。”

第三,关于民主和人权。美国教科书把新中国成立的政府归为“中央集权政府”,并对中国的民主人权状况进行批判。

在其他基本事实上,美国的历史教科书可能会借鉴中国的历史教科书。除了书中没有提到传说中的黄帝和颜地,把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名字写成了“李伯”,重大历史事件和年代与我国的历史教科书一致。

历史书讲究的是讲历史的方法。

《世界历史与当今世界的关系》这本书也有很多值得中国教材编写者参考的地方。这本书非常重视历史和今天的联系。比如:唐宋时期的机械钟表和今天的石英表;古人将硫磺、硝酸钠和木炭混合制成火药,一直用于制造武器和烟花。天花疫苗导致了免疫学的出现,凸版印刷发展到今天的电脑印刷。

这本书还注重国与国之间的横向比较。通过一些表格和数字,学生可以比较同期各国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先进落后一目了然。

书中提到的中国的孔子与印度的释迦牟尼、希腊的苏格拉底几乎是同时代的。通过这种横向比较,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当时世界上有很多思想家,在不同的文明中熠熠生辉。这可能是历史的巧合,也可能是不同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

教科书也致力于中国和西方之间的文化和贸易交流。从“丝绸之路”的诞生,到葡萄、无花果、黄瓜、核桃从西亚传入中国,从1271年意大利商人凯尔·波罗抵达中国,到郑和下西洋从非洲带回长颈鹿,这本书写得相当精彩。书中摘录了《马可·波罗游记》中对忽必烈宫殿的描述:“宫殿的屋顶很高,大厅用金银镶嵌,墙壁上雕刻着龙、鸟、牧人、各种野兽和战斗场面。天花板上也是如此,满是黄金和图画。大厅很宽很长,可以容纳6000人的宴会。”

书中还特别关注各个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几乎每一章都有提及。其中,考古发现证明商代贵族妇女社会地位高,拥有土地,领导自己的军队;汉代的贵族妇女穿着漂亮的丝绸长袍;唐朝,中国出现了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武则天皇后。她广纳贤才,对诗人罗既往不咎。唐宋初期,女性地位较高。他们负责家务、管理金钱和仆人。五四运动期间,妇女参加了示威游行。他们反对包办婚姻和缠足,呼吁提高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不过国内也有弃婴女婴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