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嘲笑伊能静的儿子。“无性”服装正在流行。
在吃瓜群众还在争论性别理论的时候,哈里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视频,疑似庆祝女友生日。图中他的男装造型配上不羁的表情和发色,很有韩国偶像在网上私下操作时的即视感。
翻开他的相册,发现男女装多了起来,哈利把雌雄同体的风格玩得游刃有余,才意识到这是一种穿搭的新势力——“无性”?
什么是无性主义?
性别歧视,翻译过来是中性的,指的是一种模糊两性界限的穿着风格。
一般来说,男女服装没有明显的界限,男生女生都可以穿。就像以前女生穿宽松的男朋友衣服会觉得很懒一样,叫做“男朋友风”,是这种风格最早的中国版。
相对于传统的性别划分明显的服装,如男装中的西装、马甲、西裤,女装中的裙子、高跟鞋,无性别歧视的服装旨在打破这种划分。从服装设计开始,就不会刻意强调男装或者女装。比如现在有些女装有明显的男性元素,男女元素会混搭,不分彼此。
韩国博主Hyeokjin Eum是一个无神的穿衣者。他一直坚持“男女的着装界限不应该以性别来划分”的理念,用自己的极致演绎在网络名人和时尚圈里横着走。
最早的性意识风格兴起于1972,大卫·鲍依在华丽摇滚时代涂着眼影,涂着口红,穿着高跟鞋。被嬉皮士唤醒的年轻人非常喜欢雌雄同体的着装,并开始慢慢影响时装设计和发展。
YSL在1996推出了女性吸烟服。
GUCCI首次正式出现了男装和女装之外的“MX”分类。
Thom Browne以时尚制服起家,他也试图定义中性是制服的最佳形容词。
博西,国产品牌,瞄准95年后出生的年轻人,年收入1.4亿从零开始,只用了一年时间。
不管是什么取向,性别歧视都是一种打破偏见,追求自我的态度,其核心是包容。大家一般都能接受女生的“帅”,而不是男生的“妈”。女生有男性特征,一般认为是一种恭维;说男生有女性特征会被认为是骂人。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一观点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从服装的外在表现开始,改变需要时间,但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持积极的态度。
之前分享的德国人马克·布莱恩,61岁。他是一名机器人工程师,并且是当地一支足球队的教练。
他平时喜欢保时捷,骑自行车,健身。他在40年前开始对女装和高跟鞋感兴趣,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标准的好丈夫,有一个漂亮的妻子和一个宝贝女儿。
下面的留言里,有讽刺的声音,更有积极包容的回复“挺时髦的。”看多了我觉得还好。想穿什么就穿什么,喜欢什么最重要。"
服装及其形成的风格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社会、环境、观念相互作用的结果。你可以不迎合它,但也不必批评它。尊重其他个体的选择,就是尊重未知的自己。
正如留言所说,“微笑吧,世界需要多样化。”
更多文章,关注微信官方账号无的动向
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仅用于非商业信息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