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汽车公司的发展历程

丰田章一郎出生于1895。他的父亲丰田章男既是著名的纺织大王,也是日本著名的“发明家”。

其实丰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6。29岁的丰田章男发明了“丰田式蒸汽织布机”。他发明的织布机不仅是日本第一台不依赖人力的自动织布机,而且不同于以往的织布机,可以同时由一个挡车器照看,大大提高了生产率。甚至是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纺织机械制造商?英国Prade公司也向丰田聪发出了转让专利权的请求。最后在1929年(昭和4年),Satoshi以65438+万英镑(当时为1万日元)的价格转让了这项专利的使用权。1930,63岁的丰田章男去世。他留给孩子们一个兴旺的棉纺厂,有近万名员工。丰田章男的长子丰田章男对日本以外的世界充满了兴趣。喜一郎曾出访欧洲和美国。他被欧美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深深震撼,汽车让他热血沸腾。他认为汽车在未来一定会是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

当丰田章男开始研发汽车时,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早已成为世界闻名的大企业。在量产技术和市场运作方面,两家公司的实力足以让世界上所有其他汽车制造商落后,它们分别将自己的汽车组装厂开到了日本。

不过,丰田章男并没有过多关注美国两大汽车巨头的举动。他全心全意致力于建立以大规模生产为基础的国内汽车工业。在丰田自动织布机厂,诞生了一个全新的部门——汽车部。1937(昭和12)8月28日,汽车部宣布从丰田自动织布机工厂独立出来。作为一家资本为1200万日元的新公司,“丰田自动车辆工业有限公司”踏上了自己全新的历程。

新落成的工厂开始投产aa车,初期月产量仅为65,438+050辆。一年后,对日本汽车工业抱有坚定信心的丰田章一郎决定投资4500万日元,建立月产量2000辆的生产体系,这几乎是公司资本的4倍。

日本是一个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因此丰田章男认为开发可靠耐用的高油耗汽车是日本汽车工业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1939年,公司成立电池研究所,开始研发电动车。1940年,丰田生产了大约l5000辆汽车,其中98%是面包车。当时它推出了一款全新的紧凑型车,搭载4缸2.2升48马力发动机,在外观上更接近瑞典有钱的pv60。虽然丰田在汽车方面没有太多经验。但它坚守一个信条:模仿比创造简单,如果能在模仿的同时改进就更好了。一郎和他父亲的哲学一脉相承。他知道首先要生产安全、扎实、经济、传统的汽车,而不是创新的产品。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所有的丰田车都有这样的特点。

1962年,丰田开始进军欧洲。今年,丰田的产量首次突破百万大关。

1965沈明高速公路(名古屋至神户)的开通,拉开了日本高速公路交通时代的序幕。日本的汽车工业,经历了战后的空白岁月,可以说是当时日本所有工业行业中最没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域。然而,丰田预见到国际贸易和资本的大规模自由化将很快席卷日本。为了迎接新时代的到来,丰田加紧开发性能更高的新车,同时下大力气增强产能,提高质量。所有这些努力终于有了丰硕的成果,丰田获得了1965的戴明奖。同年,日本政府取消了进口汽车的关税壁垒。自此,丰田在性能和价格上真正与国外汽车厂商展开竞争。65438年到0973年,随着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世界经济遇到了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儿子。对于石油资源几乎100%依赖进口的日本来说,整个经济活动受到很大影响,立即陷入大乱。战后初期的恶性通货膨胀再次席卷日本,汽车需求直线下降。在这种形势下,丰田瞄准了有限的资源,发起了节约资源、节约能源、降低成本的运动。丰田章一郎的堂弟丰田英治一直认为,汽车绝不是“奢侈品”,而是社会真正的必需品。面对笼罩日本社会的悲观情绪,丰田坚守“忍”字,准备迎接重新辉煌的那一天。

1973和1979两次石油危机极大地改变了美国汽车的需求结构。人们选择的重点从大型车转移到了省油的小型车,缺乏小型车生产技术的美国汽车制造商逐渐失去了昔日的竞争优势。为了摆脱困境,美国汽车制造商多次敦促政府和议会尽快对日本汽车的进口进行限制。同时,他们一再要求日本汽车制造商在美国投资建厂,以便与美国汽车制造商在同一起点上竞争。随着日美贸易摩擦的加剧,美国汽车制造商的这些意见激起了美国国会和一些舆论对日系车的反弹。以丰田为首的日本汽车制造商也非常担心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会损害良好的日美关系。1981年关于自主限制向美国出口汽车的协议生效。为了不失去美国汽车市场,也为了怕对油耗优越的小型车情有独钟的美国消费者在选择上受到限制,日本汽车厂商开始把在美国设立生产基地作为新的经营课题。在这种情况下,丰田决定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合作生产,不仅可以创造一些当地就业机会,还可以将小型车的生产技术转让给美国汽车制造商。

1983年,为了在北美市场与本田的雅阁系列轿车竞争,丰田推出了凯美瑞,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几乎成为丰田除卡罗拉之外最受欢迎的车型。如今,已经是第八代了。并且最新一代凯美瑞已经确定在国内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