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的最新研究趋势是什么?

先秦史研究:李雪芹的《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65438+2月)一书,着眼于聚落形态的发展变化,论述了从村落到国家的运动轨迹,论述了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的途径和典型方式,属于新视角,为新世纪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围绕国家暴力的核心——王权的形成和强化,充分阐述了王权是“五帝”至“三王”时期古代文明和国家形成过程中国家权力制度的集中反映——彭邦炯《甲骨卜辞农业资料考辨》。(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65438+2月,是利用甲骨文材料研究商农业的总结。本书对前人的评论颇多,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见解,既纵向论证了商代农业发展的早晚差异,又横向分门别类地系统描述了甲骨文所反映的商代农业,从而推动了商代农业史的深入研究。常的《殷商历法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一书对殷商历法的年月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论证,还对与历法有关的开篇记载进行了辨析。在综合分析资料的基础上,纠正了许多前人对殷商历法的错误认识,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瞿英杰的《齐都临淄城》一书,是在全面梳理史料的基础上,结合考古发掘成果,对齐都临淄城进行多方面研究的开山之作。该书不仅从宏观角度考察了齐国都城的发展变化及其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地位,还从微观角度探讨了临淄城居民的生活环境和风俗习惯,甚至还原了春秋时期崔氏、石国等齐国贵族的居住和方位。因此,齐国都城临淄城不仅对民族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古都学的深入研究做出了新的探索。?

国家重点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1998取得多项新成果,其中偃师商城新考古发掘不仅确认了偃师商城分为外城、内城和宫城,且内城和宫城早于外城;而且试图为夏商之交的时代提供一个标志,即划分夏商文化。2月在山西侯马召开的西周君王年代学与考古学术研讨会上,李教授提出晋侯墓地8组墓葬属于晋侯8代,即从晋武侯到晋文侯的观点,得到与会专家的广泛赞同。其分期的研究成果可与《晋书·史记》中的记载相比较,将西周文化分期与西周文化分期相对应。此外,在月相、考古年代和青铜器年代、李的王年、甲骨文日食和武定的可能年代、的年代等问题上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秦汉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朱大伟《六朝史论》(中华书局,1998)是朱大伟先生历经40余年心血写成的一部40余万字的巨著。全书共22篇论文,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医学等广泛领域。书中讨论了当时不太受关注的新话题,如官员的薪水、官员的职业、政治名人的年龄结构、外科手术、畜牧业等。,还就农民战争、民族融合、阶级结构、人物评价等历史领域研究成果较多的问题撰写专题文章。而且在文献和考古资料中,我都勤勤恳恳仔细地搜索过,所以能提出令人信服的新解法。台湾学者廖伯源的《简牍与制度——殷湾汉墓简牍公文考释》(金文出版社,1998),以殷湾汉墓出土的简牍公文为基础,参照传世文献,对汉代的政治制度和地理情况进行了考证。这部150000字的学术专著,是在1996年中山大学在广州举办的秦汉史国际研讨会上,谢贵华介绍银湾汉墓竹简后仅两年,其初稿也是在银湾汉墓竹简出版后仅7个月。如此快速的反应真的要归功于先进的研究方法。据作者介绍,这本书是利用台北历史语言研究所中文全文数据库编写的,检索方便快捷,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

在1998出版的秦汉魏晋南北朝史专著中,属于社会生活史范畴的占有重要的分量。其中,彭伟的《汉代社会风尚研究》(三秦出版社,1998)一书分七个专题对汉代社会风尚、汉代人的精神世界和语言现象进行了调查。由于文献疏于记录或模糊不清,不容易恢复历史,因此不容易用历史深度和理论深度分析琐碎的社会生活。然而,作者并没有回避困难,而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从而对这些现象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同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作为龙蛇系列之一的《古道侠风》一书,也是彭伟研究汉代社会风尚的代表作,对汉代游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述。?

在这一时期的宗教史上,侯旭东的《五、六世纪北方人的佛教信仰——以造像为中心的考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是一部有内容、有深度的巨著。马勇的《秦汉学术——社会转型期的思想探索》(陕西教育出版社,1998)是秦汉学术史上的新作。朱大伟、梁满仓合著的《武侯春秋》(团结出版社,1998)是两位作者多年来深入研究诸葛亮生平的成果,用流畅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此外,收录于《武侯祠历史文化丛书》(十卷)的李兆成《诸葛亮》、《谭的《刘备》,也于5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998。

隋唐史研究:首先要提一下张弓的《汉唐佛教寺院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65438+2月),该书将寺院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置于中梵文明相遇交融和中华文明发展变化的背景下,该书对汉唐佛教寺院三种生存状态的本质特征的分析,对作为“文化视野之窗”的寺院名称的考察,对观音瑞祥的由来和意义的探讨,对寺院类型演变原因的探讨,都是独到而深刻的。此外,、李滨城合著的《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黄的《唐代衣食住行研究》、杨继平的《5-10世纪敦煌的家庭与家族关系》等。

宋辽金元史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史为民主持的《中国辽夏金元史》在剑桥的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全书共九章,73万余字。每章均由当代西方权威学者撰写,后面附有详细的参考书目,基本反映了国外学者对90年代以前中国辽夏金元史的研究。该书的翻译出版为学者了解国外同行的研究情况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宋代法制史研究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继去年郭的《宋代法制研究》一书出版后,薛的《宋代刑法研究》一书于1998年出版,在宋代刑法研究系列中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比如,书中引用了大量史料,认为《宋史刑法典》是一部三百年不可废的法典,与流行观点不同。朱瑞希编著的《辽金、西夏金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也是社会生活史断代丛书之一,内容翔实,叙述恰当,涵盖面广,全面描述了916-1279 * * *,时期我国各民族政权的社会生活。

明史研究:栾成贤的《明代黄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一书,为史学界提供了一份明初黄书的抄本,纠正了所谓“黄书原件”的错误。本文澄清了明代《李甲纂》与《屠堡纂》的区别,证实了《黄皮书》中妇女被列入人口刊本的说法,论证了阿甲是一种官役,并不理解为“首领”,揭示了黄皮书制度的实质不仅是役法,而且是户籍制度,户籍制度首先控制的是人口,即劳动力。该书在明史学界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近年来,学术界对明代商品经济的研究不断,不仅著述甚多,而且涉及的领域也很广泛,如典当业、农村集市、庙会、会馆、市场网络、市场规律等。其中,范的《明清江南商业发展》(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一书是系统研究江南商业经济的专著。根据他的研究,中国在16世纪仍然是明朝最强大的国家。王兴亚所著《明清河南圩市庙会会馆》(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一书,对明清河南圩市、庙会、会馆的设立、发展、分布、类别、组织管理及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进行了考证。

在明清社会史研究方面,有吴仁安的《明清上海名门望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从社会史和地方史的交汇点出发,采用多学科渗透的方法,对明清时期的300多位上海名人及其著名家族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作为一部民族关系史,达里扎布的《明代漠南蒙古史研究》(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7)一书充分利用丰富的汉蒙满文史料,紧紧围绕古代蒙古与中原地区密不可分的政治经济联系,阐明了推动蒙古各部南迁的内外原因,以及南迁对周边民族和蒙古自身社会发展的影响,解决了一些前人的问题。

清史研究:明清鼎革及其在清初的历史地位一直备受关注。顾城的《南明史》受到清代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并引发了明清之际对历史的新反思。李治廷的《清抗肝史圣》(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一书与顾城的观点不同。他认为清朝入关后的统治有维护满族特殊利益和牺牲汉族人民利益的内容,但同时又在不断调整统治政策,努力实现民族关系的和谐,以稳定政权,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在实践中,如果和同时期的英法等国的发展水平相比,中国当时确实落后了,可以说是康乾盛世最大的悲剧。但这种落后最迟从明朝中期就开始了,到了康干时期,中西差距才拉大。在清代政治研究中,吴继元的《清代地方政府司法职能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一书是一部重要的学术著作。本书系统论述了清代专制与法制的关系,以及清代立法与司法的建设。本文对县(州)、府、省的司法职能进行了立体分层深入的研究,考察了屏友、书吏、官、长徒在地方司法中的特殊作用,清晰完整地揭示了清代地方司法制度的基本状况。在清代人物研究方面,1998出版的冯作哲新著《小沈阳评点》(中国青年出版社)彻底改变了丑化小沈阳的传统做法,小沈阳以真实的历史面貌纠正了以往人物研究的片面性。

文化史研究:1998《中国文化通史》编辑委员会编的《中国文化通史》、蔡元培的《刘惠文文化思想》、蔡克教的《瓯越文化史》、吴斌的《中国文化史》、赵金元的《中国民族宗教与文化》、马起成和丁洪的《中国伊斯兰文化类型与民族》。其中,萧克主编的《中国文化通史》从策划到编纂出版,历时八年,篇幅101卷,4000多万字。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全面的文化志。全书分为序言、十大经典、百篇实录,贯穿古今五千年历史,涵盖十大文化领域,其中民族文化56种,涉及文史哲经等十大学科。聚集了大量的专业学者,内容丰富详实,写作质量高,可读性强,学术性强,受到了学术界的一致好评。

中外关系史研究:杨·《回鹘的佛教》(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是利用中亚古代文献进行专题研究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以国内外已出版的回鹘文献为基础,结合汉文史料,对其传播历史、经济状况、功德思想、寺庙建筑、寺庙经济以及佛教对回鹘文明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探讨。林梅村的散文集《西域与汉唐中华文明》(文物出版社,1998)是他的《西域文明》(东方出版社,1995)的姊妹篇,反映了作者将鲁文的贡献与历史记载、考古资料相结合,研究中亚古代历史文化的最新成果。

历史地理研究:文集、陈巧仪方志集、葛未来生存空间-自然空间、地理地理胜利研究、魏银龙-长江、辛德庸黄河史等。均发布于1998。通过这些著作和若干论文,我们可以看出,历史地理学是一门既有学术价值又有实践意义的专业学科。在这些研究中,学者们除了对疆域和行政区域、历史军事地理等方面的研究外,也越来越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如何保护环境。

纵观中国古代史研究,内容充实、观点新颖的著作不断涌现,专题研究也不断深入,学术氛围相当活跃。但在深入发掘材料的同时,需要转换视角,引发新的思路,借鉴或结合其他学科,开辟历史研究的新途径。此外,研究的时尚需要进一步严谨,特别是要加强学术批评,提倡学术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