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说“守河必守淮河”?

“守河必守淮”,主要指的是江淮平原。这种说法自然有道理,一方面源于长江防线的天然漏洞,另一方面源于淮南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自古以来,只要能守住淮南地区,南方政权就可以偏安一隅,甚至在北方争霸,如东晋、南宋;一旦淮南地区失守,南方政权通常只能有招架之力,如东吴、南朝等。

为什么要“守河守淮”?

因为长江防线不是万无一失的!

北方政权要过长江,只有长江上中下游三个选项。取长江上游,就是攻四川盆地,但需要突破秦岭、剑门关等天然屏障。崎岖的南行道路和众多的通行证不是最好的选择。所以大部分政权都会选择长江中下游作为突破口,而南方政权想要完全守住长江中下游,有两个问题:

1,长江中下游防线漏洞太多。长江中下游绵延数千里。江面虽然宽阔无边,但也不全是水流湍急的天然屏障。易攻难守的地方很多,比如蔡石基、瓜州、田家镇。

南方政权如果要沿江设防,如果到处设防,兵力根本不够,难以防守;但如果只是在重要地区,北军可以寻找水流缓慢的地区作为突破口。更何况长江北岸也有许多溪流流入长江,北军可以乘船入江。这样一来,显然是一个防不胜防的尴尬局面。

2.南方经济政治中心离长江太近。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如南京、扬州、杭州等。,基本上都是在长江附近,或者离长江不远,长江中下游以南没有天然屏障可以守卫。一旦长江防线被攻破,江南政权将毫无缓冲可言,北方军队可以迅速杀到城下,随之而来的就是政权的全面崩溃,从南唐到南宋再到南明。

所以,南方政权要想治河,无论是为了生存,还是为了称霸,都不可能仅仅驻扎在长江防线上。在长江以南没有缓冲地带的情况下,南方政权只能选择将防线北移。

淮南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

为什么襄阳、合肥、扬州这么重要?

古代淮河也是水量丰沛,宽阔的江面也是不可逾越的鸿沟,江淮平原支流密布。南军可以利用密布的水道延缓北军的进攻,辅以游骑兵的骚扰,这会让以骑兵和步兵为主的北军叫苦不迭。北方军越过千难万险到达长江边时已经是强弩之末,而南方政权则可以依靠附近的补给,从而形成一定程度的反击。

当然,江淮地区也有轻重缓急。一般情况下,北军想要突破江淮防线,襄阳、合肥、扬州是重中之重。

襄阳-南阳盆地:北军不擅长水战,先渡淮河再渡长江显然难度更大。所以很多北方政权都选择了从长江中游出发,绕过淮河上游,从南阳盆地快速渡江,比如曹操远征荆州,蒙元合围襄阳。但由于南阳东北的伏牛山脉并不连贯,很多通道都可以被军队通过,所以很难守卫。因此,襄阳和随州枣阳一代的平原走廊成为南北政治斗争的焦点。一旦襄阳被攻破,北军可以迅速进入江汉平原,然后渡江。北军一旦通过绥枣走廊,就可以从信阳向东进入江淮地区,向南进入江汉平原。

合肥:如果北军不选择襄阳,沿大别山北麓向东南进军或从淮西地区直接南下也是一种选择。如果它选择这条线路,合肥将成为重中之重。地理上,合肥正好在江淮地区的中心。不管北军是想南下还是东进,都必须拿下合肥。

扬州:如果北军选择淮河下游到长江下游的路线,那么扬州将成为重中之重。相比合肥,扬州离长江更近,但是北军要想渡过淮河,进入江淮平原,然后杀到扬州城下,再想办法突破扬州城,难度太大了。

所以总的来说,地处上中下的襄阳、合肥、扬州是防守江淮平原的极其重要的地区。只要这三个地区不丢,北方军对长江防御就毫无办法,而一旦这三个地区丢了,江淮防御也就丢了。损失的后果极其严重,不是国家的毁灭,也是土地的分割损失。从这个角度来说,古人守河治淮是很有道理的。