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珠的历史
佛珠有几个梵文原语,翻译成中文如下:(1)帕萨卡人-马拉,Bo Semo的音译,几个佛珠的意译。(2)AK!阿-马拉,阿查莫罗的音译,朱浩的意思。③japa——马拉,背诵郝的意思。(4)AK!A-su tra,字面翻译为珠子的交线。Ma^la^(或)在格桑斯克里特语中是‘好’的意思,印度人自古以来就有被花环和花圈缠住的习惯,所以演变成了念珠的使用。
和佛教一样,佛珠来自印度。印度人自古就有用花环和丝带缠绕的习俗,后来演变成用珠子。但佛教最初并没有使用佛珠,最早的记载大约是公元二世纪(而佛教诞生于公元前500多年)。而中国在隋唐时期(公元600年左右)就开始记录珠子的使用,在雕刻佛像时也进行雕刻。中国对佛珠的记载是隋唐一位道绰大师在《续僧传》中,教人用佛珠念诵三宝之名。佛珠不是佛教创造的,佛祖时代的仪轨也不是佛珠记忆和佩戴的。但是大部分佛经因为后世经典都记得佩戴佛珠,而法典却没有一部记得佩戴,所以遵循法典的南传佛教信徒很少持有佛珠,但是佛珠在密教中是很受重视的。
传入中国的经典有《木之子经》、《数珠功德经》、《金刚顶瑜伽念珠经》等。主要内容是关于持佛珠三宝的功德。总之,祈福珠可以让佛门弟子自省,高僧大德佩戴挂珠可以增加自己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