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江的苗族古歌
苗族古歌是苗族人民在与天地的长期斗争中不断创造、发展、丰富和传承下来的一种史诗性的、不可多得的民族文化遗产。随着苗族的西迁,苗族的古歌被传诵,从东方创造到西方创造,从古代到今天。一代又一代,苗族人传承着历史,歌唱着生活,歌唱着生命,演绎着自己生存繁衍的故事。苗族古歌记录了这个民族的历史。哪里有苗族,哪里就有古歌。苗族古歌浩如烟海,浩如烟海。要全面、完整、系统地收集整理这些古歌,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啊!对于一个贫困的农民来说,完成这项事业更加困难。
在没有援助、没有设备、没有资金、一无所有的情况下,王安江以满腔的热情和责任感投身于这项事业。他既不出名也不赚钱,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这个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早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就靠抢工作在农村生活。王安江把一家七八口人的生活重担留给了妻子和大女儿。他除了每天跑十几里山路砍一两担柴火,其余时间都用来收集整理古歌。闲暇时,他从一个村庄走到另一个村庄。哪里有老歌手,他就去学歌,边唱边背。晚上回到家,他又亮灯了,经常废寝忘食,人们都说他“着魔了”。因为王安江专心收集整理古歌,家里参加抢工分的人很少,所以他分得的饭不多。年底分红,他家经常分不到。有些年份,他要还钱给生产队,家里经常是每顿都吃。村里的“好心人”劝他:
“这玩意儿(指古歌的收集整理)是吃官饭的人(指干部)出的钱。你是农民,何必浪费时间,让自己在家饿着老婆孩子。他的妻子也对他说:
“别人出去乞讨可以吃饭,你写的那些歌不能当饭吃,不能当衣服穿,不能当钱用。我们去乞讨吧!不能让孩子吃饱了肚子饿着!王安江知道家里的尴尬是自己“不务正业”造成的,但还是咬紧牙关说:
“乞讨是小事。能活就活。你怕的是耽误了古曲的收集整理。他理解妻子心中的痛苦,却放不下古歌,古歌已经成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