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的军事应用是什么?
与其他非火药武器和火器相比,古代火箭有许多优点:
1.快速发射和飞行速度。一般发射时间在一分钟以内,发射后飞行速度在每秒100米以上,可以快速到达目标。
2.不仅可以发射单枚火箭,还可以捆绑多枚火箭同时发射。这种集束火箭弹火力集中,威力大,可杀伤大面积目标和浅、深目标。
3.早期火炮和滑膛枪的射弹只能造成物理伤害,而火箭弹可以造成化学伤害。有些火箭头部涂有毒药,击中后能迅速致人死亡。火箭弹也可以放火,对对方阵地造成极大威胁。
4.火箭本身和发射装置结构简单轻巧,便于携带和运输,机动性好,适用于步兵、骑兵和水军。
中国古代在战争中广泛使用火箭,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三国志》载,太和二年(公元228年),“使将军郝陈伦诚;将(诸葛)亮起来,围住赵...(点亮)通往城市的阶梯。赵便用火箭射云梯,云梯烧起来,云梯上的人都烧死了。”这是中国首次在战争中使用火箭的记录。当时的“火箭”只是一支箭轴上附有“火”的箭,用弩等机械力投射,目的是纵火或焚烧。
10世纪,唐末宋初,有文字记载火箭使用火药。此时的“火箭”只是用火药代替了早期火箭轴上的点火器,仍然是用弩投射,而不是用自己的喷气推进的火箭。公元12世纪,出现了利用喷射和爆炸的火药武器。这个时候的火箭和今天的火箭原理一样,可以说是真正的火箭。10 ~ 13世纪期间,宋金元战争频繁,军事需要促进了火药和火药武器的迅速发展。65438+20世纪60年代初,南宋与金朝在中国,在长江下游,在州(今江苏省)对峙。和县对岸采石场附近的河上发生了激烈的水战。宋军用独创的火箭霹雳打败了晋军。
1161年(宋绍兴三十一年),金帝完颜亮迁都汴京,挥师南下,企图统一中国。严宏良率领34万步兵和骑兵,3万水兵南下:水兵全部从海上直接进攻临安;一条路线风翔取大散关去攻四川;由于他率领主力出寿春进军江淮,宋朝派刘著从扬州到淮阴守淮东,并下令王权进入寿春。王权裹足不前,只到了泸州。知道金军强大,先撤退了。过了州,弃军先过。局势非常混乱。柳永奉命退守江面,从淮阴经扬州退守瓜州。金军很快占领了泸州、贺州和扬州。晋齐到达扬州后,领兵争夺瓜州渡口。宋朝吴朝在运河边截住金军,埋伏在皂角林中,用强弩射死金兵。小琪被围困,战斗至死。由于河堤狭窄不便,骑兵动了,金兵撤退时被俘数百人。宋军赢得了一场小小的胜利。四天后,宋军放弃瓜州,退守镇江。完颜亮领兵进贺州,准备采石渡河(安徽当涂西北)进攻。宋朝的于奉命前往采石场,从王权那里接收了65,438+08,000名散兵,带着骑兵在江岸,海胆船在河上,准备迎击金军。8金军小船从杨林渡口进攻,将到南岸,见宋军四面楚歌,几个登上南岸,被宋军全军覆没,宋海秋的小船被民兵蹬着冲进金船群。金舟的屁股像箱子一样宽,移动起来很不方便。大部分被击沉,大部分游牧民死在河中。其中有几个逃跑的时候被阎彦良打死了。第二天,于命令船老大监视河口,用臂弓射死河中的金兵,并派人到上游放火烧了剩下的船只。
165438+10月,完颜亮采石渡河失败后,转战瓜州,企图从瓜州夺取镇江。得知病重,镇江空虚,于便把部队交给,分兵赶往镇江。他在河里试了试他的船和小船,绕着金山航行,像苍蝇一样飞着,金兵军队非常惊骇。严宏良治军残酷,命令他限期渡河。任何逃跑或掉队的人都会被打死,士气更加动摇。此时保(后改名,史称)已在辽阳继位,于是军中将领起兵杀,表示退兵求和,金兵大军渐退。
在1161的采石战役中,以少胜多,主要原因是:将军余指挥得当,兵、骑、水兵配合紧密,在水战中使用了轻便灵活、机动性好的豚船与相撞,还使用了火力强大的霹雳炮打击远处目标。
在采石战役中使用霹雳枪,宋金史书中并无记载。关于霹雳炮的原始史料主要来自南京诗人杨万里(1127-t205)的《海泥鳅颂》序。《海泥鳅颂》的序写于1170年左右,是采石战役后的九年。这篇文章后来被收入《诚斋集》第44卷。这种霹雳炮是用纸筒做的,里面装着炸药和推进剂,炸药和石灰混合在一起。开火时,引爆线被点燃,推进剂燃烧从枪管喷出火焰,武器靠反作用力推力向敌人开火。然后推进剂点燃炸药,发出巨响,纸管爆裂使石灰消散成烟雾,使敌方人员失去战斗力。霹雳炮的发射和爆炸与今天的“二踢”非常相似。在1161的采石战役中,宋军使用霹雳炮攻击金军,这是中国军事史上第一次在战争中使用火箭武器。
1232(宋少定五年,蒙古窝阔台汗四年,金正大九年)四月,蒙古窝阔台汗派大将苏布泰率军攻打都城金,京津冀司令池湛欣然命部下用“惊雷”“飞毛枪”等武器抵抗。“其守城有‘惊雷’之名,铁罐盛药。随着火光,大炮暴怒,其声如雷。数百里外皆闻,围半亩,火满甲铁。大(蒙古)兵到城门前都是牛皮洞,把城挖成龛能容人,城内无事。人家有建议,用铁索挂‘惊雷’的人下城,迁怒于挖掘。人和牛皮都碎成了虚无。他还飞火枪,用火注射药物,前烧十余步,人不敢近。大(蒙古)兵只怕这两朵云。”双方激战六昼夜,8金军以从宋军处获得的火器成功守住都城,蒙古军遭受损失后撤军,双方暂定议和。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汴京战争。
顾名思义,“飞火枪”就是“飞火枪”。其结构是在普通枪的扼流体上增加一个火药筒。发射时,飞枪上的火药筒喷出的气流产生反作用力,使飞枪自行飞走。飞毛枪在中国是一种火箭武器。
到了明代,中国的火箭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军队装备火箭已经相当普遍。火箭的种类有几十种,“二级火箭”出现了。这些火箭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单级火箭、火箭导弹和多级火箭。
1.单级火箭
单级火箭分为单发和多发。单发一次发射一支箭,多发一次发射几支、十支到一百支箭。发射方式分为架、筒、桶、箱。
(1)单引擎火箭这种火箭有飞刀箭、飞枪箭、飞剑箭、蒸尾箭。这四种火箭,轴长六尺,直径五六分,箭头三寸,箭长七寸;弹药筒长8英寸,直径1英寸。它绑在箭头下,引线向后。箭头分别是刀、枪、剑、燕尾。这种火箭是在宋元火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箭一般涂有虎药(毒),可以穿甲,射程可达500步。使用时,装在树枝或武器上,在距离敌人一定距离处发射。
(2)集束火箭也叫多管火箭。几个单引擎火箭的爆炸线并联,点火后同时点火。这种火箭有五虎出洞箭,五个单引擎火箭并联,射程大概是不同的台阶;九龙箭,9单火,平行箭,弓约4步;火弩流星箭,10单引擎火箭并列,射程400步左右;火笼箭,17 ~ 20发单发火箭炮并列,射程300步左右;长蛇断箭,30发单引擎火箭并联,射程200步左右;一窝蜂箭,32发单引擎火箭并列,射程300步左右;一群豹子跑过箭头,40发单引擎火箭并联,射程约4个印度步;四十九箭飞帘箭,49发单引擎火箭并联,射程约4印步;白虎冲箭,100单引擎火箭并联,射程300步左右。
10以下的集束火箭,一般采用竹管或木管发射,每管重约2斤,每个士兵可携带4 ~ 5管。20个聚束火箭放入一个竹编圆筒,四尺长,口大底小,外面用油纸包着,可以防风防雨。30束火箭被放入木箱,轴2英尺9英寸长,火箭发射器4英寸长,每个箱子重约5磅;40多枚集束火箭装在木箱里。大型集束火箭装在专门设计制造的战车上,由人力或畜力牵引。
集束火箭可以同时发射数枚火箭,火力强大,箭大多涂有虎药;除了纵火,还有杀人作用。无论是攻击点目标还是线目标,集束火箭弹都是一种有效的武器。集束火箭在战争中的使用标志着中国古代武器制造和战术的新发展。
2.火箭和导弹
火箭导弹是利用喷气火箭原理向敌人投掷炸药的武器;不仅对敌人有杀伤作用,还有威胁作用。这种武器始于南宋,在战争中相当有效。到了明朝,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有飞贼、惊雷、飞鸦。
(1)飞向空中打贼雷。这种武器呈球形,直径约三寸五分,两侧用竹签和翅膀编织而成。球内装有火药,几个边缘涂有虎粉,中间有一根两寸长的纸管和推进剂;球内有与火药相连的导火索,外面糊了十几层纸,涂成红色,主要用于攻城。攻城时,导火线随风点燃,纸筒里的推进剂在费雷城燃烧,然后竹球里的火药爆炸。爆炸发生时,烟雾飞过雾障,致盲钻洞,棱角乱钉人。霹雳是靠自己的推进剂推进的,原理和现代火箭差不多。事实上,它是一种原始的火箭。
(2)神火飞鸦用竹竿或芦苇编一个乌鸦形状的篮子,大如鸡。外面用棉纸封着,里面装着火药。乌鸦配有头、尾和翅膀,四个大火(火箭)安装在乌鸦下方两侧。在乌鸦的背部开一个洞,四根药线,每根一英尺长,插入洞中,与乌鸦体内的火药相连。药线的另一端分别与四个燃烧药盒的底部连接,然后将四根燃烧引线并联。使用时,将铅丝点燃,利用火的推力使神火飞鸦飞向空中,大约能飞100英尺。当火中的火药燃尽后,火的推力消失了,于是飞鸦落下来。这时候药线点燃乌鸦体内的火药爆炸,从而烧毁敌人的地面营地或水面舰艇。神火飞鸦和火箭原理一样。
3.多级火箭
明代的多级火箭实际上是二级火箭,即利用火箭装置将另一枚火箭举到空中,使其飞得更远。多级火箭是国内首创,是火箭技术的重大突破,是现代多级火箭的首创。这种火箭包括出水火龙和飞沙滑石。
(1)火龙的出水口,在一根五尺细的竹筒两端,装有木龙头和龙尾。桶里有几个火箭,引线都是并联的,主药线从水龙头下面的孔里引出。龙身前后有两个大火堆,引线并联。两个前火药桶的底部连接有从水龙头下方的孔中引出的发药线。发射时,先在龙头和龙尾下点火,推动龙飞向空中。当推动龙前进的烈火燃烧快结束时,连接的主药线已经点燃了龙肚子里的火箭。这时,龙肚子里的火箭飞出龙口,继续飞向目标。这种武器可以在离地面或水面三四英尺的空中飞行两三英里。用于水战,似火龙飞出水面,故称火龙出水。
(2)飞沙管是一种可以往返飞行的火箭,是我国火箭技术的伟大发明之一,标志着我国火箭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水平。其结构是以细竹为箭体,长七尺,直径五分。箭体前端两侧绑有药盒,一个开口朝前,另一个开口朝后。弹药筒前面有一个鞭炮,开口向后,长七寸,直径七分。鞭炮的引线与药卷的底部相连,鞭炮内装有炸药和细沙,鞭炮的顶部装有几个细塞。用“竹阀”(竹管制成的发射器)发射。发射时先瞄准敌舰、敌营,用开口向后的弹匣射出飞沙筒,刺在敌舰帐篷、船帆或敌营帐篷上。药卷里的火药燃烧时会点燃爆炸,鞭炮爆裂,喷出火焰和细沙。敌人灭火时,细沙落入百姓眼中,难以愈合,失去战斗力。鞭炮爆炸通过药线向前点燃弹壳,空砂弹壳飞回来。这种两级火箭,二级火箭与一级火箭运行方向相反,做逆行运动,体现了火箭回收的设计思想。
明朝时期,火箭武器发展迅速,广泛应用于战争。比如1371年,朱元璋为了消灭割据势力,借口出兵攻边,派遣部将唐河、傅有德率领水军攻蜀。唐和派,西路军的将军,带领廖永忠攻打曲塘关,“用火箭和大炮消灭了蜀”。旌鸣战败投降。1388年三月,司伦法领兵攻定边(今云南巍山回族自治县)。明西平侯穆盈率领三万大军日夜增援,于三月十五日到达。四伦法驱象披甲,穆营将明军分为三军:冯成为前军,米征和唐昭为左右军;明军“以火箭、大炮、枪炮粉碎四伦象阵”,人和象都转开了。明军趁机攻打四轮,斩首三万余人,俘虏一万余人,四轮逃亡。1464年,岩穗参议会在四川(今云南省腾冲县)能够使用“九龙筒”(一种有9枚单发火箭弹的集束火箭弹),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朝廷立即下令制造并装备它供各种军队使用。
戚家军,明朝戚继光的将军,以使用火器,尤其是使用火箭武器而闻名。他的新书《纪律与效率》和《训练纪实》详细描述了火切和火器的制造、使用和练习。除戚继光外,还有其他关于火药、火器、火箭的专著,如赵世贞的(器物手册)、王的(上了神坛就要被追究)、何汝贤的《列兵志》、李盘的《借金汤十二章》、毛的《军事准备》、徐娇的《火攻概论》。其中,图文并茂的毛著(吴北之),不仅有各种火药配方,还有单发火箭、集束火箭、火箭导弹、二级火箭等多种火箭的结构和用途。它是中国古代火箭技术的杰作。明朝时,朝鲜总督崔茂义邀请中国火器专家李渊到朝鲜传授火药、器皿和火箭制造技术。
明代的火箭种类繁多,广泛用于战争。关于火箭的专著很多,火箭技术最早是在国外传播的。这说明明代的火箭技术相当发达。到了清代,除了明朝火箭技术略有改进和发展外,清政府从一些西方国家引进了火箭制造技术,生产了一些现代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