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客家围屋的历史发展

近十年来,随着客家文化研究和海外客家人寻根寻祖热潮的兴起,客家围屋作为客家历史和客家文化艺术的综合载体,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并引起国内外研究客家和民居建筑的专家学者的关注。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和实地调查,陇南周边的房屋大多建于明末清初。此时,由于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人民缺乏安全感,远离家乡生活的客家人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设计创造了防御强大的城堡式民居建筑。龙南县目前最早的围屋是明朝万历年间修建的东水乌石围、杨村,以及崇祯年间修建的武当田心围。清初建造的围屋约占总围屋的30%。最具代表性的是杨村伊彦圈舍(建于清顺治七年)和关西围(建于清嘉庆至道光年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末建造的围屋数量最多,约占总数的60%,如光绪年间建造的里仁沙坝围、民国三年建造的文龙窑三围等。进入民国以后,由于封建专制的衰落和民主文明的兴起,交通和社会趋于稳定,土匪和宗族势力大大削弱,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于是这种城堡式的圈地被制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