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解放运动简介

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和一切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此时的帝国主义是德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的压迫和剥削,争取民族解放,维护民族独立的革命运动。又称“民族民主运动”。19年末20世纪初,整个世界已经被英、法、俄、德、美、日、比利时、荷兰等国瓜分。亚非拉成为帝国主义商品市场、投资地、原料产地、农业附庸和军事基地。此时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已经形成,世界分为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剥削,使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停滞,人民生活极其困难。帝国主义和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代的基本矛盾之一。因此,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成为帝国主义时代的强大历史潮流。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加速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觉醒,把民族问题从欧洲反对民族压迫的国内问题变成了把被压迫民族、殖民地半殖民地从帝国主义压迫下解放出来的国际问题,即民族殖民问题。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 * *生产国际的推动下,亚非拉许多国家相继建立了* * *生产党,建立了反帝民族统一战线。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席卷全球,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危机已经开始。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中国革命的胜利,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危机,加速了殖民体系解体的进程。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有两个特点:①反帝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武装斗争此起彼伏。在亚洲,朝鲜人民和越南人民分别在救国战争和抗法抗美战争中取得了伟大胜利。在非洲,埃及人民赢得了对英法以的侵略战争,收回了苏伊士运河的主权。20世纪50年代前半期,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和肯尼亚人民发动了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暴力行动和武装斗争。在拉丁美洲,古巴和尼加拉瓜通过武装斗争赢得了独立,巴拿马和多米尼加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反美爱国斗争。(2)出现了被压迫民族团结合作对付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新局面。1955万隆会议有力地推动了亚非人民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斗争,促进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自1960年代以来,出现了许多由被压迫人民组成的区域、洲际和国际组织,如不结盟运动、77国集团、非洲统一组织、阿拉伯首脑会议、伊斯兰首脑会议、安第斯条约组织和石油输出国组织。在民族解放运动的压力下,帝国主义国家被迫做出了一些让步。到1984年底,世界上有170个独立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迫使帝国主义采取间接和隐蔽的形式进行经济掠夺、政治控制和军事扩张。目前,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已经进入了通过发展民族经济来巩固政治独立的新的历史阶段。他们面临的新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维护政治独立,发展民族经济,争取经济独立。没有经济独立,政治独立就得不到保障,难以摆脱继续被国际资本剥削的命运。过去被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变成了今天一个政治独立、经济不发达的国家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之间的矛盾。当前,经济不发达国家不仅要反对一个或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剥削,而且要打破垄断资本发展形成的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20世纪70年代以来,亚非拉经济不发达国家在石油、资源、领海等问题上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进行了斗争,1982年初召开的“南南合作”会议充分表明了第三世界国家摆脱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控制、加强团结、促进发展的愿望。

民族解放运动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最后结局取决于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被压迫民族的革命斗争,无产阶级对民族解放运动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如果帝国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不积极支持被压迫民族的斗争,就不能摆脱资产阶级本身的统治和剥削。被压迫民族的无产阶级应该高举民族解放的旗帜,站在反帝斗争的最前线,发展自己的力量,争取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准备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社会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也积极支持和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否则就难以巩固社会主义胜利的成果。当然,胜利的无产阶级不能强迫任何异己民族接受任何有利于他们的方式,否则就会毁掉自己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