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起源于何时?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曲奇饼、月饼、团圆饼等。
它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秋节吃月饼可以追溯到周朝,它起源于拜月的仪式。根据传说,在古代中国,皇帝有在春天祭祀太阳和在秋天祭祀月亮的仪式。
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还有拜月或祭月的习俗。人们把月饼和水果献给月神。月神“享用”祭品后,人们切月饼,按老少顺序分吃。据说他们可以得到上帝的保佑和保护。“只是这个时候的月饼不叫月饼。”
扩展数据:
古代南北风俗不同,各地风俗也不一样。现存的关于中秋节赏月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唐代。《罗钟见闻录》曾记载:中秋节,新晋秀才在曲江设宴,唐僖宗送给秀才一块月饼。古老的
中秋节吃月饼作为祭品,它的真正起源不得而知。“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文献记载。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唐代,北宋时流行于宫廷,后流传于民间。到了明代,已经成为全民普遍的饮食习俗。?
人民网-民俗专家阐述“月饼”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