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英雄少年15以下信息
战国时期,齐、楚、燕、赵、汉、魏、秦经常互相攻击。秦王嬴政想要统一全中国。他先是想得到赵国的土地来扩张自己国家河间(今河北省)的土地,于是和燕国讲和。燕国派太子丹去秦国当人质,秦国派张汤去燕国当国相。当时,秦国一个12岁的少年甘洛,自告奋勇到赵国做说客,声称可以说服赵王不动一兵一卒,自动把河间附近的土地献给秦国。秦王真的派甘洛去赵国。甘洛遇到赵襄王时说:“陛下听说燕王燕丹去秦国做人质了吗?”赵襄王答道:“我听说了。”甘洛又问:“陛下听说秦国派张汤去燕国当丞相了吗?”赵襄王回答说:“我也听说了。”甘洛说:“燕太子丹入秦国,秦国张汤项燕,秦国和燕国和好,你们赵国就要大难临头了。”赵襄王曰:“此何事?”甘洛说:“这是显而易见的。秦燕和解的目的是为了打击赵国,扩张河间。大王不妨主动把河间附近的五城让给秦国,要求秦国还燕太子丹,然后与秦国一起攻燕。”赵襄王觉得甘洛的说法有道理,就真的把五城给了秦国。秦还真的释放了燕太子丹,中断了与燕国的和解。不久,赵出兵攻燕国,攻取燕国上固地区(今河北省中部、西北部、西部)三十城,将11城让与秦国。秦王嬴政认为甘洛外交很成功,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很多土地,于是年仅12岁的甘洛就成了上卿。战国时期,是一个讲武力,讲智谋的时代。秦国凭借自己的武力和智谋夺取了别国的土地。虽然是欺凌弱小的行为,但统一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强大的秦国逐渐吞并其他六国是必然的。在统一的过程中,12岁的甘洛不动一兵一卒地圆满完成了外交使命,扩张了秦国的土地。虽然他依靠强大的秦国作为后盾,但这也表明他是一个伟大的外交人才。
西晋末年,司马氏皇族互相征战,天下大乱。很多地方爆发了难民起义,一些掌握军权的地方军阀和官僚或者小股武装也想借机牟利。一个叫杜增的小官僚也趁乱占领了荆州(今湖北江陵),然后攻打宛城(今湖北荆门县南)。宛城统帅荀彧虽然率领守城将士奋勇作战,但敌我寡不敌众,全城被严密包围,城内粮食日渐减少,形势十分危急。当时荀的女儿荀官,年仅13岁,自告奋勇,带领一班人马冲出重围,前往襄城(今河南)太守石兰处请求增援。无奈之下,勋勋同意让女儿试一试。荀关挑选了几十名精明强干的士兵。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出人意料地突破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到达襄城,转移援军,打退了杜增的兵马,挽救了宛城之围。勋官不仅是少年,还是少女。她敢于在危机时刻承担重任。她真是一个年轻的女英雄。
南朝刘宋初年(公元420-479年),有一个叫(阙缺)的人,从小就立志要“乘长风破浪”。在他14岁的时候,他的哥哥因为过于奢侈浪费,招来强盗,所以结婚了。那天晚上,十几个强盗拿着火把和棍子来抢劫。其他人吓得躲在房子里发抖,而宗彝拿起他常用的剑,勇敢地与强盗搏斗。当他砍倒几个强盗时,忠臣闻讯赶到,将他们一网打尽。后来,宗羲不到20岁就当上了将军。在岭南与林逸(今越国中南部)作战时,以假狮破敌象阵,为国立下汗马功劳。
北宋末年,北方晋国大举南征,进入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灭了北宋。宋朝的皇子赵构逃到了长江以南,建立了南宋。然而,游牧民族继续南迁,南宋政权岌岌可危。当时武艺高超的青年岳飞也加入了抗金队伍。他参军后不久,在战斗中活捉了金军大将拓跋吴冶,并持枪刺死了黑风王,给金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后来,岳飞在越战中越战越勇,多次击败金军统帅兀术,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岳飞的养子岳云在12岁时跟随父亲征战各地,凭着他的胆识和勇气立下了许多功勋。岳飞和岳云成了岳家军的核心。金兵大军看到岳家军的旗帜都吓坏了,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正当岳飞父子率领岳家军在朱仙镇大获全胜,即将收复北宋都城汴京时,奸臣秦桧在宋高宗赵构的默许下,杀死了岳飞父子。岳飞死时只有39岁,岳云死时只有23岁。他们虽然死了,但他们保家卫国杀敌的英雄事迹将永远被后人传颂。他们父子不愧为中国古代青年的典型。
元朝忽必烈统治时期,13岁的安通被任命为他的贴身侍卫。有一次,忽必烈打败了与他争权的弟弟阿里布格,俘虏了阿里布格手下的一千多名士兵。当时他怒不可遏,下令将这一千多名士兵全部处死。安通听了,赶紧停下来。他说:“为主人服务是他们的职责。我们要争取让这些人改变家庭,为陛下效力。他们会感恩戴德,洗心革面,像当年效忠阿里巴巴兄弟一样效忠陛下。若杀之,谁敢弃旧立新,从敌营分裂,来见陛下?”当忽必烈听到安通说的有道理时,他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且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安通后来做出了许多杰出的表演。在他刚满17岁时,忽必烈任命他为右丞相。安通以12岁的高龄当上了宰相,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宰相。
西汉皇帝(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56年)在位期间,被派往太仓(今江苏太仓县)的名医淳于髡触犯刑律,被押解到都城长安接受体罚。当时有几种体罚,比如在脸上纹身,割掉鼻子,割掉左(右)脚趾,都是致残的酷刑。淳于伊的小女儿淳于,只有十几岁。她决心陪父亲去北京,为他说情。她到了长安后,给汉文帝写信,声称父亲医术高明,应该让她继续为人民服务,而不是让他残废。她愿意把自己卖给政府做女仆,为她父亲赎罪。同时,她指出体罚是残忍的、不正当的,说它使人终身残废,切断了人的改造之路,所以应该废除。汉文帝觉得缇萦为父求情的精神是值得称道的,尤其是她对肉刑残忍的批评非常有道理,于是下令免除淳于髡的罪名,废除残酷的肉刑,使触犯刑律的人不再受到割去鼻子和脚趾导致终身残疾的惩罚。缇萦一个小弱女子的勇敢行为,让中国古代刑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是无边无际。
三国时期魏国的曹植是一个大家熟悉的人物。他是曹操的儿子。65,438+00岁,热爱文学,读了很多诗。他擅长写诗。据说他能写七步诗。他年轻时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成了著名的诗人。“煮豆子烧豆子[齐琦],豆子在水壶里哭。这是同根生,急不得互相炒。”是他的名句,对兄弟自相残杀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和真诚的劝诫。谢灵运评价说,天下文采只有一石[〔丹],曹植独得八斗。由此可见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有多大。
唐朝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年轻诗人很多。初唐著名诗人王波六岁就能写诗了。九岁时读颜师古《汉书注》,写了一篇《指法缺陷》一文,指出颜注中的许多错误。15岁时,正巧右丞相刘相道在巡关,他给自己写了一封信。刘向道惊叹自己遇到了一个神童,并写信向唐高宗推荐他。唐高宗面授机宜,王波从容作答,赢得了唐高宗的好感,并被授予朝三郎②的官职。王波写的诗意境深远,风格清新。“然而,只要中国保持我们的友谊,天堂仍然是我们的邻居”是他的不朽名句。他的名篇《王腾亭序》也是流传千古的佳作。王波死时只有28岁,他所有的成就都是在年轻时取得的。韩沃,晚唐诗人,10岁能写诗。他的诗不仅受到普通人的极大推崇,也受到当时大诗人李商隐及其叔父的赏识,认为这个侄子已经超越了自己。曾赠对他说:“我十岁的时候,诗剪得很快,但是我失去了感情。通化万里丹山路,小凤凰比老凤凰清。”
北宋初期,社会比较稳定,当时有很多有成就的学者,很多都是在青年时期成为人才的。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杨仪,天生长发,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毛孩子。但他的智力不低,甚至超过普通人。他一学会说话,就能在母亲的口述下背诵《尚书》等儒家经典,七岁就能写文章。11岁时,应之邀赴京赶考,因诗、赋写得好,被授予省正字秘书(三)一职。当他去寺庙感恩时,秘书找不到像他这样的孩子的长袍,所以她不得不为他临时准备了一套衣服。等你18岁的时候,去翰林院考试,给你一个进士出身。后来,他参与了《元规》的编纂,成为这部中国历史上名著的主要作者。晏殊,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七岁就能写文章了。65,438+02岁时,由江南安福使张举荐,参加进士考试。在和1000多位比他大很多的学者的竞争中,他没有怯场。他拿到题目就写书,文章一气呵成。他有学者的背景,是中国历史上有科举以来最年轻的学者之一。后来他继续努力学习和写作,成为当时著名的诗人,在仕途上一直做到宰相。他在担任宰相期间,提拔了范仲淹、富弼等一批有抱负、有前途的年轻人参政议政,促成了北宋初期的清明政治。
到了明代,诗歌这种文学形式已经衰落,有成就的诗人不多。然而,明朝初年也有一位年轻的诗人扶苏。他八岁就能写诗,考神童。考官觉得他太小,让他回家多学几年再考。但他当时写的诗已经相当成熟了。他写了30首“夜月”绝句,描写了从初一到第三十天的月亮,每首都可以描述当晚月亮的特征。比如《第一天》的夜月写道:“当夜晚黑暗的时候,又会是新的一天,毫无疑问是太阳。但是,到处都很清楚,像一张先天太极图。”“夜月在第十个五年计划”写道:“中秋节是在八月中旬庆祝。希望四点钟也是这样,六合的阳光也是这样。”像这样的诗,不仅是写景的,也是抒情的,还有点哲理性。没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是写不出来的。如果我们不告诉人们这首诗是年轻的扶苏写的,并让他们猜一猜,恐怕每个人都会误以为这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写的。扶苏死时只有14岁。虽然他除了诗歌没有其他成就,但他的诗歌流传千古,将被后人永远传诵,可见他在文学上的成就。
(1)上卿:最尊贵的诸侯叫上卿。
(2)赵三郎:七品之人,无任随职。
3秘书省正字:古代负责校正书籍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