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怎么写?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可以了解和理解: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2.林则徐在虎门表演了销毁鸦片维护国家利益的壮举;3.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侵略中国、签订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的发展过程,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培养了学生用唯物史观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科学整合史料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英国在虎门以销毁鸦片为借口发动侵略战争的史实,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的辩证思维能力。

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总结,可以激活学生的自我认知智能,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犯罪行为,我们可以了解资本主义历史的卑鄙、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形成明辨是非的情感。

学习林则徐忧国忧民,严格禁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的爱国精神,形成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热爱之情。

一方面,我通过对清朝无能的了解,对封建没落贵族的懦弱无能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从耻辱中了解国力衰退、落后和被掠夺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紧迫感和历史使命感。

通过阅读爱国军人关天培英勇抵抗侵略、为国捐躯的故事,让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

二,教学思路

(一)教材中重点和难点的处理

1.焦点:林则徐、虎门禁烟与《南京条约》。

本课主要讲述近代中国是如何从一个政治独立、领土完整、经济自给的封建国家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

教材主要人物用了800多字,选取了不可或缺的历史知识,体现了上述过程。

言简意赅,突出了鸦片战争中最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

这一重点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两节六题。

一、林则徐与虎门鸦片之毁:①英国对华贸易逆差,借机从事毒品鸦片贸易;②鸦片走私使英国获利丰厚,给中国带来灾难;(3)林则徐严令禁烟,虎门销毁鸦片,显示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强意志。

第二个是中英《南京条约》:①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中国战败;(2)英国强迫清朝签订《南京条约》;(3)第一个中英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2.困难中的突破。

这一课的难点是如何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

首先要理解“堕落”这个词,意思是“堕落”,溺水,沉没,没落。中国就像一艘停泊在海上的大船,被毫无准备的英国强盗的炮火击伤,失去了原有的平衡,开始下沉。

其次,分别解释“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含义。“半殖民地”形式上独立,实质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商业、贸易都被帝国主义国家控制和奴役。细看五口通商口岸和香港岛的地理位置,不难发现这里是英国掠夺中国原材料和倾销工业品的据点和通道。

清* * *在军事上处于劣势,几乎失去了对这些地区的控制。

“半封建”就是原来的封建经济被破坏了,资本主义跟着炮火,占据了一定的分量。但清朝(中国)仍然保留着封建剥削制度,维持着腐朽的统治。

在这一内容上,根据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结合英国侵略者的险恶残暴史实,引导学生讨论,进而得出结论:鸦片战争后,中国虽然形式上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但独立的政治受到外国干涉,封闭的大门打开了;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也受到了外来资本主义的冲击,不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传统的民族文化也受到外来文化的渗透,从一元走向多元。

因此,中国开始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提醒同学们,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中英《南京条约》只是开始。教科书在描述这一内容时,要特别注意“渐进”二字。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进一步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起步——深化——彻底沦陷。

教学方法

1.小组学习指导和自学讨论。

济南市课题组独创了“小组学习指导”教学模式。它是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合作探究理论指导下,能够使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七年级新课程的教学实践证明了该模式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教学切入点。

①学生分组学习“鸦片输入对中国社会的危害”,并总结为几个方面,进一步强化合作学习意识;查阅《鸦片战争形势图》,进一步训练学生阅读历史地图的技能。

②分组讨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这段历史的兴趣,通过史实让学生知道,只有国力强大了,才不会被欺负。

③分组讨论《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学会利用史料说明问题,形成知识转移的能力。

(3)教学资源

1.《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

2.教科书与中国历史地图集八年级(一)

3.中国国耻教学挂图和大事记中关于鸦片战争的内容。

4.教师提供有关鸦片战争历史的信息。

(4)板书(略)

三、教学过程(见下表)

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是四川教育出版社新课标(八年级上册)历史实验教材中的教学重点之一,也是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的门槛。

认真思考该课程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八年级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怀,形成对国家历史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整体把握教材。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要求“讲林则徐的故事和在虎门毁灭鸦片;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了解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鸦片战争是这一要求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教材内容渗透了历史比较法、心理史学、数量史学和口述史学的方法。

1.历史比较。

英国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是19世纪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正处于封建衰落时期,其特点是闭关锁国、盲目自大和腐败统治。

2.心态的历史方法。

林则徐哀叹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采取严厉有效的措施禁烟,当众销毁鸦片230多万斤。

林则徐的壮举并不是当时外国人想象的发大财。

虎门的毁灭,让很多外国人对林则徐彻底信服,惊叹不已。

了解这段历史,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

3.定量历史方法。

《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将描述对象的历史过程抽象为数字关系,并设计了数学模型,直观形象地解释鸦片进口激增的原因,使学生对英国“从事毒品鸦片贸易,可以赚取巨额利润”的历史教训有深刻清晰的认识...大量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困”。

4.口述史学方法。

《滚子歌谣》阐释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印证了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历史事实。

其次,从关注学生的智力出发,拓展农村中学有限的课程资源,将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历史课堂教学。

这节课是八年级课本的第一课,也是这学期历史教学的第一课。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通过历史教学,努力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利用学生智力的多样化特点,创造多样化的渠道来改进学科教学。

鸦片战争这一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发学生的智力。

言语智能。

通过“免费阅读卡”,让学生描述从罂粟到毒品的过程,并通过阅读《滚子歌谣》,加深对鸦片对中国社会危害的认识。

空间智能。

通过阅读地图集,我们可以了解英国的三条行军路线,加强我们的空间感。

数理逻辑智能。

了解鸦片进口数量增加的具体数字,逐步形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自我认知智能。

林则徐领导了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胜利,其卓越的组织才能和高尚的人格令人钦佩。

了解这些史实,自觉形成对中华民族精神——抵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的认同感,强化爱国情怀。

其他的,比如动觉智能、交往智能,在这个班级的师生活动中也体验过。

第三,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入手,探索适合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民主课堂教学”之路,设计师生活动。

这次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生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教师从单纯的教师转变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在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这两个变化需要“量”的积累过程。

在七年级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八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探索“民主课堂教学”之路。

本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为:引导学生获取有关鸦片战争的历史知识,了解从鸦片走私到禁烟活动直至《南京条约》签订的基本线索,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有一定的情感体验。

为此,安排以下两大教学活动。

1.让学生分组阅读《中国-鸦片战争历史地图集》,带两个问题:中国东南沿海的地理范围和英国侵略路线。

2.在探究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时,学生们设计了“如果我生活在那个时代会怎样?”“如果我是法官,我会怎么审判鸦片战争罪犯?”这两个问题。

其目的,一方面强调学生看图时应注意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另一方面,构建以学生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为内涵的学习体系,强调课堂教学的民主氛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主动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整合学习资源,进而进行知识迁移和决策。

整个活动以现代学生观和教学观为指导,力求为蓬勃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找到活水之源。

第四,引导学生关注当今社会问题,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

学生知道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后,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吸毒贩毒现象和中国的禁毒决心,让学生思考讨论,然后总结:鸦片在当时是一种麻醉毒品,危害了中国很多人的健康,而今天的“白粉”也是用罂粟果经过化学加工制成的毒品。人一旦吸食,很难戒掉,毒性比鸦片还大。

为了吸毒,倾家荡产的人都有,杀人抢劫的人都有,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我们美丽的家园,为了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为了我们每个人的健康。

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支持* * * *的禁毒措施,将毒贩和吸毒者绳之以法。

这个设计让学生知道,学习历史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现实,了解历史知识是每个人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精神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