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全球治理”?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
20世纪70年代后,七国集团成为发达国家主要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大国俱乐部”。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印度、巴西等一些新兴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的实力差距明显缩小。自2003年以来,七国集团邀请新兴发展中国家代表就不同主题举行对话,并逐步形成了七国集团+5等对话机制。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证明,现有的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机制已经不能适应全球化的新形势,也不能解决全球化快速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和新问题。
在参与全球治理和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中国经历了从参与者到建设者再到领导者的三重身份转换。自1971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以来,中国真正参与了国际体系的建设;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全球发展的利益相关者和制度建设者;自2000年以来,中国努力成为国际体系建设的领导者。杭州G20峰会的成功召开,体现了中国声音、中国责任、中国担当、中国主张,证明了在G20国际体系框架内,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明显增强。
中国的角色转换是基于国际体系不断发展演变的背景。陈悦将国际体系分为三种类型:传统型、改良型和创新型。传统型是指二战后在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基础上建立的国际体系,如联合国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完善的国际体系是指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合作体系,以及对传统体系进行了适当改革和调整的那些体系,如APEC、东盟、中日韩、世界贸易组织的“10+3”机制。当前创新的国际体系是由中国和其他新兴发展中国家发起的。创新型国际体系与原有国际体系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按照* * *商、* *建、* *享的原则推动新国际体系的诞生,中国应该在其中发挥主导和引领作用。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袁正庆认为,目前的全球治理模式由西方国家主导,具有很强的排他性。然而,随着新兴国家的崛起,原有的治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合法性明显不足。当前的国际社会需要一个更具包容性、更平衡的全球治理计划,重点应对当前和长期的治理挑战。中国应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积极参与治理规则制定,为全球治理提供创造性的中国方案,提升中国在全球治理活动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