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机器的诗”——访台山“闺房”资源。
悲剧性的铁路诗歌
“在潭江,火车停了。轮子没动,外面的景物开始慢慢移动。这不是奇迹。这是新宁铁路最美的工程。这里没有桥。火车上了船,就留在船上,让船载着它慢慢过河。我看着这一切,感受到一种诗意。我好像读了一首真正的诗。”
巴金的散文《机器的诗》描写了当时中国唯一的轮船载着火车过河的奇观,使苏宁铁路留在了中国文学的宝库中,获得了永生。而巴金笔下的这艘船,却在1937 10 15下午1: 30被侵华日军击沉。之后,日寇轰炸了孙宁铁路数十次,许多重要设施被毁。1938 12月12日,国民党第四路军江门办事处主任徐敬堂下令新会、台山两县政府全面摧毁孙宁铁路。自此,新宁铁路不复存在。1959 165438+10月20日,苏宁铁路公司财产清算委员会委托广东省航务厅第二打捞队在牛湾打捞,捞出钢材1000余吨。
对国家的永恒忠诚
新宁以前是台山的名字,新宁铁路是当年报国爱乡的台山华侨陈修建的。
陈(1844-1929),新宁(台山)斗山朗美村人,1864年移民美国。他在美国从事铁路建设40年,积累了丰富的铁路工程技术经验。美国修建西部铁路,带动了沿途的城市建设和经济繁荣,深深地激励了他,树立了他为祖国修建铁路的远大志向。20世纪初,清廷腐败,人们提倡“实业救国”。陈强烈支持的这个想法。他改变了在香港投资创办华洋织造厂的原计划,决定回老家修铁路,成为经营华侨生意的第一人。
新宁铁路自建立以来就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陈说:“我气我国家路权,握外人之手,但我不管这些,主张修和平路。”他以“不要洋股、不要洋贷、不要洋工”为号召,主张修建建宁铁路,得到了县民和华侨的支持。在筹备过程中,陈遇到了许多障碍和许多矛盾。据《泰山新宁》杂志第9期1910记载:“各姓各族,甚少依其龙虎,严格限于其境。或者迷信风水,造反派有,或者倚仗权势,造反派有。工程所到之处,波涛汹涌,前后几十个方案,线路被迫弯轨29次。”尽管日后障碍重重,但孙宁铁路历经14年修建,耗资800万元,铁路长度138公里,全部由中国人规划建设,书写了中国独立铁路建设的光辉历史一页。
为了表彰他的成就,新宁董事会在台城火车站为他竖立了一座铜像。当时,76岁的陈表达了他要继续努力的四个愿望:第一,修建牛湾铁路桥;第二,建设阳江支线;第三,为整个台山市建造水电灯;第四,开发泰山温泉浴场。他动情地说:“这都是为了当地公众的利益,四人的目的是安慰志愿者。”陈的四个愿望,即使在今天,也足以让人感动。当然,这个野心已经被后来者充分实现了:水电、三河温泉开发、公益桥建成、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开通等。,这些都超越了陈当年的理想。
曾经繁华。
实业救国曾是许多华侨的梦想,而孙铁路是陈将这一梦想变为现实的努力,对侨乡的发展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据说,孙宁铁路由火车和轨道车运营,后来铁路的修建和铁路运营的延伸促进了当时武义公路建设和水上交通的繁荣。仅台山就在1925-1937修建了387公里的公路,形成了台山、江门、广州、香港、肇庆、梧州的水运网络。同时也促进了孙宁铁路沿线圩镇的繁荣,如大泽、司前、巩义、大江、台城、斗山等,这些圩镇都因孙宁铁路而繁荣起来。台山、新会、江门迅速建成了机械、电力、造纸、制糖等现代化工厂,文教事业空前发展,使当时江门的四溢县经济发展走在了全国县级经济的前列。不难想象,如果晒宁铁路一直运营至今,台山葱郁的田野早已是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
陈的爱国爱乡精神,一直激励和鼓舞着海内外成千上万的华侨华人为建设祖国和家乡而不懈努力。据台山市档案局相关人员介绍,去年9月,一位居住在美国纽约的华侨回国接触,决定重修孙宁铁路。然而,今天的台山乃至整个中国都远非当时的局面,其中新泰高速贯穿台山市南北,粤西沿海高速贯穿台山市东西。台山市水陆交通便利,道路四通八达。有关人士认为,如果改建孙宁铁路,其意义将大于实际效果,甚至由于历史、区域、经济发展的局限性,将面临长期亏损经营。
在雨中寻找
历经10年的风雨,孙宁铁路只剩下位于台山市九思镇田间的一个火车站和江门北街火车站旧址,现被江门海关用作图书馆。为了保存泰山的文化遗产,台山市做了很多努力。现陈故居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台城商业步行街广场上的陈铜像及纪念碑为江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台山市还努力将“陈与苏宁铁路”申报为“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沪宁铁路的文化精髓和陈故居的旅游效应,将会促进台山文化名城的建设,为台山建设具有侨乡特色的文化名城提供宝贵财富。
陈故居在斗山镇梅塘村。在雨中,我只看到两栋竖立在农村农田里的三层大房子,青砖黑瓦,古老的大屋式椽子,岭南传统的硬木门。在南方七月突如其来的暴雨中,他们深藏百年。梅塘村的村民大多姓陈,都是早年随陈从朗梅村搬来的。陈故居的两栋大房子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他的亲戚一直住在故居里。在离他故居不到500米的地方,有一座建在池塘边的建筑,颇有洋气。这是陈的图书馆,后来被用作学校。据说陈晚年曾在此居住。看到自己苦心经营的孙宁铁路被接管后,回到家乡后精神错乱,却还口口声声说什么修铁路,开商埠。1929年,陈在悲愤中离开人世,送葬者多达万人。葬礼的时候,下着倾盆大雨,仿佛上帝落泪哀悼。
站在火车站的陈纪念铜像在文革中被拆除,但历史是公证的,陈为一方造福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为人们所景仰。1984年,台山县人民政府按原貌修复了陈纪念铜像。铜像下有泰山县人民政府的题词:“石头可以打碎,但不能带走;丹可磨,领必褪;陈铜像毁于十年浩劫,其爱国爱乡的光辉形象不可磨灭。为纪念陈宫发展家乡交通的功绩,歌颂其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特为其重新立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