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北京四合院最好的地方是哪里?

可以去南锣鼓巷,南口地安门东街,西边是地安门小吃店,清真和很多北京小吃,然后西边是北海后门和什刹海南端,十字路口北边西边是后海的三轮车聚集地。

南锣鼓巷

(北京一个文化旅游胡同的名字)

南锣鼓巷是一条胡同,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的路口。北起鼓楼东街,南至平安街,宽8米,全长787米。它完成于元朝的同一时期。它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有740多年的历史。它也是25个规划的旧城保护区之一。因其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形似驼背,故名罗国巷。清代,绘制于乾隆十五年(1750)的《北京全图》更名为南锣鼓巷。

它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是北京唯一一个规模最大、档次最高、资源最丰富的完整保存元代胡同四合院肌理的棋盘式传统居住区,也是最具老北京味道的街道。周围胡同里的各种豪宅、民居,色彩斑斓,厚重深邃。南锣鼓巷及其周边曾经是元朝的中心,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富庶昂贵。这里的大街小巷挤满了达官贵人和众多的宫殿。直到清朝灭亡,南锣鼓巷的繁荣才慢慢结束。

现在已经完全改造成了步行街,车辆无法通行。

2016年4月25日零时起,南锣鼓巷停止接待旅游团。同时,由于景区客流超负荷,南锣鼓巷主动取消了3A景区称号。

2016 16《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导则》正式发布实施。

结构布局

在元代的城市格局中,南锣鼓巷是“市井风貌”的组成部分。元朝,

以南锣鼓巷为轴线,东区属于赵慧芳,西区属于龚景广场。明朝属于赵辉龚景广场。清朝乾隆年间属黄旗,光绪末年至宣彤年间属内左三区。民国时期,分属五个内区。[3]?

南锣鼓巷南北走向,东西有八条胡同,呈“鱼骨”状排列,延续了自古以来的“棋盘”格局。整个街区就像一条大蜈蚣,所以也叫蜈蚣街。据说南锣鼓巷最北边曾经有两口古井,恰好是这蜈蚣的眼睛。这种胡同和四合院的整体肌理,是元代棋盘式城市建筑格局的具体体现。

南锣鼓巷街区以北是鼓楼东大街,以南是地安门东大街,以西是地安门外大街,以东是交道口南大街。这四条街围成的长方形地块,正是元代的两个广场。以南锣鼓巷为界,东面是赵辉广场,西面是龚景广场,南锣鼓巷是两地的分界巷。

西边的八大胡同从南到北依次是福祥胡同、索衣胡同、雨儿胡同、猫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院胡同、后鼓楼院胡同、南下洼子胡同。东边的八大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花棉胡同、北冰木寺胡同、秦老胡同、乾元恩寺胡同、侯元恩寺胡同和菊儿胡同。这些胡同在元代没有名称,但在明代以后名称逐渐演变。比如菊儿胡同,明代叫菊儿胡同,后来改名为克莱门汀音乐家胡同。清朝宣彤建都时,这里叫菊儿胡同,一直延续至今。李芳是中国古代聚落组织的基本单元,也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基本单元。先秦时期称之为“礼”、“吕”或“吕礼”。从北魏开始,“方”这个名字就出现了。在元朝的规划设计中,仍然延续了李芳制度。整个城市被分成50个方块,方块之间有又宽又直的街道,就像一个棋盘。到了明朝,北京被分为28个广场,两个广场合并称为“赵辉龚景广场”。清朝是黄旗。在8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元代的李芳结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南锣鼓巷地区仍然完整地保存着元代李芳的历史遗迹。胡同的格局是如此的完整,胡同内的各种豪宅、民宅五颜六色。

主要景点

森格林钦宫

南锣鼓巷南口往东第一条胡同是炒豆胡同。77号门旁边,朝斗胡同西口不远处,有一块东城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上面写着“和尚宫”。

僧宫是清代僧钦的宫殿。原僧院规模较大,前门在炒豆胡同,后门在板厂胡同,横跨两条胡同。王宓分为三条路,即中路、东路和西路,每条路有四个入口。其中,除主院外,东路有四个入口通向东院,形成一个大型建筑群。民国以后,大宅逐渐被太子的后代拍卖,分成了很多院落。炒豆胡同71号至77号(单数)和板厂胡同30号至34号(双数)都在原王宓的范围内。

炒豆胡同西入口是僧沁家的祠堂,也是一大群建筑。祠堂和宫殿都建在一条巷子里,这在清代很少见。改建为“绿松园酒店”。在美丽典雅中很少能找到这么安静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酒店。

靳云鹏故居

沿着南锣鼓巷往北走,东边第三条胡同就是东花棉胡同。离入口不远,北面是中间。

靳云鹏故居

举世闻名的中央戏剧学院,作为中国学习舞台和影视表演的顶级学府,占地面积很小,包括实验剧场在内,只占据了东花棉胡同和北军马胡同之间的一部分西。中央戏剧学院原是段政府代总理、军长金的旧居。中国在这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戏剧和电影明星。陈、陈、姜文、巩俐、章子怡都曾在这里学习生活。

金买下这里后,拆除了一些四合院,建了几栋西式建筑。1921年底,金辞职,长期居住在天津。上世纪60年代,院内还有几栋老楼,当时作为单身教师的办公楼和宿舍。又过了40年,旧楼都拆了,不见金府的踪影。

齐白石故居

雨儿胡同13号院曾经住过中国国画大师齐白石。院门旁边挂着“北京美术家协会”的牌子。院子很宽敞,保护得很好,院子中央有一个大鱼缸。这里没有重新粉刷,透着老房子门的原汁原味。

这里曾经是一位掌管清朝内政事务的大臣的私人住宅。因为宫殿的材料在建造时被私用,建制越级,所以被解体,房子被分几部分卖掉。13号院只是一部分。解放后,文化部买下,齐白石先生住在里面。然而,这位老人在西城跨车胡同住了不久就搬到了那里。所以齐白石故居多指跨车胡同。

齐白石故居已经对外开放。5元的票都有。院子里有一座齐白石的雕塑。主室已恢复原貌,挂有齐白石先生用过的画和被子。其他房间有生活介绍和旧物展览,还可以买一些纪念品。[4]?

茅盾故居

茅盾故居(4件)

侯元恩思胡同13号是茅盾故居。与这一带的许多深宅大院相比,茅盾故居太过普通,不起眼,只是一个有两个入口的小院。7月是茅盾诞辰110周年,故居翻修重新开放。故居前的院子里矗立着茅盾先生的半身像。周围的房间是茅盾生平的展览。后院的卧室、客厅、书房也是按照王先生生前的样子布置的。解放后,茅盾住在东寺头203号文化部宿舍,与周扬、杨汉生相邻。他于1974年迁到后元恩寺,于1981年去世,在那里度过了他最后的七年。

后园恩寺胡同7号是一座坐北朝南,中西合璧的建筑。原来是清亲王次子宰芳(fū)的府邸。这座建筑是中国和西方风格的结合,包括四合院、西式建筑和一个大花园。园内有西式的拱形亭台和喷泉,还有圆明园的石刻,也是中西合璧。这栋房子也几经易手。民国时卖给了法国人。抗战胜利后,从1945 65438+2月到1949 65438+10月,这里成为蒋介石的行辕,蒋介石来北平时就住在这里。解放后,先后成为中央华北局办公室、南斯拉夫大使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现在它是一家友好的酒店。

科苑

猫儿胡同7号至15号院原是一组大型建筑群,是清末大学士虞雯的住宅和花园。五个医院并联,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光绪10年,武英殿学士。他积累了大量财富,精心建造了自己的房子和花园。花园于1861完成。初建时取名“柯园”,仿照苏州拙政园、狮子林而建。占地约4亩,但南北长仅100米,东西宽仅30米。虽然不大,但疏朗雅致,被认为是晚清北京私家园林中最具艺术感的园林。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对外开放。

这栋房子也几易其主,历经沧桑。北洋政府时期,袁世凯死后,代理大总统的冯从南京来京上任时买下了这套房子。日本占领北平时,冯家把房子卖给了伪军司令张兰凤。解放后,9号至11号院曾是朝鲜驻华大使馆,后改为招待所和单位宿舍。虽然几经变迁,但这栋房子一直保存完好,整体格局变化不大。

侯迪

猫儿胡同35号和37号院是郭伯乐的家。没多少人说郭伯乐家可能知道。一般来说,它是末代皇帝宣彤皇后婉容的娘家。在清代,它应该叫“侯迪”。宣彤结婚的时候是民国11年,但还是履行了民国初年颁布的清廷皇室优待条件,所以对这座“后宅”花了不少钱,进行了大修缮。婉容的父亲容元因女儿的《后书》被封为礼制“三等恩人”,而这座宅邸也成了恩人的宅邸,需要大大重修才能符合宅邸的规格。比如把原来的院门改成了三个衙门门,重新修建了内外屏墙和左右屏门。三个政府大门被围了起来,变成了三个座位倒置的房子。七间南房的后檐,开了两扇门,成了35号和37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被誉为文物界“国宝”的我国文物和清史专家朱家溍先生,曾居住在猫儿胡同13号、15号、35号、37号和朝斗胡同71号的院落中,并对这些宅邸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他小时候住在13号和15号的时候,也亲眼目睹了“侯迪”的修复重建。朱先生是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他对北京的历史、地理、文物、民俗都有深入的研究。他于2003年9月29日逝世,真是中国学术界和文化界的一大损失。

奇缘

秦老胡同35号,也是一栋漂亮的房子,曾经是清朝内务府首席大臣索甲的住所。院子不是很大,但是很精致。他的书房前有一个小花园,名叫憩园。园内有假山、游廊、亭台,还有一条船形敞廊,虽小但意境深远,颇有江南园林的意境。江南还有一处仿园林建筑——造型独特的船形敞廊,2003年被公布为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菊儿胡同

菊儿胡同是南锣鼓巷最北端东边的一条胡同。1990由建筑师吴设计的居儿胡同危房改造工程,有机更新了古巷的这条小胡同。既保留了老北京四合院的韵味,又适合现代人居住。1992被亚洲建筑协会授予“亚洲建筑金奖”,1993被授予“世界人居奖”。

在胡同的中间,北面有一座2-3层的小楼,四周是黑瓦白墙的小院落,既有江南民居的美,又有老北京四合院的韵味,与周围的建筑风格也很协调。这是改造后的菊儿胡同新四合院。吴教授根据“有机更新”的城市规划理论,认为旧城改造应保留好的、有历史意义的建筑,修缮仍可使用的危房,拆除危房,逐步过渡,既保留历史文脉的连续性,又形成有机的整体环境。这些新四合院兼具公寓楼私密性强和四合院邻里感强的双重特点。它们与老胡同格局有机统一,保护了古都风貌,是北京旧城改造的成功探索。菊儿胡同东口,寿比胡同3号、5号、7号、6号,是清代直隶总督兼兵部尚书荣禄的住所。原来的房子很大,分为三部分,西边是西式建筑,中间是花园,东边是中式四合院。解放后,这所房子的一部分被用作阿富汗大使馆,后来被分成几部分,改为工作人员宿舍。格局已被破坏,保护状况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