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泰的历史是怎样的?
1949年9月长泰解放后,全县分为一区(城关)、二区(顾农)、三区(雁溪尾)、四区(凤阳尾);* * *辖54家保险公司(民国时期暂用保险名称)。
1950年3月,村治分区。一区15村,二区12村,三区17村,四区13村,* * * 57村。1951年,乡(镇)由区管辖,全县有48个乡(镇)由4个区管辖。1952新增第五区(坂里)。1953,全县5个区辖53个乡(镇)。1954年3月,全县5个区辖49个乡(镇)。
1955年9月,全县5个区合并为瓯山、颜夕、凤阳、板里4个区,* * *辖53个乡镇。1956年3月,改县为城关和瓯山、颜夕、凤阳、板里四区直管镇,下辖55个乡(镇);5438年6月+10月,并入瓯山、颜夕、凤阳(今杨芳)三区,辖35个乡(镇)。
1957,11年6月,国营古农农场成立,欧洲山区两个乡和颜夕地区两个乡划入农场管辖。
1958年2月撤区并乡,全县三个区所辖35个乡(镇)合并为18个乡(镇)。5月再次并入16乡(镇)。
1958年9月实行人民公社,全县分为5个公社,52个生产大队。1959,公社以驻地名称更名。
1963恢复城关镇建制,归城关公社管辖。1984年8月,颜夕公社改为颜夕镇。
1984 10,政企分开,公社改为乡(镇),大队改为村,农(林)场大队改为作业区或工区。全县分2镇4乡,辖6个居委会,53个村。下辖4个国有农场,24个作业区。
1985至1986撤销人和乡,下辖10村并入武安镇。1987至1988,武安镇新增城关村。
1990长泰县* *设2镇(武安、颜夕)、3乡(陈翔、杨芳、板里),下辖6个居委会,54个村。
2000年,长泰县辖4镇1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为190288,其中各乡镇人口(人)为武安镇46351颜夕镇38490陈翔镇36992渔阳镇34637板里乡13148古农场虚镇65438+。
2003年,长泰县辖4镇1乡:武安镇、颜夕镇、陈翔镇、杨芳镇、板里乡。
五位历史人物
一僧:唐朝中叶,高僧怀慧卓Xi是长泰两岗山的佛岩,三平钟毅禅师是怀慧禅师的弟子。
首任巡抚:明朝万历年间,两广总督戴尧被授予吏部尚书(相当于今天的国防大臣)的头衔,是长泰的最高官衔。
一元:明郑德五年,长泰状元林震是漳州唯一的地方状元。
一王:清康熙六十年,长泰人朱一桂在台湾省建立永和政府,被推举为“中兴王”。中国通史中有很多记载。
一日之子:长泰人,戴世宗,生于明朝永乐年间。他是左书帝都的官员,曾经向皇帝献祭。他被称为“一日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