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诺品牌在中国的发展回顾

雷诺品牌在中国的发展回顾

2020年4月14日,东风雷诺宣布重组。雷诺计划将50%的股份转让给东风汽车集团,东风雷诺将停止与雷诺品牌相关的业务活动。然而,这并不是雷诺在华合资企业第一次遭遇挫折。本文将回顾雷诺品牌在中国20多年的发展历程。

65438年至0964年,法国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改革开放后,大量进口车涌入中国市场,包括法国雷诺18。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进口的车大多是前后驱结构,而雷诺18采用的是前后驱设计,这是当年创新技术的应用。

随着汽车合资企业的兴起,广州标致和神龙汽车分别成立于1985和1992。雷诺汽车于1993年6月6日与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资合同+165438。同年2月31日,合资公司在湖北孝感正式成立。三江雷诺汽车有限公司投资9800万美元,三江航天占55%,雷诺占45%。

三江雷诺作为航天系统最大的民用合资项目,也是雷诺在中国唯一的轻型客车合资企业,原本主要生产第一代和中期改款Trafic系列轻型客车,于6月22日正式投放市场,1995。Tafik系列不仅包括7座、8座、12座商务车,还提供警车、救护车、运钞车、邮车等多种版本的特种车辆。

国产的Tafik采用雷诺原装发动机,大部分零件也是直接从法国运来进行零件组装。此外,合资公司还生产了少量CKD第三代Espace MPV车型。因为国产化率低的问题没有解决,三江雷诺的产品价格居高不下,销量受到很大影响。即使在最辉煌的一年,合资公司的产销量也只有1700辆。

2000年8月,航天三江宣布退出轻型车生产。2001年5月,航天华晨汽车有限公司(由华晨与航天科工集团合资组建)拟受让航天三江在三江雷诺55%的股权,从而发展轿车项目。但2002年华晨发生股权纠纷,导致三江雷诺重组暂时中止。

2003年8月,原重卡行业龙头湘火炬收购华晨持有的航天华晨50%股权,成立航天火炬汽车有限公司,湘火炬希望通过此举打通与雷诺的合作渠道,从而进入乘用车制造领域。遗憾的是,双方未能就如何获得汽车生产资格和引入车型达成一致。2004年6月,湘火炬将其持有的航天火炬50%股权转让给中国航天科工集团(34%)和沈阳航天广信集团(16%),三江雷诺重组再次搁浅。

十多年后,雷诺品牌一直以进口的形式在中国市场销售。2008年销量不到900辆。但2009年科雷傲推出后,大幅上升,2065,438+02年达到65,438+0.47万辆,2065,438+02年进一步增长到2.97万辆。重启国产化因此被提上日程。这次合作方是东风汽车,生产资质将背靠三江雷诺(仅限SUV和MPV资质)。

在重组三江雷诺的基础上,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与雷诺以50: 50的股权比例成立合资汽车制造商——东风雷诺汽车有限公司。2013 12,东风雷诺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核准。65438年6月6日,东风与雷诺正式签订合资合同,2014年10月26日获商务部批准。

2065 438+06 03 18东风雷诺首款国产SUV上市。随后,东风雷诺推出了雷诺品牌的一系列SUV车型,科雷傲和科乐宾(参数|询价)。同时,东风雷诺的经销商网络也销售国产和进口车型。2017年中期,东风雷诺终于获得了轿车生产资质。

在商用车领域,华晨与雷诺合资成立雷诺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2017至12。公司利用雷诺的技术和华晨金杯的品牌,实现了金杯、宋华和雷诺的协同发展,开创了合资公司同时开发和运营国外品牌和自主品牌的全新模式。

同样在2017,17年2月,东风汽车集团与雷诺-日产联盟成立合资公司,开发电动汽车——易捷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eGT),东风、雷诺、日产分别持有易捷科特50%、25%、25%的股份。2019成都车展,易捷首款纯电动小型SUV雷诺E-ZE正式上市。

此外,在新能源领域,雷诺还于2019年7月以654380亿元入股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雷诺持有公司50%的股份,江铃集团持有37%,其余65,438+03%由中国农业发展重点建设基金有限公司持有,雷诺还将把其在R&D、电动汽车制造、销售和服务方面积累的经验运用到该项目中,以扩大其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影响力。

数据显示,东风雷诺在2065,438+07年取得了7.2万辆的销售成功,之后一路下滑。2065,438+0.85万辆,销量同比下降63%。20438年6月至2020年3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东风雷诺累计销量仅为663辆,同比下降88.65%。鉴于经营状况不佳,雷诺宣布转让合资公司股份,但这并不意味着退出中国市场。未来,雷诺在中国将专注于轻型商用车和电动汽车。其中轻型商用车业务由雷诺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开展,电动车业务由易捷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和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开展

结语:从三江雷诺到东风雷诺,雷诺品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市场遭遇了两次失败的合资。其实不只是雷诺。近年来,法国车在中国的整体表现不尽如人意,市场份额越来越小。现在,在中国市场,雷诺选择了“放开”传统乘用车领域,专注于轻型商用车和电动汽车。这种战略转型是否找到了正确的方向,相信时间会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