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1.中国国家信息化

中国没有提到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取而代之的是国家信息化的理念。中国国家信息化在国家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工业、科技、国防和社会生活,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快国家现代化进程。

国家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到2000年,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比较完备的国家信息化体系;到20l0年,建成完善的、大规模的、先进的国家信息系统。国家信息化体系由以下六个要素构成,即信息资源、国家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与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

可见,中国的信息化不同于国外的信息高速公路和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中国强调信息系统六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把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放在核心位置。近年来,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八五”期间,电子工业年均增长30%,电信业年均增长40%以上。中国的通信网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和程控化。全国初步建立了以光缆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为辅,利用多种手段的网络。

1993年底,国家有关部门决定建设“金桥”、“金卡”、“金门”工程,简称“三金工程”。“金桥”工程是以卫星综合数字网为基础,借助光纤、微波和无线移动,形成空地一体的网络结构。它是连接国务院、部委、省市、大中型企业和国家重点工程的全国性公共经济信息通信网,可以传送数据、语音、图像等。电子邮件和电子数据交换(EDI)被用作信息交换平台,为各种信息的流通提供物理基础。目前,金桥工程已在北京、天津、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上海等全国24个中心城市建立了以VSAT技术为主体、光纤为补充的卫星综合信息网络。

“金卡”,项目是电子货币项目。其目标是在10年以上,在3亿城市人口中普及金融交易卡和信用卡。“金门”工程就是利用EDI实现国际贸易的信息化,进一步与国际贸易接轨。

目前,全国各部(委、办)建立的信息中心有114个,其中50%建立了计算机网络,其中15%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计算机网络;各省(市、区)建立了32个信息中心,其中40%建立了网络,其中10%建立了覆盖全省(市、区)的计算机网络;65,438+0,000家大型国有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信息中心,50%的企业建立了企业计算机网络。这些网络与公共网络的连接比例不到10%。根据INTEIWET在中国的发展情况,截至6月1999,中国已有4个互联网络实现互联。其中用户超过400万,接入单位超过1.600个,计算机超过1.5万台,CN下注册三级域名1.2643个。据预测,到l000年,中国计算机装机容量将超过1000万台,其中30%将接入各种计算机网络,主要是公用计算机网络。同时,随着高速互联网交换中心和区域交换中心的建立,将极大地促进互联网的信息共享。到2010年,中国将有超过10000个计算机网络,30%的家庭将获得网络服务,多种信息媒体的网络将取得重大进展。

2.公共数据网络,中国

近年来,我国公用数据通信网的建设非常迅速。电信部门建立了CHINAPAC、CHINADDN、CHIANFRN等数字通信网,形成了中国公用数据通信网。

中国公共分组交换数据网

1993年9月开通,到1996年底,已覆盖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和发达地区的部分城镇,并与世界上23个国家和地区的44个数据网联网。

(1)网络状态

分组交换网是邮电部门最早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数据通信网。基于CITTX.25的推荐,分组交换网络可以满足不同速率、不同型号的终端与计算机、计算机与计算机局域网之间的通信。分组交换网络是一种基本的数据通信网络,在其网络平台上可以建立各种增值业务,如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传真存储和转发等。

CHINAPAC由全国骨干网和各省(市、区)的省级内网组成。目前骨干网覆盖所有省会城市,省内网覆盖所有有业务需求的城市和发达镇。通过与电话网的互联,CHINAPAC可以覆盖电话网通所到达的所有地区。CHINAPAC有一级交换中心和二级交换中心。一级交换中心采用不完全网状结构,一级交换中心从其下属二级交换中心开始采用星型结构。CHIANIPAC在北京和上海有国际出入口,广州有港澳出入口,完成与国际数据的联网。

(2)网络特点和业务功能

分组交换网络的突出优点是可以在一条物理电路上同时开通多条虚电路,供多个用户同时使用;网络具有动态路由功能和复杂完整的纠错功能。X.25协议是在物理链路传输质量差的情况下开发的。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必须在每条链路上进行错误检查和错误重传。虽然这种复杂的错误检查机制限制了它的传输效率,但它确实为用户数据的安全传输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CHINAPAC提供的服务如下:

长度基本业务功能

基本业务功能是指提供给任何数字终端设备(DTE)的基本业务功能。可以满足用户对通信的基本要求。有两种基本服务,交换虚电路(SVC);永久虚电路

2.可选业务功能

用户可选业务功能是为满足用户的特殊需求而提供给用户的特殊业务功能,如呼入阻塞、呼出阻塞、单向呼入逻辑信道、单向呼出逻辑信道等。

3.其他业务职能

CHINANET还提供ITU-T推荐的其他业务功能,如虚拟专用网(VPN)、TCP/IP、分组组播、呼叫重定向等。

(3)用户访问模式

CHINANET提供两种接入方式。

1.专线模式

适用于通信量大、使用频繁、可靠性高、无损耗的应用,但需要专线,成本相对较高。专线接入速率9.6 ~ 64 kbps。

2.电话拨号

适用于业务量小、间歇时间长、通话失败可容忍的应用。由于是利用现有的电话线,不需要额外投资,数据可以和语音共用线路,所以大大节省了投资,是分散用户的理想接入手段。可分为x.28异步拨号接入或X.32同步拨号接入,拨号接入速率为l200-9600BPS。

(4)关税政策

CHINAPAC目前有两种收费方式,一种是计时收费,一种是按月收费。按时间和计量收费。

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商业定位。

与DDN和帧中继相比,分组业务更便宜,是用户构建内部广域网最经济的选择。在同时建立多点连接的情况下,分组交换网的虚电路功能可以替代昂贵的多点DDN专线。然而,由于X.25协议本身的复杂性,分组服务被用于速率低于64K的低速应用中。比如,目前随着金卡工程的不断推进,POS机的使用越来越普及,POS业务量小,但实时性要求高。无子网互联是实现POS机与主机通信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案。

中国公众数字数据网

数字通信网(DDN)是利用数字信道提供永久和半永久连接线路,主要传输数据信号的数字传输网络。它可以提供各种灵活的数据接口来服务于数据信号的传输。由于其协议简单、速度快,近年来在国内发展迅速。

DDN由数字信道、DDN节点、网络管理系统和用户环路组成。主要提供点对点和点对多点的数字专线业务,以及帧中继和压缩语音/G3传真业务。

DDN的主要特点是:

(1)的传输质量高,由于目前DDN中使用了大量的光纤传输通道,大大提高了传输质量。

(2)传输速率高,从2400BPS到2MBPS。

(3)协议简单。由于DDN主要采用时分复用和交叉连接技术,完全透明地传输用户信息,对用户的技术要求较少,应用灵活;

(4)在DDN网络中,采用了先进的网络管理技术,可以实现线路调度和故障监控的集中管理,出现故障时可以自动路由迂回线路,提高用户线路利用率。

(1)DDN的业务应用及特点

DDN主要提供点对点的数字专线业务。广泛应用于银行、证券、气象、文教等领域,用于LAN7WAN和不同网络的互联。比如一家公司的总部和分公司位于不同的地方,两点之间的沟通非常频繁。不仅要保持电话联系,还要进行电脑联网交流。如果租一条专用的DDN线路,在两端加上复用设备,把分布在两地的电话系统和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就可以方便地在埃及和埃及之间进行通信。这样既节省了两地长途电话费,又实现了计算机系统的互联互通。

DDN还提供组播业务,主要包括广播组播业务、双向组播业务(轮询)和视频会议业务。广播组播业务的特点是数据信息流可以从一个点到多个点传输,这样多个点可以同时获得相同的信息。多播服务适用于信息发布(股票、新闻、天气预报等)。).双向多点业务主要是指主站一次可以与从站进行两个方向的通信,主站定期访问从站,与从站交换信息。双向组播业务适用于集中监控、信用卡验证、数据服务、预约系统等领域。视频会议业务是利用DDN的多点桥接功能,实现多点I、视频和语音信息的焦化。视频会议系统的每个工作站都可以作为主站与其他工作站进行通信,但一次只能有一个主站。多点业务的一个特点是一个点可以只通过一个接口与多个点进行通信,节省了用户设备和网络资源,减少了投资。此外,利用DDN网络上的帧中继资源模块和语音压缩模块,还可以实现开放式帧中继业务和压缩语音/G3传真业务。

(2)ChinaDDN的历史、现状和发展。

公用数据网是邮电部经营的数据网,为全国用户提供服务。90年代初率先在多个城市发展,并于1994建立了CHINADDN一级干线网。目前,一级干线网已经达到所有省会城市,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都在积极建设和运营DDN网络。截至1996年底,CHINADDN已覆盖2100个县级以上城市,发达地区已覆盖乡镇,共计18万个端口。在不久的将来,它可以为用户提供全国性的虚拟专用网络(VPN)服务。

CHINADDN按照负责网络建设、运行、管理和维护的地理区域,分为一级干线网、二级干线网和本地网。一级干线网由位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节点组成,主要提供省际长途DDN业务转移,已到达除台湾省外的所有省会城市。二级干线网由位于省内的节点组成,为省内外长途电话提供DDN业务。除西藏外,所有省份都建立了内部网。本地网是指市内的网络,主要为用户提供本地和长途DDN业务。

目前,CHINDDN已经成为邮电部其他网络的支撑网络。CHINDDN、CHINAFAX、CHINANET的大量干线都在chin DDN上。CHINADDN作为电话七号信令网一期工程的传输平面,将在电话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CHINADDN还被选为连接部网管中心和省网管中心的DCN工程的传输通道。手机信令漫游和多媒体网络都是依靠CHIANDDN来传递信息的。邮电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建立的中国金融数据网是一个庞大的帧中继网,都使用CHIANDDN作为数据传输通道。CHINADDN正日益成为各种电信业务的重要支撑。

此外,各行各业都租用了CHINADDN专线开展自己的业务。专业银行、证券公司和教育科研部门都是CHINADDN的用户。

⑶ChinaDDN的用户接入方式

目前,连接用户和DDN服务提供商(电信局)的介质主要是电话铜线,所以用户主要通过使用调制解调器、语音复用设备和2B+D线终端设备接入CHINADDN,通过电话铜线连接。随着用户对高速率的需求,HDSL设备也将在网络中得到应用。

中国公共帧中继网

中国公用帧中继宽带业务骨干网(CHINAFRN)是中国第一个向公众提供服务的宽带数据通信网络。它的建成投产必将对中国国民经济信息化产生积极影响,将成为中国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CHINAFRN主要提供64K以上的中高速数据通信业务。业务类型可以是突发的或实时的。

CHINAFRN还可以为其他数据通信网络提供高速中继传输,可以增强各个网络的性能,提高线路使用效率。

中国公用帧中继宽带业务骨干网的主要特点之一是采用ATM技术平台,提供帧中继和信元中继等业务。中国公用帧中继宽带业务骨干网的主要技术特征包括:

(l)单机设备先进,网络完整性好,骨干集线器采用全网状连接。

(2)网络服务齐全,提供帧中继PVC、ATMPVC、SVC等基本服务。

(3)端口类型齐全,速度范围广。对于帧中继业务,网络提供的接口类型包括v35、x.21、El、信道化El、ISDNPRI、E3等。对于ATM业务,网络提供的接口类型有E1、E3、STM-l等。

(4)用户接入方式灵活。支持帧中继或ATM协议的终端设备可以直接接入;局域网可以通过庐山和局域网交换机直接接入;其他协议的终端可以通过FRAD设备接入。此外,支持HDLC、SDLC和PPP协议的终端也可以直接访问网络端口,因为它内置了FRAD功能。

(5)支持帧中继。ATM互通功能。

3.中国的互联网

中国互联网简介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86年到1994年。在这一阶段,与欧洲和北美的电子邮件通信主要通过中科院高能所的网络线路实现。中国科技界最早使用互联网始于1986年。国内一些科研机构通过长途电话拨号到欧洲一些国家进行网上数据库检索。不久,利用这些国家与互联网之间的连接,电子邮件通信将得以实现。中国科学院东北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和高能物理研究所已经实现了这种通信。承担电子邮件转发的单位主要在欧洲,如德国的卡尔斯鲁厄大学、德国的GMD、瑞士的CERN、挪威和法国。

1989年,中国的CHINAPAC(X.25)基本上在公用数据网中开通。虽然CHINAPAC规模很小,但它与法国和德国的公共数据网络(X.25)有国际连接(X.75)。

从l990年开始,国内科研机构如北京计算机应用研究所、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电子系华北计算研究所、电子系石家庄五十四研究所等相继通过x.28或X.25将计算机与CHINAPAC连接..同时以欧洲国家的计算机为网关,在x.25网络中与Internet的| |和| |部门进行转接,使中国的CHINAPAC技术用户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与INTERNET用户进行交流。

1993年3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IHEP)开通了一条64KBPS的国际数据通道,连接位于北京西郊的中科院高能所和美国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SLAC),运行DECNET协议,不能提供完整的互联网功能,但可以通过SLAC机的交换机与互联网进行通信。用户通过局域网或拨号线路登录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VAXll/780(BEPC2)使用国际网络。64KBPS专用信道,通信容量比国际拨号线和X.25信道高几十倍,通信成本降低几十倍。极大地推动了互联网在中国的应用。

第二阶段是从1994-1995,这是教研网的发展阶段。北京中关村地区、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组成了NCFC网络,并于1994年4月开通了64KBPs的国际互联网专线,还建立了中国顶级域名服务器。这是中国真正加入国际互联网行列的唯一途径。自此,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成立。

中国科学院CNIC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于1994年4月建成。自1990年以来,该中心主持了由世界银行贷款和国家计委联合投资的“中国国家计算与网络设施”(NCFC)项目。项目内容是在中关村地区建设超级计算中心,供该地区科研用户进行科学计算。为了方便超级计算机的使用,中科院中关村地区的30多个研究所和北大、清华两所高校全部用光缆互联。1993年完成网络部分,3月开通64KBPS国际专线1994,连接美国。4月,路由器开通,正式上网。NCFC后来发展成为科技网络。

CERNET是经中国国家计委批准,由国家教委管理的全国性教育科研网络。其目的是连接国内大部分高校,促进这些学校的校园网建设和信息资源的交换,并与现有的国际学术计算机网络互联。

第三阶段是1995之后,开始了商业应用阶段。1995年5月,邮电部开通了中国公用互联网,即CHINANET。1996年9月,CHINAGBN开通,各地也纷纷设立ISP。到1996年底,仅北京就有30多家。

目前,有四个国家批准的网络(称为互联网)可以直接与互联网连接:CSTNET,CHINANET,CERNET。还有GBNET。它们的完成时间、运行管理单位和业务性质,如:

网络名称运营管理单位国际联网完成时间业务性质

CSTNET中国科学院1994.4技术

邮电部中国电信网1995.5业务

CERNET国家教育委员会1995.6438+05438+0教育

GBNET电子部门1996.9业务

中国互联网上的电脑发展很快,国内没有完整的数据。从互联网上来看,历年发展的数据如下:

日期主机数量增加,域名数量增加。

94.0升0

94.07 325

95.0升569

95.07 1023 95% 95

96.01 2146 110% 153 61%

96.07 11282 426% 475 210%

中国电信预计,到2000年,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数量将达到1000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负责中国顶级域名CN的管理和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