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比例的由来?

将线段分成两部分。较短部分的长度与较长部分的长度之比等于较长部分的长度与整个长度之比。比值是一个无理数,前三位的近似值是0.618。因为按照这个比例设计出来的形状非常漂亮,所以叫黄金比例,也叫中外比例。

黄金分割比是一个无理数,定义为(√5-1)/2。它应用于广泛的领域,如数学、物理、建筑、艺术甚至音乐。黄金分割的独特性质首先被应用于线段的分割。如果一条线段的总长度是黄金比例的分母加上分子的单位长度,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两半,长的是分子的单位长度,短的是分母的单位长度,那么长线长度与短线长度的比值就是黄金比例。

2000多年前,古希腊雅典学派第三大数学家奥多克斯·萨斯(Odox Sass)首先提出了黄金分割。所谓黄金分割,是指将长度为L的线段分成两部分,使一部分与整体的比例等于另一部分的比例。计算黄金分割最简单的方法是计算斐波那契数列最后两个数的比值1,1,2,3,5,8,13,21,...2/3, 3/5, 5/8, 8/65438.

文艺复兴前后,黄金分割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受到欧洲人的欢迎。他们称之为“黄金方法”,欧洲17世纪的一位数学家甚至称之为“各种算法中最有价值的算法”。这种算法在印度被称为“三率法”或“三数法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比例法。

其实“黄金分割”在中国也有记载。虽然没有古希腊那么早,但是是中国古代数学家独立创造的,后来传入印度。经过考证。欧洲比例算法起源于中国,由阿拉伯经印度传入欧洲,并非直接来自古希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